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连通器原理、利用平衡法求液...

更新时间:2023-08-13 浏览次数:33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武汉) 同学们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敞口塑料瓶侧壁上钻两个大小相同的小圆孔a、b,注入水,水从两个小圆孔喷出。在某一时刻,从两个小圆孔喷出的水分别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d两处,其中d离塑料瓶远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d是从a孔喷出水的落点 B . 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水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C . 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 . 在相同的时间内a孔喷出水的质量比b孔喷出水的质量多
  • 2. (2023·云南) 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 .   借助铅垂线砌墙 B .   用吸管喝饮料 C .   U形排水管 D .   运动员跳远
  • 3. (2022·呼伦贝尔) 下列有关各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地漏利用连通器原理防止异味 B . 夹菜时使用的筷子属于省力杠杆 C . 用吸管从杯子里吸饮料利用了大气压 D . 纸条向上飘起时,纸条上方比下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 4. (2021·济宁) 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 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B . 物体速度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 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 D . 发光二极管是由超导材料制成的
二、填空题
  • 5. (2023·通辽) 如图甲是装有自动供水装置的盆景,在的作用下可使盆景盘中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图乙是创意气压计,A为玻璃管且上端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厚空心玻璃球,A与B下部相通,该气压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 6. (2023·营口) 图中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选填“电流”或“电阻”)关系的装置; 装置中的 U形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电流通过电阻 R2与R1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7. (2023·营口) 如图所示,水能从a、b两个相同的小圆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有压强;b孔中的水喷得更远。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此时,用手封住瓶口(水面高于a孔)。能够观察到小孔(选填“ab”、“a”、“b”或“都停止”)持续向外出水。

      

  • 8. (2023·济宁)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是一段内径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它与蓄水容器相连,在玻璃管较粗和较细的部分,各接有一段竖直的细玻璃管。M、N是AB玻璃管内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点,分别位于两竖直细玻璃管下方。关闭阀门K,将水注入蓄水容器中,根据原理,两竖直细玻璃管内水面是的;打开阀门K,水流出过程中,M点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点的压强。

  • 9. (2021·阜新) 海上护航舰艇都采用前后编队航行,是因为舰艇平行急速行驶时,舰艇间水流速度大,压强(选填“大”或“小”),会发生相撞事故。三峡大坝的船闸是利用原理修建的,大坝上游水深100m处的压强是Pa。(g=10N/kg,水的密度ρ=1.0×103kg/m3
  • 10. (2021·十堰) 如图甲为阴阳壶,壶把上开有两孔,可同时盛装两种液体,图乙为该壶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若捂住甲孔,则倒出的是 ,这是由于 的作用。该壶的设计遵循了 原理。

  • 11. (2021·贵港) 据央广网报道,2021年3月31日18:00,当日最后一艘满载货物的船舶驶向粤港澳大湾区,标志着位于广西桂平市的大藤峡船闸试通航满一年。这不仅加速推进了航道改造升级,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船闸应用了原理。2020年9月6日18时许,经过综合调度,建设中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水位首次达到52米高程,这是大藤峡工程全面完工前允许运行的最高水位,此时水对坝底的压强为Pa。(g取10N/kg, =1.0×103kg/m3
三、实验探究题
  • 12. (2023·朝阳)  小明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从结构上看,压强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 (2) 他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 ,压强越大。
    3. (3) 若丙图中,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时,请你计算该处水的压强为 
    4. (4) 小明还想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向丙图烧杯中多次加盐水,发现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断的增大,于是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 13. (2023·恩施) 如图,利用微小压强计,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用手按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是因为橡皮管内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
    2. (2) 将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观察到现象如图乙、丙、丁所示,这是比较同一液体内相同深度的压强大小,实验结论是同一液体内:
  • 14. (2023·牡丹江)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将压强计探头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改变探头朝向和浸入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并记录,如表所示。                                                                                                                                                                                                                                                                                                                                                                                                                                                                                                                       

    次数

    探头朝向

    探头浸入深度/cm

    U形管液面高度差/cm

    盐水

    5

    5

    5

    5

    5

    5

    5

    5

    10

    9

    20

    17

    5

    6

    10

    11

    20

    20

      

