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6 我的叔叔于勒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4.16 我的叔叔...

更新时间:2023-09-09 浏览次数: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
    A . 据(jié)   钱(zhuàn)  不(kān)  异(chà) B . (bù)    桥(zhàn)   牡(lì)   糟(tà) C . (zhuō)  流(mánɡ)   狼(bèi)  白(shà) D . (shù)   开(qiào)   褴(lǚ)   嘟(nanɡ)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狼狈不堪 神色张惶 结结巴巴 与日俱增 B . 迟疑不决 郑重其事 悲欢离合 莫名其妙 C . 吞吞吐吐 满脸皱纹 衣衫褴褛 慷慨大方 D . 风俗习惯 诚实可靠 十拿九稳 相提并论
  • 3.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亲有点儿迟疑不决 , 她怕花钱。(犹豫,拿不定主意) B .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说话很快) C . 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人或事物的根源;内情) D . 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排场大,生活奢侈)
  •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完成了第三季的首轮播放,其时尚化的宣推方式,成为活化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 B . 在一些领域中,人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计算机……等。 C . 我国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简称“海斗一号”),近日成功完成万米海试任务,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D . “‘广交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象征,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广东省人大代表动情地说。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 C .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D . “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以“榜样力量·烛光暖心”为主题,旨在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
  • 6. 他们的第一站是三湾湿地公园,在园中散步欣赏运河风光,他们感到有点累就走进城市书房,决定在城市书房中举办一场微型读书会,要求大家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读过的一些文章。但是其中一位同学表述有误,请指出( )
    A . 扬州籍散文家朱自清《背影》一文把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B .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小说名篇之一,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C . 白居易《卖炭翁》批判了“宫市”制度对底层人民的掠夺,而《桃花源记》中的底层人民为躲避赋税而来到了平等、没有剥削的世外桃源。 D .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 7. 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作为叙事主体贯串全篇,因此“我”是小说的主人公。 B . 作者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C .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D . 小说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要采用从旁描述的手法。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作者是英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B . 莫泊桑与欧·亨利、福楼拜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 . 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它们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的。 D . 莫泊桑的代表作有《悲惨世界》《项链》《羊脂球》等。
  • 9.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有两处景物描写,第一处轻快明丽,第二处阴郁浓重,实际上是人物两种心境的反映。 B . 本文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并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故事情节,所以于勒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C . 小说通过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D . 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使得故事更具有真实性,也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纯真、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二、语言表达
  • 10.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后,刘伟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以此故事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十年思盼,同胞却似摇钱树

    下联:

  • 11. 请认真观察下边的漫画,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给漫画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0个字,所拟标题一定要起到醒目和警示的作用)

三、填空题
  • 12. 选词填空
    1. (1) 我且不说他们的内心因精神缺失会陷于平庸,就说其表,大概也是很难让人的。(恭维 恭迎 恭敬)
    2. (2) 在东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中国小将五跳中的三跳得了满分,对于她来说,夺得冠军是的。(唾手可得 安如泰山 十拿九稳)
  • 1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第1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人物             的心情;第2段环境描写与第1段形成对比,烘托出人物           的心情。 

四、综合题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奶粉等食品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问题高发,亟待从严立法,还百姓餐桌安全。

    材料三:观察漫画《美好生活》。

    1. (1) 研读以上三则不同类型的材料,思考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2. (2)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如一棵树,一朵花……都是值得敬重的。请你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与理解。

      【示例】我敬重那只鸣蝉,源于它对生命的等待凄美悲壮,对生命的热爱义无反顾。

五、现代文阅读
  • 15. 现代文阅读

    ①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②母亲有点莫名其妙, 就问:“哪个于勒?”

    ③父亲说:……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④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⑤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⑥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⑦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⑧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⑨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一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⑩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业……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⑪他回到我母亲身旁, 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⑫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 “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1. (1) 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
    2. (2) 第⑥自然段加横线的语句,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3) 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终于”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①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 个卖牡蛎的, 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 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鲁迅《故乡》)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性的爱抚

    马 德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里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蒙眬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儿,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儿!”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⑪ 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⑫“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心灵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

    1. (1) 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 (2) 第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3. (3) 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以女主人的       反衬男主人的       
    4. (4)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②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