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2* 梦回繁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梦回繁华》培...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梁(biàn) 道(chà)春寒料(qiào) 内忧外(huàn) B . 杆(wéi) 运(cáo)摩肩接(zhǒng) 农舍田(chóu) C . (jìn) 夫(qìan)长途涉(bá) 士农工(shāng) D . 旅(xíng) 长(shàn)络不绝(yì) 舻相接(zhú)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他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一到课堂上话就多了起来,侃侃而谈,络绎不绝 B . 绍兴的初春,春寒料峭 , 我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近了鲁迅故居。 C . 西安城墙上吊桥、闸楼、箭楼、垛口,一应俱全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现场,参观者扶老携幼、摩肩接踵 , 非常蹦跃。
  • 3.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 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 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 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 . ④⑤②③① B . ⑤④②③① C . ⑤④③①② D . ④⑤①②③
  •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B . 文章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时,按照的是“开卷处——中段——后段”的顺序。 C .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远高于其艺术价值。 D . 本文多用四字短语,概括力强,典雅而富有韵味。
二、阅读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有删改)

    【注】①淬(cui):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違(huáng)论:不必谈及。

    1. (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

      ②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③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

    2. (2)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3. (3) 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
  • 6.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阅读本期校刊的卷首语,根据提示找出其中表达欠妥的两个句子,并加以修改

      ①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②数据显示,因为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③今天,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也更多样。④和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回溯过去,观照当下,了解我们的文化。⑤你会和我们一样,每一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句关联词使用不当,修改意见:

      句词语运用不恰当,修改意见:

    2. (2) 【任务二】请你参照示例,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清明上河图》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100字左右)示例:文物:越王勾践剑

      背景资料: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我是一把君王剑。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多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画中人物多达几百人,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内心独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