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9-07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strong>
  • 1. 《左传》中记载有在周初王室册命诸侯仪式上受封者盟誓的情形:“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西周盟誓活动的主要意图( )
    A . 确保分封制度的牢固 B . 通过仪式强化统治秩序 C . 宣扬周政权的正统性 D . 维护宗法制的顺利施行
  • 2. 清初官员的题奏本章均由内阁阁览票拟呈皇帝阅读。而雍正即位后对奏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奏折的处理纳入军机处的轨道,并对奏折批复加盖“办理军机处”印,禁止他人拆封,以此直接传达圣谕。这一制度变化( )
    A . 强化了君主专制 B . 密切了君臣关系 C . 完善了中枢行政 D . 保障了政令畅通
  • 3.  美国1787年宪法设置了两院代议制度,众议院议员大都来自中产或社会底层,熟悉社会生活实际,依据各州人数多寡进行名额划分;参议院议员大都为政治精英,更了解国际斗争与国家机构运转,每州无论人数多少均选举两名。这样的两院代议制设置( )
    A . 照搬照抄英国代议制 B . 杜绝了政治的腐败问题 C . 避免了阶级矛盾激化 D . 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
  • 4.  下表所示为唐宋时期铜钱铸造量统计数据。由此可知( )

    时间

    铸币量

    依据史料

    唐天宝年间(742~756年)

    约32万贯

    《新唐书》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

    80万贯

    《宋史》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

    183万贯

    《宋史》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

    约300万贯

    《宋史》

    A . 纸币出现冲击金属货币 B . 唐代市场流通的货币相对短缺 C . 北宋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 . 北宋时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5. 洪武时,朝廷规定地方政府需以廪给(粮米资助)、脚力(由官府佥派役力)等方式为应举举人提供赶考路费,但这种资助并不稳定。明中期以后,地方财政体系中逐渐确立了举人的定额资助,如万历时福建规定新科举人每名旗扁贺礼等项银八两。举人资助方式的变化折射出( )
    A . 赋役制度的调整 B . 选官制度的完善 C . 资本主义的萌发 D . 基层治理的强化
  • 6.  1911年,英国颁布的《失业保险法》对有关失业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次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该法指出:失业对每一个具有正常工作能力的被保险人来说只能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问题,失业保险津贴是帮助被保险人度过短期失业的,而不是供给他全部的生活费用,更不是为他提供以往的全部工资。该规定( )
    A . 解决了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B . 体现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 C . 推动了英国福利国家的建设进程 D . 有利于保持社会劳动活力
  • 7. 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耒耜、谷壳、陶器、酒器和大小各异的村落遗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 . 阶级分化出现 B . 可能开始定居生活 C . 国家初具雏形 D . 社会贫富差距明显
  • 8.  18世纪后期,英国雇主在制定工厂纪律的时候,都会采取一些相似的方法,常见的有严格规定工作时间、禁止酗酒、打架、进行罚款、解雇、体罚和经济奖励等。这些做法旨在( )
    A . 强化无产阶级的纪律意识 B . 建立和完善工厂制度 C . 保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D . 预防社会犯罪发生
  • 9. 近年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提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近20年的时间过去,在其著作改版中又写道“全球化已经反噬了西方发达国家,这导致不满的砝码转移到了发达国家一方”。 据此可知( )
    A .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B . 全球化更有利于发达国家 C . 当今世界经济呈逆全球化趋势 D . 发展中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 10. 19世纪之前,英国内陆的路面条件不佳,绝大多数由泥沙组成,无任何保护措施,而且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带来的多雨天气影响,道路使用率极低。而到19世纪初,伦敦驿车驶往全国,公路能连接大小城镇,北威尔士共修筑约1000英里的收税道路,苏格兰从1803年起修筑了约900英里的公路和1117道桥梁。英国道路交通的发展( )
    A . 受自然地理因素限制明显 B . 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 C . 改变了当地民众生活习惯 D . 反映出工业化水平提高
  • 11. 清中期,医家王清任为探求真理,用42年时间对百余具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在临终前出版了《医林改错》一书,后英国人德贞氏将其译为英文,发表在英国的《博医会报》上,并将王清任尊为近代解剖学家,向全世界作了介绍。据此判断( )
    A . 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学长期领先世界 B .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科技开始进入总结阶段 C . 该书出版标志着现代解剖学的诞生 D . 中西医之间的交流利于推动医疗技术发展
  • 12.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下列说法中与之相近的是( )
    A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13. 阿拉伯人在数学方面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花刺子密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汲取和综合了古巴比伦和印度数学论著的成果,促进了数学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他的《积分和方程计算》(后更名为《代数学》) ,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A . 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冲突 B . 成为欧洲代数学的源头 C . 促进世界文明交融和发展 D . 直接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 14. 19世纪70年代,美国太平洋铁路最终建成。这条铁路修建最为困难的西段近90%的部分由华人劳工建成,但在铁路建成之后,华人劳工未获尊重反而遭到了白人的歧视与迫害,他们只好在以旧金山都板街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聚集,后来这里又迁入了新的移民,发展至今。华人劳工的聚集( )
    A . 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社会影响力 B .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保留与传播 C . 使华工成为各国建设的主要劳力 D . 为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
  • 15. 韩国原属东亚儒家文化圈,近代以来先后融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外来文化,形成了韩国经济翻身的特殊精神动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连续35年保持了7%~9%的GDP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据此可知,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
    A . 多元文化融合促进现代化进程 B . 通过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C . 发展经济是独立后主要任务 D . 致力于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 16.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学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完善高校治理、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和改进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等措施。据此可知,这一方针( )
    A . 旨在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 B . 迎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 . 解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D . 落实了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2分,共52分。)</strong>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先秦羁縻政策比较,汉唐时期的民族羁縻政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较大发展,也在某些基本原则上有较大的突破、创新。首先,就多民族统一原则来看,汉唐时期大大强化了周边民族对中央政权的隶属地位,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其所担当的职权往往以受内地政权的册封为根据,并直接受汉唐所设的羁縻政策州府官吏的监督或汉唐驻军的控制。其次,汉唐的羁縻统治进一步发展与健全了先秦时的“依俗而治”原则。“依俗而治”不仅要强调“依俗”,更要在“治”上作文章。“依其故俗”只是治理的一种方法,其实是以设立羁縻机构职官及派军队等政治军事管理行为为前提的。其三,汉唐的羁縻统治民族政策把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汉设西域都护客观上起到了协调民族关系的作用。唐在大漠南北及西域设置的羁縻府州,也有利于防止西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攻伐。最后,汉唐的羁縻统治把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提上日程。汉唐时内地政权与周边民族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活动。

