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0 三峡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3.10 三峡 同步练习(培优卷)

更新时间:2023-09-05 浏览次数: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绿潭(tuān)           不见月(xī) B . 夏水陵(xiāng)     重岩叠(zhàng) C . 略无处(quē)            沿阻绝(sù) D . 引凄异(shǔ)            飞其间(shù)
  • 2.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亭午夜分    宁静无以致远 B . 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 C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D . 倒影    荣峻茂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至于夏水襄陵 B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 回清倒影 D . 空谷传响
  • 4.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于/夏水襄陵 B . 绝嫩/多生怪柏 C . 虽/乘奔御风 D . 常有高/猿长啸
  • 5.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6. 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B .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明月都看不见。) D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 7. 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 .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 . 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的内容,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 .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急的特点。
  • 8. (2022八上·西宁期末)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回复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 《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的作者是叶圣陶,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 .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者通过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描写了三峡的春夏秋冬交替之景。  D .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 9. (2022八上·乌鲁木齐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B . 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C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牧并称“李杜”。 D . 《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校正》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专注。
二、填空题
三、语言表达
  • 12. 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级开展“典籍中的地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郦道元游览祖国山河,所著的《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自成巨著。徐霞客游历祖国各地,所写的日记汇集成《徐霞客游记》。请补全下面的对联,概括二人的主要事迹。

      上联:徐霞客

      下联:郦道元

    2. (2) 资料搜集组搜集到《宜都记》中用“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写三峡的山;而郦道元的《三峡》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来写三峡的山。请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两文在描绘三峡的山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3. (3) 请结合《三峡》的内容,拟写一篇游览三峡的导游词
  • 13. 依照下面的例句,联系课文内容,以三峡的“山”为对象,进行仿写。

    例句:三峡之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四、综合题
  • 14. 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1. (1) 作者写山时,抓住了山的什么特点?

    2. (2) 本文为什么先写山,再写水?哪一个是写作重点?

五、文言文阅读
  • 15. 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蝉则千转不穷 B . 回清倒影 C . 窥谷忘反 D . 略无阙处
    2. (2)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 . 沿溯阻              哀转久 C . 倒影            荣峻茂 D . 不见月            隐天蔽
    3. (3) 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春冬 B . 实是欲界仙都 C . 康肃笑而遣 D . 水陆草木
    4. (4)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至/于夏水襄陵 B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D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5)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见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 . 沿阻绝    溯:逆流而上 C . 不以也    疾:疾病 D . 引凄异    属:连接
    6.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 (7) 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 (8)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中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B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 1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三峡》的作者是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素绿潭( )②林寒涧( )

    3. (3)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美丽画面。
    4. (4) 《三峡》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5. (5)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