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1*女娲造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09-25 浏览次数: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 积累运用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条(téng)           和(cān)          大大样(mú) B . (pì)                挖(jué)           疲倦不(kān) C . (wā)              事(shěng)      生气勃(péng) D . 捏(róu)             澈(chéng)      莽莽榛(zhēn)
  • 2.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茫茫戈壁,一片     , 谁能相信千百年前这里曾经矗立着一座繁华富庶的雄城?

    ②黄梅时节,阴雨     , 微冷而又潮湿的空气无端惹人烦恼。

    ③夏日的南山草木     , 行走其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A . 荒凉 连绵 莽莽 B . 荒凉 绵延 茫茫 C . 荒芜 连绵 茫茫 D . 荒芜 绵延 莽莽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放学,他就兴高采烈地拿着满分的卷子往家跑。 B .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 . 灵机一动 , 为自己的新小说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名字。 D . 忙碌了一天的爸爸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我立刻给爸爸端上一杯热乎乎的茶,爸爸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成为一个合格党员的关键参考要素。 B . 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C . 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D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则谚语,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有爱才会有意义,如果     , 那么    。海德格尔曾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的。这句话十分深刻,触到了生活的本质。     , 可能会沦为一张纸币;     , 则可能走向纳粹的文学体裁。

    A . 责任是爱的骨骼 诗意则是爱的血肉 诗意若没有了爱 生活没有了诗意 B . 诗意是爱的血肉 责任则是爱的骨骼 诗意若没有了爱 生活没有了诗意 C . 诗意是爱的血肉 责任则是爱的骨骼 生活若没有了诗意 诗意没有了爱 D . 责任是爱的骨骼 诗意则是爱的血肉 生活若没有了诗意 诗意没有了爱
  • 6. 下列对《女娲造人》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B . 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C . 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类由来的原始想象。 D . 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 (1) 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
    2. (2) 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 8.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 (1) 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        )
    2. (2) 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        )
    3. (3) 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        )
  • 9. 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追寻人类起源”的主题活动,现在邀请你参加。请你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策划两项活动项目。

    项目一:搜索神话资料

    项目二:             

    项目三:             

二、课内品读
  • 10. 阅读

    ①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②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④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类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⑤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却是一个难题。

    ⑥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1. (1) 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描写,其作用是。 
    2. (2) 选文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 (3) 女娲疲倦不堪,她又想出了什么造人的方法?为什么说这种创造人类的方法是绝妙的?
    4. (4) 从选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女娲一直在工作?摘录文中原句回答。
    5. (5) 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三、类文迁移
  • 11. 阅读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是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丑陋的大窟窿,地面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的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经受着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工作真是巨大而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儿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伤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阻住了洪水。

        这时候,池水又澄澈得能照见她的影儿,大地也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神通广大的女娲让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有删改)

    1. (1) 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
    2. (2) 本文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3. (3) 文中的女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4. (4) 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
四、片段写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