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入学...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19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2020年,在浙江余姚发现了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的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古稻田遗存,包括凸起田埂组成的“井”字形路网和完善的灌溉系统。考古人员测定其水稻植硅体密度为1~2万粒/克,远高于5000粒/克的认定标准。这些发现可以用来说明我国五六千年前( )
    A . 农耕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的成熟 C . 井田制度的扩展 D . 水稻产量的提高
  • 2. 西汉诸侯国“相”的秩级统计,如表中诸侯国“相”的秩级变化反映出当时( )                                                                                                                                                 

    时期

    秩级(官员职位等级与俸禄待遇)

    高祖时期

    天子之相与诸侯之相都可称“相国”

    惠帝时期

    只有天子之相可称“相国”,诸侯之相只能称“丞相”

    景帝时期

    诸侯之相下降到九卿之列,秩中二千石(比两千石高)

    武帝及以后

    诸侯之相逐步与郡守同秩,降为二千石,位在郡守之后

    A . 丞相制度渐趋消亡 B . 行政层级愈发细密 C . 察举制度得到完善 D . 大一统国家逐步巩固
  • 3. 宋代民间印书的书坊遍及全国各地,许多书商在精刻本刊行时呈准官府保护,要求官府颁布禁止翻刻的法令。据此可知,当时( )
    A . 商业和城市繁荣 B . 理学形成和发展 C . 活字印刷术普及 D . 经济重心加快南移
  • 4. 某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春秋时期的三轮青铜盘、西汉时期“滇王之印”金印、辽正慧大师舍利塔小石碑、元八思巴字《百家姓》、清《平定准噶尔图卷》等文物。据此推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 .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C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 D . 民族团结与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 5. 如表为台湾同胞抗日大事记。据此可知,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 )                                                                                                                                                                           

    年份

    事件

    1895年

    黑旗军和义军首领刘永福、丘逢甲领导反割台斗争

    1912年

    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苗栗发动当地群众抗日

    1921年

    台湾知识分子成立台湾文化协会传播祖国文化

    1930年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在雾社发动抗日起义

    1937年

    台湾同胞在广东成立“东区服务队”抗日组织

    A .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B . 沉重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 C . 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单一形式 D . 因日军残酷镇压被迫停止
  • 6. 如图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 )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

    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

    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

    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A . 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 . 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 C . 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 . 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
  • 7. 在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召开了一系列重大会议,孕育了有着丰富内涵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如图中①处产生的革命精神内涵包括( ) 

    A .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B .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C . 实事求是、勇闯新路 D .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 8. 1948年北平解放前,中国共产党特意请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至此,毛泽东在西柏坡解放战争指挥所里的军事地图,变成了《北平重点文物图》。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 对杰出人才的珍惜 B . 工作重心的转移 C . 追求和平建国的努力 D .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
  • 9. 1952年,随着如图所示的上海曹杨新村等一批“工人新村”的建成和分配使用,“先生产再生活”“以厂为家”的生活方式在工人阶级中流行。据此可知,当时上海( ) 

    A . 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 . 正在向消费型城市转型 C . 全面采纳苏联建筑样式 D . 劳动人民社会地位提高
  • 10. 如图为阿尔及利亚的著名岩画《双角女神》,经测定该画刻于公元前4500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画中女神双手各抓一条流苏,头上插着牛角和羽饰,四周许多人似在春耕和播种。这一女神形象类似于埃及神话中的谷物女神。据此可知,该岩画( ) 