    1. (1) 分析①②③④次实验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2. (2) 分析②⑤⑥或⑦⑧⑨次实验表明,同种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
    3. (3) 分析两次实验表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
    4. (4) 实验中通过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来反映
    5. (5) 下潜深度是潜水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制造深海潜水器多采用钛合金材料,就是利用材料的性质。
  • 15. (2023·北京) 小京利用同一个微小压强计等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进行了如甲、乙、丙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中液体内部的压强是通过微小压强计反映;
    2. (2) 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
  • 16. (2023·赤峰) 小亮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猜想: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有关。为此,他利用液体压强计、水、烧杯等相同的两套器材进行对比验证,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1. (1) 小亮向小明介绍自己的实验推理过程:在甲、乙两烧杯中,A、B两点到烧杯底部的距离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压强计U型管两侧,判断出pApB;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与该点到容器底部距离有关;
    2. (2) 小明反驳说:你在实验中没有控制相同,所以你的结论是错误的。在你的实验基础上,(选填序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A.把甲杯中的探头上移5cm或把乙杯中的探头下移5cm

      B.从甲杯中抽出5cm深的水或向乙杯中加入5cm深的水

  • 17. (2023·黄冈) 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 (1) 使用压强计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指轻压探头橡皮膜,观察U形管的
    2. (2) 小明把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一定深度,把探头分别朝侧面、朝下、朝上(如图A、B、C),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说明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的压强都相等;

    3. (3) 小明根据图D和E实验得出“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4. (4) 压强计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大小,反映探头薄膜所受压强大小,应用了转换法。量筒、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测量工具的设计原理也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是。在使用压强计时,待探究液体与U形管中液体的密度差越(选填“大”或“小”),实验现象越明显。
  • 18. (2023·岳阳)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 (1) 气密性良好的微小压强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 (2) 甲乙两图中,(选填“甲”或“乙”)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这是因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3. (3) 丙图中,A、B、C三点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点。
  • 19. (2023·苏州) 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

      

    1. (1) 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使用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两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A.向U形管中注入一些水

      B.将U形管中水倒出一些

      C.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2. (2) 小明在图甲中,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朝向,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是否有关;
    3. (3) 小明还猜想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他在图甲基础上,继续将金属盒下移一段距离,发现压强变大。若接下来又进行了图乙所示实验,再与图甲比较,(能/不能)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初步结论。
  • 20. (2023·衡阳)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亮同学取四只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其中B、C、D三个粗细相同),在瓶嘴上扎橡皮膜,将其倒置,如图所示向A、B、C瓶中装入水,D瓶中装入盐水。

    1. (1) 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 (2) 根据A、B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选填“有关”或“无关”);
    3. (3) 根据B、C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4. (4) 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通过比较两个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 (5) 实验后,该同学自制如图E装置继续探究,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他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有压强(选填“底部”或“侧壁”)。他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恢复原状,如图F所示,则此液体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 21. (2023·重庆) 小婷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U形管接头处加装了一个“三通接头”,如图甲所示。

    1. (1) 比较图乙与两图,可得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图丙与丁两图,还可初步得出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2. (2) 若需通过图丁和戊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将图戊中的探头向移动适当的距离;移动探头后,观察到U形管水面高度差为 , 此时探头受到盐水的压强为 , 小婷取出探头放回水中,当U形管水面高度差再次为时,测出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0.2m,则Pa;
    3. (3) 小婷发现探头所处深度较浅时,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不明显,可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更的液体以方便读数;探究过程中,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将U形管逐渐向后倾斜,偏离竖直方向,U形管中两液面所对刻度线间的距离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U形管与探头连接时,阀门K应处于(选填“打开”或“关闭”)状态,以确保U形管内的水面相平;组装完成后,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内液面有明显的高度差并保持稳定,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 22. (2023·重庆) 小莉在“悟理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看见如图甲的双探头压强计,该装置一次测量可采集多个数据,激起了她探究液体压强的浓厚兴趣。

    1. (1) 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莉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 (2) 如图甲,小莉先在装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然后换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高度差

      序号

      液体种类

      探头C深度

      高度差

      探头D深度hɒ

      高度差

      1

      3

      6

      5

      10

      2

      4

      8

      6

      12

      3

      硫酸铜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铜溶液

      4

      12

      6

      18

      ①分析表中(填序号)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越大,压强越大;

      ③根据表中数据,小莉估算出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

    3. (3) ①小莉受双探头压强计原理的启发制作出如图乙的器材(细金属管与浮筒相通),她将浮筒漂浮在水中后再使其竖直向下移动,感受到细金属管对手的作用力越来越;浮筒竖直浸没水中后,仔细观察其表面橡皮膜形变更明显,从而分析出产生的原因;
    4. (4) 让浮筒浸没后继续下降,浮筒受到的浮力将
  • 23. (2022·滨州)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某学习小组做了以下系列实验探究。
    1. (1)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该小组用一块海绵、一张小桌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两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是:。经过多次实验表明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根据实验结论,建立了压强概念和压强的表达式

      A.B.C.

