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希罗多德说,埃及修建胡夫的金字塔共用了30年的时间,头10年是修筑运石头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本身,每年用工10万人。这说明,金字塔的建造( )
    A .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B . 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C .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 . 深受宗教思想影响
  • 2.  11世纪后期到12世纪,罗马教廷广泛采取“效仿帝国”政策,包括在教宗冠冕上添加带有皇帝印记的标识物,在教廷内专设典礼官及建立教宗上诉法庭等机构。罗马教廷意在( )
    A . 对抗宗教改革 B . 增强自身力量 C . 宣扬君权神授 D . 强调以法治国
  • 3. 考古发现,津巴布韦的许多地方采掘过的矿坑和熔炉多达六七万处,能生产铁制锄头、弓箭、斧头、刀、矛等工具和武器,还用金、银、铜制造各种精美的装饰品。这表明,古代津巴布韦( )
    A . 农业经济的发展 B . 军事力量的强大 C .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 手工业较为发达
  • 4. 下图为近代一贸易体系示意图。对这一贸易体系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为西欧积累了原始资本 B . 刺激了中国沿海经济发展 C . 使美洲丧失大量劳动力 D . 平衡了非洲多元文明格局
  • 5. 下图为1507年拉斐尔创作的《金翅雀圣母》,圣婴耶稣与约翰都画成幼儿形象,年轻的圣母像是带着两个孩子的民间母亲。该作品( )

    A . 蕴含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B . 抨击了教会的虚假面目 C . 宣扬了人性的自由平等 D . 消除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 6. 自美国建国后,一个幽灵就盘旋在这个立志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头上,这个幽灵就是奴隶制。这一制度被废除是借助( )
    A . 1787年宪法 B . 南北内战 C . 罗斯福新政 D . 民权运动
  • 7.  1820年,英国伦敦商业资产阶级向国会递交一份由著名经济学家图克起草的请愿书,呼吁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爱丁堡等城市也提出了类似请愿书。这些请愿书出现的背景是,英国( )
    A .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B . 工人运动的兴起 C .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 . 工业革命的开展
  • 8.     表:
    比利时 1879年 “上刚果研究会”
    法国 1880年 “法国赤道非洲公司”
    1881年 “塞内加尔与法属西非海岸公司”
    德国 1883年 “德国西南非洲公司”
    1885年 “德国东非公司”
    英国 1881年 “国家非洲公司”
    1886年 “英帝国东非公司”

    上表为19世纪70-80年代西欧列强成立的垄断组织。这反映出,当时列强( )

    A . 生产组织发生变革 B . 掀起瓜分非洲狂潮 C .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 . 致力非洲经济发展
  • 9. 《伊朗史》指出,伊朗立宪革命支持者是“来自一群极端折中主义的政府官员、新闻工作者、知识分子、宗教界不同政见者、教士、批发商、零售商。他们有着非常不同的目的,徘徊在真诚的爱国主义和十足的个人利己主义之间,并且经常随着政治形式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这说明,伊朗立宪革命( )
    A . 内部争权夺利 B . 缺乏政党领导 C . 基础不够稳固 D . 遭到联合镇压
  • 10.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曾禁止任何私人买卖粮食,全部粮食都必须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后随着形势的发展,调整为允许广大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将额外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拿到市场进行交换。这一调整( )
    A . 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B . 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C . 保障了国内战争最终胜利 D .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11.  1934年的墨西哥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拉萨罗·卡德纳斯依靠民族资产阶级左翼和群众的支持,在担任总统期间进行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这表现在( )
    A . 大力普及学校教育 B . 推行资源的私有化 C . 确立总统连任制度 D . 鼓励发展军人势力
  • 12.   表
    1947年3月 总统杜鲁门发表“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1948年4月 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年4月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0年6月 通过《国际开发法案》

