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晶体和非晶体

更新时间:2023-08-13 浏览次数:15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朝阳) 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 夏天,山顶上形成薄雾 C . 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D . 严冬,树枝上出现雾凇
  • 2. (2023·本溪) 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 B . 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C . 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 D . 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 3. (2023·泰州)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初春:冰雪消融

         盛夏:洒水降温

         深秋:浓雾弥漫

         严冬:寒霜遍野

    A . B . C . D .
  • 4. (2023·恩施)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 . 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 C . 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 .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 5. (2023·北京) 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 . 10℃ B . 30℃ C . 50℃ D . 60℃
  • 6. (2023·济宁) 小明对课本“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粒子的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B . 臭氧层使地球生命免遭强烈紫外线伤害,人们应设法保护臭氧层 C . 往碎冰上撒盐能升高冰的熔点,“撒盐融雪”就是应用的这一知识 D . 不论集成电路如何复杂,它们仍然是由基本电路构成的
  • 7. (2023·河南) 大好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 . 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 . 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 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8. (2023·荆州)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 .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 . 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 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 9. (2023·潜江) 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 10. (2023·山西) 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 .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 . 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 . 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 11. (2023·怀化) 很多诗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B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句中“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句中“汤沸”是指水加热后发生汽化现象
  • 12. (2023·泰安)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 . 滴水成冰 B . 气凝结霜 C . 冰雪消融 D . 浓雾消散
  • 13. (2023·临沂) 沂蒙山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四季分明,物态变化万千。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冰雪消融 B .   雾绕山峦 C .   霜满枝头 D .   滴水成冰
  • 14. (2023·重庆) 如图所示,国画描绘的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层是升华形成的 B . 图乙,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 C . 图丙,山林间的缕缕薄雾是液化形成的 D . 图丁,枝头上的奇景雾凇是熔化形成的
  • 15. (2023·自贡) 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 . 初春,冰雪消融汇流成溪 B . 盛夏,冰棒周围出现“白气” C . 金秋,阳光照射迷雾散去 D . 寒冬,双溪水库水面结冰
  • 16. (2023·重庆) 春节是世界华人共同的节日,以下春节活动涉及的物理知识,辨析合理的是( )
    A . 糖画师做糖画,糖汁固化成型是凝华现象 B . 大年夜吃汤圆,碗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C . 用胶水贴春联,春联紧贴在门槛上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 D . 燃放烟花爆竹,闻到空气中的火药味说明分子在做规则的运动
  • 17. (2023·南充) 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二、填空题
  • 18. (2023宁夏·中考真题) 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 . 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 .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 C . 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固形成冰雹 D . 云中的小冰晶吸热,升华形成雨

    选择理由: 

  • 19. (2023·本溪) 如图剪纸画反映的是过去东北的风俗“窗户纸糊在外”。用浆糊能将窗户纸糊在木格子窗上,是利用分子间存在。窗户纸糊在外,可以有效防止在冬季木格子上积的雪(填物态变化)成水,使窗户纸润湿而掉下来。

  • 20. (2023·黄冈) 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 21. (2023·怀化) 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或“降低”)。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海波的熔点是 , 可选用(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温计”)进行测量。

      

  • 22. (2023·广元)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热,雪是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
  • 23. (2023·徐州)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用温度和室温相同的水给碎冰加热。

      

    1. (1) 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位于碎冰的( )
      A . 上部 B . 中部 C . 底部 D . 都可以
    2. (2) 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t1t2时间段,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此时的温度叫作冰的
    3. (3) 图乙中,t₁前和t₂后的两段图像的倾斜程度不同,原因是( )
      A . 冰吸热比水快 B . 冰的质量比水大 C . 水的密度比冰大 D . 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4. (4) 实验过程中,如果还想同时得到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的证据,请你对该实验做出改进:
  • 24. (2023·朝阳)  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 (1) 图甲器材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 (2) 图乙是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象,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分钟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分钟时的内能。
    3. (3) 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沸腾后试管里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理由是 。
  • 25. (2023·泰州)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1. (1) 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碎冰 ,而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并观察冰的 。
    2. (2)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碎冰此时的温度为 
    3. (3)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 , 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晶体非晶体
    4. (4) 小明分析图象还发现:0至时段内的温度变化比时刻后的温度变化快,其主要原因是 。
  • 26. (2023·抚顺) 小明在家中发现了爸爸防止血糖过低而食用的葡萄糖粉,想知道它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于是将葡萄糖粉末带到学校的实验室,组装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1. (1) 器材组装过程中,a、b、c三个装置正确安装顺序依次为。实验过程中使用搅拌棒搅拌的目的是
    2. (2) 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显示温度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57

      66

      75

      84

      84

      84

      84

      89

      94

      99

    3. (3) 上表是小明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葡萄糖粉(填“是”或“不是”)晶体。在第5min时,试管中物质处于状态。
    4. (4) 从第7min到第8min,试管中物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填“加剧”“不变”或“减弱”)。
  • 27. (2023·湘潭) 用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1) 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2中温度计示数为℃。
    2. (2) 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3所示图像,可知,AB段该物质是态,BC段(选填“需要”或“不需”)吸热;由实验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 (3) 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4,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冰的熔点(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 28. (2023·荆州)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 (1) 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
    2. (2) 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
      A . 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 . 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 . 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3. (3) 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4.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 (5) 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 29. (2023·宜昌) 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1. (1) 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
    2. (2) 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选填“甲”或“乙”)罐。
  • 30. (2023·武汉) 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 (1) 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 (2) 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 (3) 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 31. (2023·广安) 小军爱动手、爱思考,以下是他做的一些实验。

      

    1. (1) 小军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绘制了该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①该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②该固体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min。

    2. (2) 小军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如图乙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成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成像规律应用的有(填写番号)。①照相机②投影仪③显微镜物镜④望远镜物镜
四、综合题
  • 32. (2023宁夏·中考真题) 在敦煌戈壁难上,有一座熔岩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所示,电站内有12万面可随太阳转动,略有弧度的定日镜能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塔的顶部,加热其中的熔盘。熔盘的比热容是 , 熔点是131℃,将290℃左右的熔盐存储在保温性能较好的低温储热器中,输送到接收器内,通过太阳能加热使其温度达到566℃以上。再存储在高温的储热器中,当需要发电时,将高温熔盐送往蒸汽发生器,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1. (1) 为提高日定的聚光效果,每面定日镜应设计成(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
    2. (2) 在电厂投产前,需要将固态的熔盐熔化后注入低温储热器中,在熔化过程中,熔盐的温度为 ℃。在蒸汽发生器中水是通过方式增大内能的,熔盐发电最终将太阳能转化为
    3. (3) 请计算在蒸汽发生器中若1kg的高温熔盐温度由560℃降到300℃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
    4. (4) 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与火力发电站相比,有什么优点(写出一条即可)
  • 33. (2023·苏州) 图甲中,试管装有适量碎冰,用酒精灯对烧杯中足量的水进行加热,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刻冰的温度值,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 (1) 甲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2. (2) 根据图乙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非晶体”);
    3. (3) de阶段试管中水(选填“正在”、“没有”)沸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