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10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26分)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瑶民    古(hèng)   田垅    谈(pān) B . 陡悄    育(pǔ)    军阀    机(zhù) C . 镐头    可(hàn)    屏嶂    唤(zhào) D . 燕山    滥(fàn)    蜷缩    怪(dàn)
  • 2. (2023七下·宁津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门桥战役中穿插七连的战士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 . 在中国,钟南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C . 小雨锋芒毕露的处事风格,招来了许多同学的非议。 D . 夏季来临,每个学校都要重视防溺水安全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 3. 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初次见面,我特地从达州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灯影牛肉,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 B . 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C . 李老师,这是我要发表的文章初稿,请您斧正,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D . 魏芳收到朋友阿香的微信消息:我明天到长沙,拜托你到黄花机场来接我好吗?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 .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实在是相形见绌。 C .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 5.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全国开展党史教育的当下,青年更需要充实青春底色,化解消沉情绪。____,____,____,____。学习先辈的拼搏意志、吃苦精神,有助于激励当代青年以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①有的娇气脆弱,一遇上挫折就放弃

    ②他们绝大多数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缺少磨炼

    ③还有的存在咸鱼心态,得过且过

    ④有的不愿拼搏,常陷入彷徨

    A . ②①④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①③②
  • 6. 下列作者、课文及其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B .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C . 沈括—《活板》—《梦溪笔谈》 D . 宗璞—《紫藤萝瀑布》—《铁箫人语》
    1. (1) ,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2. (2) 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3. (3)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开头两句,以“”二字修饰离愁,以“”二字衬托离愁,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复杂情感。 
    4. (4)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俯仰古今,表现时间绵长的句子是:。 
    5. (5)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现君子行为刚正,不攀附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
  • 8. 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1. (1) 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连续的两句爱国诗句。
    2. (2) 请结合学过的课文及爱国人物,谈谈你对爱国的理解。
    3. (3) 请设计两个关于“天下国家”主题的活动形式。
二、阅读(34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夫问其。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为人仆御,然子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御:车夫。②间:缝隙。③抑损:谦虚退让。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其妻请(  )

      夫问其(  )

      是以求去也(  )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从门间窥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B . 为人仆御     蒙始就学 C . 然子意     水陆草木 D . 妾是求去也     钱覆其口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4. (4) 本文记叙了晏子车夫的转变过程,表现了车夫的的品质,从侧面烘托晏子的的高尚品格。 
  • 1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衣衫颜色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询问。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淹没了。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碾上。忽然,就在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迅速探手捡起那个瓶子。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赔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低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 (1) 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品析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位“卑微的母亲”的事件。
    3. (3) 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4. (4) 通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的母亲曾为孩子做过的“卑微”的事。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缅怀”环节一开始,80个圣洁姑娘款款走上地屏,脚下拖带出一枝枝柳条,同时在屏幕上画出古画般的垂柳图,微风吹过,柳絮纷飞,飞到屏幕四周,此时,365个男女老少出现了,他们手里捧着发光的柳条,从四周向中间缓缓行走,一直到地屏的正中央。同时,105束光冲天而起,形成“光的丰碑”,也让中国人不由想起给逝去亲人扫墓的情景。黄辉补充道:“设定365个人,意在365个日日月月年年的思念,日日月月年年的更迭,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

    在时长3分02秒的“缅怀”环节中,主创人员认为,不能只停留在对逝者的思念就结束了,于是在音乐的最高潮处出现了反转,“光的丰碑”变成了绿色,一万多平方米地屏从正中央到四周,蔓延成一大片绿色。冬去春来,春回大地,中国人的生死观得以呈现,逝者安息,生者要好好活下去。而这也是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升华。

    (摘编自路艳霞《中国式诗意表达“缅怀”环节》,

    《北京晚报》2022年2月21日)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一篇题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柳枝象征着什么?》的报道中,揭秘了闭幕式以“折柳”作为“缅怀”主题的深刻寓意及主创团队的独具匠心。文章认为,“折柳”作为“缅怀”的主题颇具中国特色。在汉语中,“柳”字与“留”字同音,意思是请即将告别的人留下。因此它象征着离别的悲伤。在中国古代,当两个朋友分开时,离别的一方总会收到一根柳枝作为礼物。运动员们经历了成功、失望和历史性的回忆,现在到了离别的时刻。因此,将“柳枝”融入闭幕式中再合适不过了。

    英国体育网站Insidethegames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团结与和平的呼吁,该文阐释了折柳的惜别寓意,还引申到了对后疫情时代的希望。文章称,“柳枝寄情”是闭幕式缅怀时刻的重点,代表着两个好朋友的离别和面对疫情所做的努力。正值春回大地之时,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

    (摘编自《外媒:“折柳”“留”人 冬奥会闭幕式的

    中国式“缅怀”》,《中国日报网》

    2022年2月21日)

    材料三 2015年2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里约热内卢宣布,里约奥运村将首次设立默哀区,让运动员为逝去的亲人和朋友默哀。同时,奥运闭幕式还会专门设立“追思时刻”,以此表明国际奥委会将会永远记得那些在奥运会上去世的人们。

    国际奥委会宣布这一决定后一年,便是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在2016年8月下旬举办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追思时刻”出现了。这个环节被放在文艺表演开始之初,由男声朗诵巴西传统的葡萄牙语诗歌《思念》,体育场内的投影则随着朗读声的韵律演绎着代表“思念”的葡萄牙语文字。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闭幕式的“追思时刻”环节就被固定了下来。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

    “追思时刻”环节从里约首创,到平昌的发散,再到东京的隐喻,这三个先例都为即将开始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提供了直观的样本。

    (摘编自《回顾近三届奥运会闭幕式,展望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追思时刻”》,

    腾讯网2022年2月18日)

    1. (1) 下列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缅怀”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缅怀环节始于“折柳送别”情境的生动演绎,表达了对参赛运动员的惜别之意。 B . “光的丰碑”能让人想起给亲人扫墓的情景,这正是“缅怀”环节设置的初衷。 C . 它用蔓延开来的绿色,表现冬去春来、春回大地,并以此表现中国人的生死观。 D . 它以“折柳”表达“缅怀”主题的创意,寓意深刻,受到了外媒的关注和认可。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2015年2月,里约奥运村专门设立了默哀区为逝去的亲朋默哀。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缅怀环节”的原因。 B . 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追思时刻”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此后,“追思时刻”作为闭幕式的规定动作延续至今。 C . 里约、平昌、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用“折柳”演绎“追思时刻”提供了样本。 D . 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奥运会举办城市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都值得尊重。
    3. (3) 与前三届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有哪些新意?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三、写作(40分)
  • 12. 作文。

    题目:这样的老师让我崇拜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