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均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你选出来。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 
  • 1. 1950年10月,我国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由彭德怀率军入朝作战,该军被称为( ) 
    A . 联合国军 B . 中朝联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 中国维和部队
  • 2. 费正清认为:“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直到毛泽东时才找到了。”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 
    A . 民主集中制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社会主义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3.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了第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产生的影响是( ) 
    A . 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促使农民加入农村生产合作社 C . 促进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到来 D . 改革了农村生产关系,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4. 有国际媒体评论:“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 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B .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 . 开放大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 D .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5. 1992年2月开始,北京市的新增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的速度递增,比过去增长了2﹣3倍。到8月22日,全市库存的公司执照已全部发完。这种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 . 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B .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C .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践 D .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 6. (2021九下·盘锦开学考)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永葆活力,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下列哪一重要思想是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 . 毛泽东思想 B . 邓小平理论 C .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7. 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最悠久、最庞大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2002年,国家拨专款1.7亿元用于布达拉宫维修。这体现出我国( ) 
    A . 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 .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有其独特性 C .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 . 少数民族地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 8. 几百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关于澳门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于2000年回归祖国 

     ②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③现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④属于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9.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这支部队是( ) 
    A . 北海舰队 B . 东海舰队 C . 南海舰队 D . 华东军区海军
  • 10. 非洲兄弟跳起了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与这一场景相关的是( ) 
    A . 抗美援朝的胜利 B . 1955年万隆会议 C .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 1979年中美建交
  • 11. (2022·抚顺) 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
    A . 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 . 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 . 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 . 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 12. 如图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 . 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 . 有利于维护港澳繁荣 C . 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 .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进一步建设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很快学习了苏联模式——“五年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投资总额为四百二十七亿四千万元。其中工业的投资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是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 

     材料二: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碳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摘编自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三:1978和1997年我国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

     

     年份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978 

     

     77.6 

     

     22.4 

     

     0 

     

     1997 

     

     25.5 

     

     36.4 

     

     36.4 

     注: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和港、澳、台及外商直接投资经济。 

     ——摘编自董志凯《新中国5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与1978年相比,1997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到2013年全国建立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材料二: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针对香港问题说,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都是李鸿章!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2016年以来,台湾当局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致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1)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制度实行的历史意义。 
    2. (2) 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对收回香港问题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在时机成熟了”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图片现象的出现与台湾当局的哪一政策密切相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具体内涵。 
  •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如何辨证看待国际交往中的差异,并艺术地处理这些矛盾,使之往有利方向转化,这就是外交的智慧所在。“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这一方针很快在与会各国代表间产生了共鸣,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乐磊《周恩来的外交智慧》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形成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由于陷入越南战争等因素,美国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进而对中国的实际威胁也有所减弱。而苏联乘美国经济陷入滞胀之机,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向外扩张,对中国的直接威胁也在加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外交从战略上进行了调整。 

     ——摘编自《第十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材料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如今,我们的“朋友圈”覆盖全球。……迈向复兴的中国将与世界携手前行,为推进和平与发展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第六集 

    1. (1) 材料一图中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将哪一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材料一中的“这一方针”指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当前形成的外交布局。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变化与发展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