    ——摘编自杨永俊《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材料二: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紫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民族羁縻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历代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主要方式。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历史小组准备开展“新中国外交成就"展览活动,提供了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四个重要历史时期外交工作的资料。

    选择以上照片中的一幅或多幅,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小组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工作成就展”撰写解说词。(包含解说主题、图片介绍、外交工作简评;要求表述清哳,史论结合。)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在芬兰,某些阴谋反对瑞典国王的贵族谈论的是乔治·华盛顿。在德意志,人们以诗歌、散文、历史著作和学术性小册子抒发对美国人的热情。在英国,改革者指出:“在美国的州和联邦宪法中,不同宗教团体的成员在政治上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在爱尔兰,志愿军以美国先驱者为榜样,组织起武装连队,之后,英国不得不赋予爱尔兰部分自治权。欧洲的中产阶级满意地看到那个国家人受到应有的尊敬,真正的功绩得到应得的报酬,人们对他们按照能力和贡献加以评价。

    ——摘编自[英]C. 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随着种族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文化上的欧化。(19世纪)在拉丁美洲,除葡萄牙人的巴西外,主要的文化形式是西班牙式。这种形式的明显标志是绝大多数人说西班牙语,而且信奉罗马天主教。人们看到,它还表现在建筑式样方面,如房屋带有庭院或院子,窗户装有铁条和房屋的正面朝向人行道等。城镇规划以中心广场而不是以主要街道为基础同样说明了这一点。许多服装也是西班牙式的,其中包括男人用的宽沿毡帽或草帽、妇女用的棉布遮头物——薄头纱、 头巾或装饰头巾等。在家庭结构方面也仿效了男子占支配地位和严密监督年轻女性的典型的西班牙形式,这是一种认为体力劳动对有身份的人是不体面、不合适的倾向。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近代欧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对拉丁美洲文化造成影响的具体方面,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20年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柯立芝繁荣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

    20世纪30年代

    开展计划经济建设

    罗斯福新政

    20世纪40年代

    斯大林模式

    凯恩斯主义盛行

    20世纪50年代

    赫鲁晓夫改革

    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60年代

    勃列日涅夫改革

    继续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纷纷建立混合型经济

    20世纪80年代

    戈尔巴乔夫改革

    减少福利政策

    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