    2. (2) 该小组取三个高度均为h,密度同为ρ的实心均匀物体A、B、C。A、C是圆柱体,B是长方体,A、B的底面积都为S,C的底面积为。把它们放在水平桌面的海绵上,如图乙所示,发现海绵被压下的深度相同。该小组结合在(1)中得到的结论和表达式,分析出了A、B、C三个物体对海绵的压强均为p=(只写出结果),解释了“海绵被压下的深度相同”的原因;

    3. (3) 该小组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用图丙A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他们利用这些器材(选填“能”或“不能”)探究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此过程用的实验方法是(只写出一种);

      该小组对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思考。在图乙B容器内装有密度为的液体,他们受到上面实验的启发,要想得到液面下深度h处的压强,可以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平面的面积为S。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因此,液面下深度h处的压强为p=(写出推导过程);

    4. (4) 由(3)推导出的表达式,(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大气压强。
  • 24. (2022·张家界) 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 (1) 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小明没有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就存在高度差(如图①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选填字母);

      A.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2. (2) 实验时,小王将探头放入水下,U形管两侧水面高度差为8cm,此时U形管内外的气压差为Pa;(ρ=1.0×103kg/m3 , g取10N/kg)
    3. (3) 正确操作后,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4. (4) 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5. (5) 小王用图⑤所示的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她测量了以下物理量: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

      请你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选择题中合适的字母和ρ表示)。

  • 25. (2022·黔西) 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它可以用来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深度、液体密度有关”的实验。现有酒精和浓盐水,要检验“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这一结论时:

    1. (1) 实验方法:
    2. (2) 应该观察什么现象:
  • 26. (2022·盐城) 小明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 (1) 实验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来显示压强大小,手指轻按压强计上金属盒的橡皮膜,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不发生变化,说明该装置(填“漏气”或“不漏气”)。
    2. (2) 对比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3. (3) 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压强大小,小明手应直接转动图乙装置中的(填①/②/③/④)。
    4. (4)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小华认为两烧杯中液面必须相平,你(填“赞同”或“不赞同”)此观点,理由是
  • 27. (2021·常德) 如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探究活动中(U形管所装液体是水)。

    1. (1) 甲图中的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 的大小;
    2. (2) 小明在探究过程中,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
    3. (3) 仪器调试好后进行实验,得到乙、丙、丁图的结果,由图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 (4) 比较丁图和戊图,说明同一深度,液体压强还与 有关;
    5. (5) 在戊图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h=5cm,则压强计所测之处的液体压强是 Pa。
四、简答题
  • 28. (2023·大连)  如图所示的水壶,壶盖上有个小孔,壶内装一些水,盖紧壶盖,用手堵住小孔,将壶里的水向外倒,水流出一点后就不再流出。已知“温度不变的密闭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请结合该信息分析说明水不再流出的原因。

五、综合题
  • 29. (2023·赤峰) 小亮同学在测量浮力时发现:金属块浸没在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不同。于是,他用测力计和重为4N、体积为1×10-4m3的金属块,组装成密度计,将金属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静止,来探究液体密度与测力计示数的对应关系。

    1. (1) 如图所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 (2) 若将此时测力计指针所指刻度标为1.0×103kg/m3 , 这条刻度线的刻度值是多少N?
    3. (3) 该液体密度计的0kg/m3刻度标在N处。这个液体密度计所能测量的液体密度值不能超过kg/m3。(g取10N/kg;ρ=1.0×103kg/m3
  • 30. (2023·深圳)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 (1) 船闸的工作原理是,图乙中船相对于大坝是(填运动或静止);
    2. (2) 图丙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
    3. (3) 琴琴同学在大坝上看到水面波光,是因为水面部分区域发生了反射,一艘重2000吨的轮船驶入河中,受到的浮力为 ;
    4. (4) 图丙的电梯:船上升速度为18m/min,则重物下降速度为m/s,若船与江水总重为1.5万吨,则电梯功率为 ;
    5. (5) 如图丁所示,已知:电梯中4个发电机的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比为10∶6,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为U,求时通过每个发电机的电流为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