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该情境发生在(  )
    A . 1921年 B . 1949年 C . 1978年 D . 1980年
  • 2. 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解放军及特邀代表662人参加。会议上,通过政治协商,共同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从这段材料看,第一届政协会议后来会演化成(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度
  • 3. 某班的黑板报有这样一段文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
    A . 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B .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C . 和平解放西藏 D . 修建青藏铁路
  • 4. (2020·衡阳)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 . 为了保家卫国 B .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促进朝鲜统一 D .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 5.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问题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 . 没收官僚资本 B . 恢复发展经济 C . 实行土地改革 D . 开展新农村建设
  • 6.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先后开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集中在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这样安排的用意在于(  )
    A . 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B . 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 C . 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D . 便于实施社会主义的改造
  • 7. ”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与乐松生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八字方针 C . 中共八大 D . 三大改造
  • 8. (2023·汕尾二模) 百位卓越共产党人肖像艺术展于2021年7月1日在荥阳举行。展中肖像有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时代楷模,钱学森、邓稼先等科技巨擘。上述人物肖像入选展览是因为他们(    )
    A . 坚定信念潜心科研 B .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C . 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D . 勇于改革不断创新
  • 9. 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时任遂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地龙坡村与各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
    A . 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B .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C . 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D .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10.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  )
    A . 科学发展观 B . 四项基本原则 C . 新发展理念 D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1.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洞察历史和把握时代的远见卓识,把”社会主义”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传递了低碳环保的奥运理念。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 . 和谐 B . 绿色 C . 协调 D . 共享
  • 12. 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
    A . 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 B . 标志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 C . 首次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D . 促进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了由单--兵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这有利于(  )
    A . 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B . 保卫祖国领土安全 C . 实现文化百花齐放 D . 促进科技快速发展
  • 14.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的发射,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回顾历史,53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 东方红一号 B . 神舟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神舟七号
  • 15. 右边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 . 有利于国防建设巩固 B .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 . 有利于改善提高民生 D . 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16. 制度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摘编自《依法治国七讲(图解版)》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四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冲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重阻挠,积极主动结交亚非拉朋友,努力发展多边、双边交外。20 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注:”双边外交”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谈判与合作,”多边外交”是三个及以上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合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说”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确立的基本政策。写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的名称。
    3. (3) 材料三中的”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最早在哪个地区得以成功实践?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各举一例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双边、多边外交成就。
    5. (5) 综合上材述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17. 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同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摘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材料一中的”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 (2) 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两例。
    3. (3) 材料三的时间轴中B段”变革”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在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4. (4) 材料四中”中共八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5. (5) 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
  • 18. 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实行

    1980年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82年

    A(会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B目标

    1992年

    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1. (1)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填空。
    3. (3) 阅读材料,请从政治、经济、思想中选取一个角度,提炼一个反映我国改革与开放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