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9-06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含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下图是195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顾生岳先生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年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 B . 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 . 基本实现了农业机器化 D . 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发展
  • 2. 1983年,国务院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简称“利改税”。这一举措( ) 
    A . 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B . 展现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 . 增强了国营企业活力 D . 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3. 古巴比伦城市玛什坎沙皮尔(今阿布杜瓦里遗址)中发现了4条运河,运河宽可达15米,在城市的北部和东部还发现了至少6条分支水系。主运河交汇处发现了两个港口。4条主运河将城市分为宗教、行政、慕地,居住等区域。这主要说明,古巴比伦( ) 
    A . 灌溉农业发达 B .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C . 海外贸易繁荣 D .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 4. 13至14世纪时,西欧普通的骑士逐渐走向贫困化,无钱购置装备的骑士只能去租用盔甲,由于需要的人很多,社会上还出现了向骑士出租盔甲的商铺和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 专制王权被削弱 B . 手工工场的发展 C . 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封建庄园的衰落
  • 5. 阿兹特克文明有高度密集的人口,产生了初级的文字和阶级分化,而且他们的生计活动富有创造力,利用浮动园地和水利设施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维护效能,但没有使用金属工具,也不会使用畜力甚至没有发达的陶器制作。据此可知,阿兹特克文明( ) 
    A . 依然处于原始社会 B . 无法建立中心城市 C . 文明演进动力不足 D . 尚未进入国家阶段
  • 6. 15世纪前,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们为了从东方大量输入香料,必须交付巨额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这使两国经济状况恶化加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在于( ) 
    A . 市场需求的扩大 B . 东西方商路阻断 C . 商业革命的开展 D . 货币制度的变革
  • 7. 荔枝原产于中国。1583年,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对荔枝已有记载。1637年,英国旅行家蒙迪在澳门品尝过荔枝。1810年后,葡萄牙人把荔枝引人巴西、安哥拉及莫桑比克。这说明了( ) 
    A . 洲际间饮食习惯同化 B . 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 C . 宗主国经济结构改变 D . 殖民扩张影响物种交流
  • 8. 新教主义认为,上帝是在自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显现自己的,白昼更替、四季循环、月亮盈亏和星辰运行都有一定规律,认识这些规律,就认识了上帝的智慧,显示了上帝的全知全能。这说明,宗教改革( ) 
    A . 否定了天主教因行称义观念 B . 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科学发展 C .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诉求 D . 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 9. 1232年,英王亨利三世以特别命令的方式剥夺了首席政法官休伯特·伯格的职务,但地方普通法院却拒绝这一判决,并声称国王命令因违法而无效。最终经全体贵族审判会议讨论,国王宣布恢复休伯特权力。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 王权有限 B . 议会至上 C . 司法独立 D . 贵族专权
  • 10. 下表反映了1896-1900年欧美部分国家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情况。                                                                                                                                                                                                                                    

    国家或地区

    初级产品

    加工产品

    进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额

    美国和加拿大

    5.5

    10

    3.25

    2.4

    西北欧国家:英国和爱尔兰

    16

    2.12

    3.5

    10

    其他西北欧国家

    29

    15

    6.85

    15

    上表反映出欧美国家( ) 

    A . 经济发展依赖资本扩张 B . 贸易规模的持续增长 C . 内部工业化程度的差异 D . 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
  • 11. 160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伏击了葡萄牙船只,并将此船连同货物一起拍卖。葡萄牙将此事上诉欧洲海事法庭。格劳秀斯撰写了《论捕获法》为荷兰辩护,指出葡萄牙阻止正当的海上商业活动,进而损害了在东印度的各国商人利益。据此可知( ) 
    A . 旧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 B .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受到冲击 C . 国际法维护了各国利益 D . 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焦点
  • 12. 1914年8月通过的英国某项法律细则:若无地方警察局局长的授权,任何人不得饲养或持有信鸽。1916年1月,该细则增加规定:打死、打伤或骚扰信鸽属犯罪行为。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 .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 B . 保护信息传递安全 C . 面临通信技术的难题 D . 推广民间赛鸽运动
  • 13. 1925年苏联粮食收购计划降低了2亿普特,结果工业投资就降低了4亿卢布,工业发展速度随之降低。1926年,苏联粮食丰收,出口数量扩大,工业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 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业 B .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 经济政策调整非常频繁 D . 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 14. 1950年,美国主持成立“自由欧洲委员会有限公司”,拨出1000万美元成立自由欧洲电台。在短短几年里建立了29个播送站,用16种语言广播宣传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美国此举意在( ) 
    A . 推进实施马歇尔计划 B . 加强国际交流 C . 缓和东西方紧张局势 D . 抵制共产主义
  • 15.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非殖民化宣言》,认为外来统治是对基本人权的践踏,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宗主国应采取措施无条件将所有权力移交给托管地和非自治领土的人民,使之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由此可见,20世纪60年代初( ) 
    A . 民族解放运动成就显著 B . 发展中国家民族意识觉醒 C .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 . 国际政治新秩序正式确立
  • 16. G20即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休组成,包括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阿根廷,印度······。它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平等地位在一起商讨问题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G20的建立( ) 
    A . 发达国家丧失经济主导地位 B . 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C .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D . 使国际社会贫富差距缩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4小题,共计52分。
  •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以后立即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战争。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已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袁括在他的帝国之下。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无疑加深了东西方之间彼此的了解,为新的希腊化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和相关史实,概述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采取的主要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和相关史实,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简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的转移(部分)(单位:百分比)

    初始兴趣分类

    年份

    1601~1625

    1626~1650

    1651~1675

    1676~1700

    牧师

    37.2

    30.1

    19.5

    13.2

    律师

    25.3

    25.8

    27.8

    21.0

    科学家

    12.8

    28.2

    31.4

    27.6

    材料二: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类别

    1801年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1851年

    1861年

    产值

    比重

    农业

    34

    37

    30

    28

    24

    211

    9

    工业

    28

    27

    34

    37

    39

    40

    41

    就业

    比重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18.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43.6

    1. (1) 根据材料一和相关史实,概括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转移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相关史实,指出1801-1861年间英国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参加过一战的德国作家埃里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大受欢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他们出版论著,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探讨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和保障和平的方法。1918年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到1922年已经拥有会员20万人,1932年则发展到100万人。1921年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宣传“一切战争都是错误的”,号召其成员不以任何方式参加或支持任何性质的战争,出版的刊物《不再战》一度达1.5万份。1921年成立的颇具影响的和平组织“防止战争全国理事会”,到1935年有21个成员组织和10个协作组织,它通过对国会的游说活动对华盛顿当局施加影响。英国工党就是在1923年的大选中迎合民意,把“国际和平、国内繁荣”作为其竟选口号并获得了成功。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材料二 1935年夏天在英国工党、自由党和“国际联盟协会”会员的赞助下,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1500万人参加了投票。投票结果如下:    

    投票内容

    投赞成票人数

    占总投票人数

    赞成全面裁军

    1050万

    91.3%

    赞成用国际协定保证全面废除航空部队

    约950多万

    82.6%

    赞成用国际协定来禁止为私人盈利而制造和出售军火

    约1048万

    91.1%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采取经济的非军事制裁

    约1096万

    95.3%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甚至采用军事制裁

    约683万

    59.3%

    -约翰·惠勒一贝内特著,林书武等译《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1. (1) 根据材料一和相关史实,概括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表现和背景。
    2. (2) 综合上述材料和相关史实,简要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域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

    -摘编自陈宗海等《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