    A . 真实还原了当时的劳作场景 B . 兼具历史研究和艺术审美价值 C . 证实了母系氏族公社的存在 D . 反映出非洲原始文明封闭保守
  • 11. 在古代世界,亚欧大陆出现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美洲大陆出现了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等;非洲产生了阿克苏姆王国等为代表的文明。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类文明( )
    A . 缺乏对外扩张动力 B . 具有多元并存特点 C . 均发源于大河流域 D . 持续孤立发展态势
  • 12. 特许状是由国王或领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法律证书,用以承认城市及其市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及自由。11~15世纪,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整个欧洲,国王、贵族主教和修道院院长都纷纷给他们的城市颁发特许状。这一现象得益于( )
    A . 封君封臣制的强化 B . 专制王权的衰弱 C . 城市经济的复苏 D . 宗教改革的进行
  • 13. 如图为16世纪新兴的太平洋贸易路线示意图。这一贸易( )

    A . 促进了西班牙的社会转型 B . 推动了罪恶三角贸易的发展 C . 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D . 加速了葡萄牙资本原始积累
  • 14. 如表是某学者对17世纪一些西欧国家的评价。据此推测,该学者评价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                                                                                                                                                 

    国家

    评价

    德意志

    “黑暗的世纪”

    法国

    “灰暗的世纪”

    英国

    “白银时代”

    荷兰

    “黄金时代”

    A . 殖民地面积的多少 B . 市民文学素养的高低 C . 大工业的普及范围 D . 海上贸易实力的强弱
  • 15. 如图为1792年一位法国军官创作的歌曲歌词。据此可知,他旨在通过该歌曲( )                                  

    《莱茵军团战歌》(节选)

    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

    你看暴君正在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

    听见没有/凶残的士兵/嗥叫在我们国土上/

    他们冲到你身边/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

    武装起来,同胞前进!前进!用敌人污血/作肥田的粪土!

    A . 表达对激进革命的担忧 B . 支持拿破仑发动对外战争 C . 激发国民爱国主义情感 D . 动员民众接受君主立宪制
  • 16. 如图是创作于1863年的一幅美国漫画——《两极相会》。图中的“两极”分别指美国总统林肯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这一漫画( ) 

    A . 赞扬了俄国对美国统一的大力支持 B . 肯定了美俄两国进步事业的相通之处 C . 宣传了美俄两国元首真实会面场景 D . 表达了美俄两国联合主宰世界的呼声
  • 17. (2023·北京)  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A . 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 . 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 . 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 . 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 18. (2022高二下·山西月考) 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    )
    A .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B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C . 工人运动已走向国际联合 D . 无产阶级建立政党的迫切要求
  • 19. 《国联盟约》将从同盟国中解放的殖民地人民看作“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将“这些民族的监护”通过国际联盟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据此可知,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 )
    A . 恢复了传统殖民统治秩序 B . 遵循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C . 旨在瓜分战败国的殖民地 D . 巩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 20. 用叙述的方式建构经验是历史书写的基本方式之一。下表关于“一战”的叙述,按“起源探究一战时政策一有关事件一影响分析”的书写逻辑排序,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叙述

    英国在欧洲大陆推行均势政策,法国推行霸权政策,两种大战略的差异导致协约国在战争初期合作但不紧密

    1914年圣诞节,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在比利时的弗兰德斯地区踢球

    平等的脚步没有跟上自由的步伐;殖民主义的恶性膨胀

    “一战”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提供契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 21. 有学者指出:“如果在1917年,列宁的难题是要懂得如何才能挽救俄国的革命的话,那么在三年后他的难题就要用新术语来表达了。”这里的“新术语”指的是( )
    A . 农业集体化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新经济政策 D . 优先发展重工业
  • 2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威特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伊朗把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朗的资产全部收归国有。到1977年,大多数海湾地区产油国都取得了石油标价权和生产自主权。这些措施( )
    A . 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B . 改变了单一的产业结构 C . 促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D . 确立了经济自立的基础
  • 23. 1945年4月初,美国战略情报局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一份绝密报告中称,一旦战争结束,美国要面临比日本和德国崛起更为危险的局面,在可预见的未来,苏联的军事力量可能会大大超过美国。这一报告( )
    A . 阐释了美国准备遏制苏联意图 B . 分析了美苏互不信任的根源 C . 说明美国的应对更多出于防御 D . 准确预见了苏联崛起的影响
  • 24. 如表为《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一书的最后一编的部分目录。其中第12章的章节名最有可能是( )                                  

