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7* 昆明的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昆明的雨》 同...

更新时间:2023-08-23 浏览次数: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注音。
  • 1. 填空题
    1. (1)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2. (2)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

      一声。

    3. (3) 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年投莲花池而死。
    4. (4) 密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二、选择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副:右上(juě)画了一片(dào)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B .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bì)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rùn)。 C . 颜色深(hè)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jìng)、松毛,乱七八糟! D .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chì)红的火碳!一点都不(suān)!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只见群山起伏,连绵不断 , 峰峦簇拥,怪石危立,宛若凝固的惊涛骇浪。 B . 面对如此精彩的舞狮表演,观众张目结舌 , 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C . 昆明人家门头悬挂的仙人掌不但能存活,还能开花,栩栩如生 , 甚是可爱。 D . 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 , 有许多青年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
三、仿写画波浪线的句子。
  • 4. 仿写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冬天的雪,

四、综合性学习。
  • 5. 综合性学习

    雨,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灵,是诗情画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让我们一起走进细雨中,去感受那份诗意,去享受那份浪漫。

    1. (1) 某校开展“汉字造型秀”活动,有同学设计出下面的图形,请你谈谈其在设计上的创意。

    2. (2) 有同学撰写了一副对联的下联来赞美雨对人类做出的贡献,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内外气象新

    3. (3) 请写出四个与雨有关的成语和一个与雨有关的俗语(谚语)。

      成语:

      俗语(谚语):

    4. (4) 指出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的雨。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C.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  )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五、课外阅读
  • 6. 阅读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

             ①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远存在于内心。

    ②在农业文明时代及其文学里,充满了此类坚实的叙述。这种叙述基本上成立,田园牧歌式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安稳,血脉相关,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仅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笃定的。中国有不少古话和俗语与此有关:出门靠墙,在家靠娘;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叶落归根;等等。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

            ③但是今天,很多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园也不能幸免。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正在失去家园,因为家园正在被迫失去它自己。

            ④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祖先的坟墓在那里,父母至今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那里。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我都会以家园为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它是我判别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标尺。但是这些年,我发现我正在失去这个参照和这把标尺。

    ⑤从二十多岁的某一年开始,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会发现它正在被简化。先是少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庄稼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这些年故乡的确出现了很多新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从来如此”不一定就对,但这制式的脸,肯定有问题。

    ⑥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故乡正自外向内、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至精神地逐渐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村庄。物质生活当然变得更好,我不会矫情到无视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但我不得不说,当某一天我从村庄后面的一条路进入故乡,茫然地发现找不到自己家时,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当然也不会,不过是我在自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异乡人。从那个时候起,一个最基本最朴素意义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园,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溃散和消失。

    ⑦我这个年龄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轻人,都在一茬茬地离开故乡,不仅是远离土地,远离修葺一新的房屋,也在远离“家园”。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

    ⑧儿子生在北京,八岁了也没回过老家几次。上一次我带他回去,街坊邻居逗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说:北京人。大家又问他:那这是你的什么地方?他认真地答:是我的籍贯。

    ⑨我悚然一惊。我确曾跟他简要地解释过何为“籍贯”:一般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儿子的记忆力很好,回答也不能算太离谱,但答案还是让我心惊,惊的不是小东西胆敢忘了本,而是,他竟部分地说出了我的感受。我在那里出生、成长,我从那里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它是我的原点和出发地,是我生根发芽的地方,但这些年我的确无法遏制某种凶猛的感受节节生长: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

    1. (1) 文中所写的家园正在消失的表现有哪些?
    2. (2) “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请结合上下文说出藏在作者心中的“家园”的模样。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

    4. (4) 有人说“散文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的投射,是醒着的心灵对于世相的观察”。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家园的情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