    上表为1947-1950年美国的活动。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 .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 . 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 C . 第三世界力量兴起 D . 东西方关系出现缓和
  • 13. 二战后,多数西方国家都形成了中间阶层的职业群体,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该中间阶层的人数已占在业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一局面的出现( )
    A . 得益于科技革命的新发展 B . 克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 . 表明“福利国家”成就凸显 D . 是人民民主斗争的结果
  • 14. 据统计,1950-1980年南斯拉夫整个社会产值增加5倍,按人口平均增加三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 30%,工业产值增长11倍,农业平均每年增长3.8%。这些成就的取得( )
    A . 表明南斯拉夫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 B . 深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C . 借鉴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得益于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建立
  • 15.  2008-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1.0%和3.2%,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速为-0.42%。这反映出( )
    A . 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阻力 B .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调整 C .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放缓 D . 国际经济组织发挥作用有限
  • 16.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称:由于全球变暖,过去每50年才发生一次的极端高温,现在预计每6年内就会出现一次,同时暴雨和干旱将变得更加频繁。这可用来说明,当今( )
    A . 联合国未能发挥全球治理作用 B . 世界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C . 全球和区域间的合作日趋紧密 D . 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历山大采取的治国政策,处处体现了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把马其顿与东方政治制度相结合,实行一种特殊的君主专制政体。“从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国征服和组建了12个省,只有一个省的总督是马其顿人”,其他各省的总督都是当地贵族。亚历山大把波斯及其北方招募来的士兵,加以方阵和马队的特殊训练,“在骑兵特别部队里……许多东方的官兵被选派担任了各级职务”。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享受免税权利。“亚历山大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的庙宇里举行祭祀,搞一些活动和举办节日来向众神献祭”,导致希腊宗教与东方宗教的混合。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材料二:8世纪中叶,横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建立。阿拉伯人为借鉴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果,把大批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自然科学著作以及一些波斯、印度的文史、医学著作译成阿拉伯文,开展了一场历时约200年的翻译运动。公元II世纪至13世纪,西方学者、翻译工作者把大量阿拉伯典籍和希腊典籍阿拉伯文译本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等西方文字,为基督教笼罩下的欧洲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摘编自李荣建《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的融合”在亚历山大治国政策中的体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的欧洲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从英国发起,历经法国、德国等国家,并在英国、法国、德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家对科学和理性极其推崇,他们从人出发、肯定人的价值,对宗教神学展开了激烈地批判,并以理性为根基,提出了一系列国家社会学说。

    ——摘编自张均辉《启蒙运动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影响》

    材料二:18、19世纪是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以法国大革命为开端和代表的革命运动,为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社会政治大变革树立了经典模式和范例,开启了世界范围内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寻求新的社会制度的大门。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通过大量的理论总结与实践活动,马克思为各国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不断推动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革命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诞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摘编自李燃《浅析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诞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际联盟是在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后,作为由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条约的组成部分而建立的,因此国际联盟盟约所规定的“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的宗旨,主要是为了维护以英法为代表的战胜国的既得利益和它们所建立的“国际新秩序”,这是国际联盟的本质,并由此带来了国际联盟与生俱来的缺陷和弱点。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联合国并不是由政治家们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反法西斯大同盟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吸收了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的。就在国际联盟正式解散之前,在国际联盟的基础上重建的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联合国已经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据不完全统计,1945-1995年,联合因为帮助和推动结束地区冲突而开展谈判,促使172场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

    ——摘编自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建立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存在的“缺陷”。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9年,新加坡颁布《新兴工业法令》,1961年成立经济发展局,后相继颁布《经济扩展鼓励法令》《雇佣法》和《工业关系法令》等,确立以面向出口的工业发展方针。

    表:新加坡经济发展概况

    1960-1975年 国民经济平均年增长率约为 11%
    1960-1978年 国内工业产品的直接出口值由164.3 百万元增至9 575.9百万元
    1976年 国内产品出口美国1623.3 百万元,占17.3%,居第一位;其次日本1384.4百万元,占14.9%;第三西德423.2百万元,占4.6%

    ——摘编自何启拔《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速度问题》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巴西致力于经济发展,利用国际资本纷纷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机会,积极引进外资,改变以往单纯依赖美、英资本的局面。1968年,外国在巴西的直接投资为18.5亿美元,1973年达到45.7亿美元。把扩大出口视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杠杆,1968-1973年,巴西向非洲、西亚和中东地区、拉美一体化协会成员国出口剧增。1967年,巴西在北部设立自由贸易区,大力发展电子工业、手表工业、光学仪器工业等,带动北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政府把“拥有高质量的人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量投资教育事业,向国外派遣大批留学生。1968-1973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以上,创造了“巴西奇迹”。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经济发展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西奇迹”出现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巴西经济发展的启

      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