    第四编全球国际体系的嬗变(1945-2000年)

    第10章全球分裂

    第11章三个世界的博弈

    第12章

    (一)苏东剧变和冷战终结

    (二)信息革命和世界经济巨变

    (三)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国际政治体系

    A . 多极化与全球化时代 B . 迎接工业时代的到来 C . 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55年,英国女作家盖斯凯尔夫人发表了小说《南方与北方》。女主角玛格丽特生长于英国南部,后随牧师父亲搬到北方小镇米尔顿。与温暖舒适的南方相比,处于工业革命发端期的北方城镇米尔顿又脏又乱且阴冷无比。她还得整天面对粗俗的工人、棉絮飞舞的纺织工厂。在与男主角工厂主桑顿交流时,她一方面被男主角坚韧、刚强的性格所震撼,另一方面又不能接受他用财富作为衡量一切的观念。女主角在米尔顿认识的第一个女性朋友是一位女工。南方社会认定的完美的女性是乖巧温顺的家庭天使,北方的女性由于在工厂里做工,女主角认识到“她们所具有的是一种更加狂暴的独立的性格和行为”。 

    ——据李小倩《从<南方与北方>看工业革命影响下的女性观念变迁》等

    材料二:伦敦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3便士到1先令不等的罚款,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火柴所用的黄磷原料,导致皮肤发黄、脱发和颚骨炎。记者安妮•贝桑特报道了女工的这些处境后,引发关注。该公司强迫女工签署声明,引发了“1888年火柴女郎罢工”。《Pall Mall公报》的编辑、工党选举团的女性成员和基督教组织救世军部分成员等加入了安妮•贝桑特的运动。《泰晤士报》等资本控制的媒体报纸,指责安妮•贝桑特是社会主义煽动者,评论说:“女工们没有被允许走自己的路,而是在不负责任的顾问怂恿下去罢工。这些现代工业化世界的害虫,正竭尽全力使这场争论达到顶点。” 

    ——据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南方相比,小说女主角关于北方工业小镇的观念冲突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英国女工的工作状况,并简析英国媒体陷入“女工罢工”争论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英国女性地位变迁。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戴高乐:“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 

    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据戴高乐《希望回忆录》、【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材料二:如表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冷战史”内容比较

    教材

    中国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美国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子目与知识点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两极格局瓦解

    超级大国的对抗

    冷战的对峙

    压力下的苏联

    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

    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欧共体成立与发展、日本经济“起飞”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

    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

    冷战强化

    冷战终结

    材料三:1915年,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地理与世界霸权》出版,他在如图所示的世界地图中指出,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北部是“心脏地带”,“海上强国”指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破碎地带”指的是在“心脏地带”和海上强国间的小国或古老文明的残片。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和伊梅斯所做出的决定的共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本教材冷战史内容中“亚非拉国家”呈现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其不同意图。
    3. (3)  21世纪初期,有中国学者根据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对材料三中图9地图内容进行了修改。指出该学者可能会怎样修改,并说明理由。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中国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部分)简表

    举办地点

    举办时间

    口号

    吉祥物

    北京

    2001年

    迎大运助奥运

    ​“拉拉”卡通形象取形中国珍稀动物扬子鳄,活泼、可爱、幽默、友善,充满青春气息

    深圳

    2011年

    从这里开始

    ​WU兰“UU”打破了以往以动物造型的传统,呈现出“欢乐的U”的笑脸

    成都

    2023年

    成都成就梦想

    ​“蓉宝”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芝麻”为原型,既憨态可掬又热情如火

    ​根据如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条21世纪初期中国在北京、深圳和成都三地接力举办大运会所承载的国家使命,并予以简要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