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阅读下列文段,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文字似静幽的莲花,清丽而芬芳,若轻轻碰触,暗香便由指间漾溢上心头。静静徜徉于文字天地,可以领到远离尘嚣、远离名利纷争的世外桃源的极美风光,可以聆听到来自云水深处的曼妙梵音,聆听到来自旷远、来自尘世外的袅袅天籁。

    文章是书案上的山水,讲述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一次次精彩纷呈的历程;山水则是大地上的文章,“江山如画”,钟灵毓秀,才能孕育出今古才人。读者往往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到田园水畔的风光、风土人情的奇妙。好的文字不仅仅怡情视觉,还在悄无声息中慰jiè____和修复我们的心。在她优美意境的渗透和感染下,令人心旷神怡便清澈和明媚起来。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领

      ②慰jiè

    2. (2) 上述语段中,请你找出三个成语。
    3. (3) 解释下列词语。

      ①徜徉

      ②天籁

    4. (4) 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与文段主题有关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填序号)

      ①吟华章明世间情理意趣        ②一寸丹心报国志        ③日月光华璀璨春秋

      ④千秋大业峥嵘岁月            ⑤两行热泪为思亲        ⑥品翰墨知岁月春夏秋冬

      上联:        下联:

  • 2.  阅读下列文段,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所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

    下列有语病的句子是( )

    A . 文字似静幽的莲花,清丽而芬芳,若轻轻碰触,暗香便由指间漾溢上心头。 B . 在她优美意境的渗透和感染下,令人心旷神怡便清澈和明媚起来。 C . 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 D .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
  • 3.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与提示相关的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佚名

    《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不肯栖息,人格高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柳宗元

    《小石潭记》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常建

    《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戴胜

    《礼记》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人推己及人兼怀天下的胸襟和崇高理想。

     

    陆游

    《卜算子·咏梅》

    以梅花自况,即使落花委地,也要坚守气节。

     

二、阅读(39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材料二

    家庭对一个人生命质量的作用毋庸多言。尤其在进入学校之前,功能更大。对此,中国人有“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之说。①德国有本书叫作《小脑袋,大世界》,其中两句话形象且深刻:17岁也许不到人生的10%,却决定了人生的70%;只有发掘好人生的前8年,才能过好人生的80。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界定为学校的学习、课外班的补习、特长班的培养,将学校考试成绩作为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将文凭高低看作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准,这是家庭教育领域一个极大的误区。

    在我国,第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父辈、祖辈接受的是以职业定位的生产教育,缺乏建设家庭的生活类教育。这类教育缺乏所带来的问题在其儿辈、孙辈的成长与婚姻生活中全面暴露出来,如同一则语录所说的那样:“在我们不懂婚姻时就走进了家庭,在我们不懂教育时就拥有了孩子,在我们不懂健康时就拥有了生命,在我们不懂为人处世时就走入了社会。”

    (节选自2018年10月2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不乏大量的“直升机式”和“割草机式”家长。“直升机式”家长,是指家长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割草机式”家长,则是“直升机式”家长的升级版,他们一直走在孩子前面,替孩子清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不希望孩子直接面对任何困难。具有上述两种特点的家长都不利于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它要求母亲付出最强烈的爱,但这种爱又必须帮助孩子成长而远离母亲,最终完全独立……但是大多数母亲都没能完成任务,即在爱孩子的同时又能让他离开,或者希望他能离开。”

    在后物质时代,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深沉爱”和“智慧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可以做自己,成为一个可以自我引导、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的成熟个体。新时代的家长应帮助孩子做好自主走路的准备,而不是一味地为孩子铺平成长的道路。事实已经证明,后者会阻碍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降低他们的抗压能力。

    (节选自2019年12月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从以上材料看,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第一、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父辈、祖辈都属于“直升机式”和“割草机式”家长。 B . “只有发掘好人生的前8年,才能过好人生的80年”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C . 材料三中,“后者会阻碍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中的“后者”是指“割草机式”家长。 D . 在后物质时代,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重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可以做自己。
    2. (2) 下面对材料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一项是( )
      A . 材料一是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B . 材料二划线句①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 . 材料二划线句②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 . 材料三划线句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3. (3) 请根据三个材料,谈谈你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天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非常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1. (1) 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

      情节

      待在家里的那几天

      “我”想送父亲去养老院,父亲答应了,“我”却一夜未眠。

      第二天一早

      几天后

    2. (2) 赏析划线句子表达的作用。

      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3. (3) 文中多处运用插叙的手法,请找出一处,并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表达作用。
  • 6. 班委会以《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为素材,开展“佳作欣赏”分享。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结合文本中的一个具体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
    2. (2) 写一句对自己父母感恩的话。
  •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 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全诗揭露了以宫市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 . “把”“称”“叱”“牵”,这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嘴脸。 C . 全诗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形象。 D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2. (2) 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达:通达。②奚:怎么。③就:靠近。④正:匡正。⑤求放心: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之谓乎    真无马邪 B . 虽有至        不足为外人 C .             不饱,力不足 D . 君子学必好问    渔人甚异
    2. (2) 下面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B . 选文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C . 选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D . 选文中的“教学相长”,我们现在把它理解为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
    3. (3)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4. (4) 【甲】【乙】选段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不同的是:【甲】文侧重“教”与“学”的关系,强调“”(用原文语句回答);【乙】文侧重“问”与“学”的关系,强调“”(用原文语句回答)。
    5. (5) 学了以上两个文段,对你的“学习”有怎样的启迪?
三、综合(10分)
  • 9. 2023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作为八年级学生的你,受邀参加学校举办的“阅读名著·享受快乐”活动,下面是你与同学们分享的内容。
    1. (1) 写心得,谈体会。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体内容,从人物或情节的角度,写出你的读书心得。(60字以上)
    2. (2) 分享“读书笔记”。在读书活动前,你准备的读书笔记有几个遗漏的信息需要补充,请你将表格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读书笔记

      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

      ①选段出自朱自清的

      下面是“莫”的几种字体,根据语段一指出字体为隶书的一项,并推知其本义。

      A. B. C. D.

      ②隶书是(填序号),“莫”本义是

    3. (3) 明观点,论道理。有人说:“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中学生要与时俱进,不需要学习古诗文,不必要浪费时间背诵古诗文”,你需要针对此人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
四、写作(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中,每个人都有过难忘的经历:欢乐的,悲伤的,失败的,成功的……然而,所有经历都如一级级向上的阶梯,使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一步步成长的巨大财富,值得我们珍惜。

    请以“经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补全题目并抄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⑵不抄袭,不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