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汽化

更新时间:2023-08-13 浏览次数:1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泰州)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初春:冰雪消融

         盛夏:洒水降温

         深秋:浓雾弥漫

         严冬:寒霜遍野

    A . B . C . D .
  • 2. (2023·通辽) 下列对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 . 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放热 C . 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 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 3. (2023·常德) 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 B . 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 C . 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D . 湖南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
  • 4. (2023·赤峰) 图是赤峰人常用的压饸饹工具——饸饹床子。下面是小明帮助妈妈做饸饹时引发的思考,其中错误的是(    )

      

    A . 在揉面的过程中,面团发生的形变主要是塑性形变 B . 面团被压成饸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 . 若压杠杆的力方向不变,作用在A点比B点更省力 D . 盖锅煮面是通过增大气压来降低沸点,让饸饹熟得更快
  • 5. (2023·赤峰)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
    A . 家庭电路保险丝熔断了,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B . 正在发光的灯泡变暗了,是因为它的实际功率变小了 C . 冰箱工作时,外壳两侧很热,这是电流热效应引起的 D . 因为考点屏蔽了手机信号,所以考场内不存在电磁波
  • 6. (2023·荆州)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 .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 . 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 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 7. (2023·郴州) “山水福地,遇见郴州”,这是郴州旅发大会的主题。在宣传视频中,大力推介了郴州各地的美食、美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苏仙岭的钟声”——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B . “莽山的云海”——云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 C . “北湖公园的灯光”——其中的黄光是色光的三原色之一 D . “嘉禾的倒缸酒”——酒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8. (2023·武汉) 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 . 升华现象 B . 凝华现象 C . 汽化现象 D . 熔化现象
  • 9. (2023·随州) 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 B . 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 . 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 D .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
  • 10. (2023·苏州) 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仅液化 B . 仅汽化 C . 先液化后汽化 D . 先汽化后液化
  • 11. (2023·泸州) 端午将至,民间流传着“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四艾、初五划龙舟”的民谣。下列对民谣有关的物理情境,解释正确的是( )
    A . 蒸白糕时用旺火烧水,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沸点 B . 成熟的蜜桃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蜜桃吸收了红光 C . 艾叶散发出清香,是因为清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划龙舟时呐喊声很大,是因为呐喊时声带振动的频率很高
  • 12. (2023·怀化) 很多诗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B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句中“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句中“汤沸”是指水加热后发生汽化现象
  • 13. (2023·宜宾)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   )
    A . 汽化现象 B . 液化现象 C . 升华现象 D . 凝华现象
  • 14. (2023·衡阳) 物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晾衣服时把衣服放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 B . 用高压锅煮食物更容易熟是因为锅内液面上方气压大,液体沸点低的缘故 C . 钢丝钳是一种省力杠杆 D .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 15. (2023·凉山) 下列的俗语、诗词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一定认识,其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缸穿裙,大雨淋”:是空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水缸表面形成的 C . “人面桃花相映红”中桃花看起来是红色的原因是吸收了红光 D .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由于水温升高,鸭子在水中由热传递的方式先感觉到
  • 16. (2023·凉山) 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

      

    A . 能沸腾 B . 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 . 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 17. (2023·广安) 寒冷的冬天,蒸气氤氲,一把米粉下锅,烫煮一分钟有余,再加入酸菜、辣椒油,一把香菜末撒上去,一碗香气四溢的岳池米粉就上桌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烫煮米粉时,锅内沸腾的水温度不断升高 B . 刚出锅的米粉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 . 米粉烫嘴,是因为米粉温度高,含有的热量多 D . 米粉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18. (2023·广元) 下列关于吃火锅时发生的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火锅汤汁中的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汤汁中水的温度会继续升高 B . 远处就能闻到浓浓的火锅香味,这是分子运动表现出来的扩散现象 C . 火锅汤汁上方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 . 增大火锅汤汁内能的方式与内燃机压缩冲程中增大燃气内能的方式相同
  • 19. (2023·成都) 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 . 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 . 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 . 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 . 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二、多选题
  • 20. (2023·江西) 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 . 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 . 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 . 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三、填空题
  • 21. (2023宁夏·中考真题) 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 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 . 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 D . 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选择理由: 

  • 22. (2023·恩施) 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是因为水逐渐(填物态变化名),会身体的热。
  • 23. (2023·邵阳) 邵阳古楼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贡茶,古楼绿茶茶香四溢,余味悠长。绿茶制作的主要工序有杀青、揉捻、干燥,在干燥这一工序中,除去茶叶中的水分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用开水泡茶时,茶水变绿得更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有关。
  • 24. (2023·黄冈) 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 25. (2023·枣庄)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水的沸点是℃,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水的温度

  • 26. (2023·重庆) 小帅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安装烧杯和温度计时应先确定两者中的位置;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图乙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27. (2023·达州) 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这一过程循环进行,不断地将热量从热端带到冷端。若50g的该液体吸收2400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40℃,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 28. (2023九上·阳西期末) 小明做“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200g,加热至沸腾,至少需要吸收J的热量,实际上,提供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

四、实验探究题
  • 29. (2023·长春)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 (1) 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2. (2) 某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水中产生的大量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到水面破裂开来;
    3. (3) 该实验中,能否用水银体温计代替图中的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 30. (2023·牡丹江) 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 (1) 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每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温度/℃

               

               

               

               

               

               

               

               

               

    2. (2) 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现象;
    3. (3) 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热量;
    4. (4) 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写出一条)。
  • 31. (2023·陕西) 如图-1,是一个探究酒精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示意图,具体实验步骤略。

    1. (1) 小华对图-1(b)的实验设计提出质疑: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500℃,酒精沸点约为78℃,实验时,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发生现象,影响对实验的观测;
    2. (2) 小华做出如图-2的改进,用热水改变酒精的温度。在保温杯内加满70℃的热水,用薄片盖在保温杯上且与水面充分接触,将0.1mL酒精滴在薄片上,记录酒精完全蒸发所用的时间。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换用70℃以下不同温度的热水多次实验。为了让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他可选择(选填“塑料”或“铝”)薄片进行实验,理由是
    3. (3) 小华根据“在气候湿润的地方,或阴雨天气的时候,空气湿度大,湿衣服不容易晾干”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密闭的房间内,用智能加湿器调节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到一定数值;

      ②用10g水将1张全棉柔巾全部浸湿,然后完全展开,用细绳和吸管将其悬挂在电子秤下端,如图-3所示,记录此时电子秤示数;1小时后,再次记录电子秤示数

      ③改变房间内的空气湿度,换用规格相同的全棉柔巾,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实验过程中,房间内温度及空气流动变化忽略不计。)

      表1

      空气湿度

      40%

      45%

      50%

      60%

      70%

      11.8

      11.8

      11.8

      11.8

      11.8

      6.4

      6.6

      6.9

      7.5

      7.8

      表2

      物质

      密度

      沸点

      比热容

      100

      酒精

      约78

      食用油

      约250

      分析表1中的数据,当空气湿度为60%时,1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g;由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水蒸发得越快;

    4. (4) 请你参考表2中的数据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一个新猜想,并简单陈述事实依据。

      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有关,事实依据:

五、综合题
  • 32. (2023·苏州) 图甲中,试管装有适量碎冰,用酒精灯对烧杯中足量的水进行加热,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刻冰的温度值,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 (1) 甲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2. (2) 根据图乙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非晶体”);
    3. (3) de阶段试管中水(选填“正在”、“没有”)沸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