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07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uǒ)    拖(tā)      俯(kàn)     沛流离(diān) B . (1án)    恶(zēng)    呜(yàn)     然入梦(hān) C . (xiá)    咀(jiáo)     商(zhuó)    妇皆知(rú) D . 对(jiào)    粗(zhuō)    吞(shì)     为人知(xiǎn)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互联网为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隐藏在网络里的“污垢”也让家长忧心忡忡 B . 四月的锦城柳芽微吐、桃花初绽,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不期而至 C . 在他看来,同学们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D . 无论是业务能力方面,还是为人处世方面,张老师都能坚持做到鞠躬尽瘁
  •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光盘行动”是偏正短语,“家徒四壁”是主谓短语。 B . “忠实履行”是动宾短语,“海阔天空”是并列短语。 C . “失学儿童得到了社会给予的关注与支持”中的“了”是助词,“支持”是名词。 D . “在艺术节中,专门开辟了“诗歌朗诵”“音乐节拍”等栏目。”这句话是病句。
  •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曾在其散文诗集《朝花夕拾》中多次出现。 B .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作者司马光,字君实,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 C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风格刚健质朴。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D . 《海底两万里》中的阿龙纳斯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卓越的领导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二、名著阅读
  • 5. 请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内容。

    班级开展《骆驼祥子》读书分享会,同学们就祥子的命运悲剧展开了讨论。小君说:“除自身原因外,祥子也是被他周围的人一步步逼到悲惨境地中去的。如抢了他第一辆车的大兵,愚弄他的陈二奶奶,,不给他饭吃的雇主杨太太,……”

三、句子默写
  • 6.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2. (2)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3. (3)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游山西村》)
    4.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 (5) 《木兰诗》中描写了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诗句是:“”。
四、选择题
  • 7. 下列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 本诗写于诗人刚刚离开京城之时,既抒写了辞官南归时的眷恋惆怅也表达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B . “浩荡”写出离愁之多,“天涯”写出天地广阔,愁绪与喜悦交织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C . 诗歌后两句展开联想,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融入议论,表明了自己的心志,情感自然而朴实。 D . “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至死牵挂国家的热情,现在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
五、综合性学习
  • 8. 班级将开展“家国天下”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国之英者,时之楷模。正是那些心怀家国天下的英雄,让我们懂得了“匹夫有责”,让我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请在下列英雄人物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他的事迹,为他写一段赞颂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

      参考人物:闻一多  邓稼先  志愿军战士马玉祥

    2. (2) 结合格律知识,依次填入下列爱国诗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____。

      ②千年史策____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③一身报国有万死,____向人无再青。

      ④____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 . 雨打萍  岂  白发  捐躯赴国 B . 雪纷飞  耻  白发  苟利国家 C . 雪纷飞  岂  双鬓  捐躯赴国 D . 雨打萍  耻  双鬓  苟利国家
六、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 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惟吾德

      ②亭亭净

      ③陶后有闻: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孔子/当窗理 B . 琴/有奇字无备者 C . 可远观而不亵玩焉/不不学 D . 李唐来/公亦以此
    3.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 (4)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 . 晋陶渊明/独爱菊 D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 (5)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善用类比,以山、水、诸葛庐、子云亭为比,既突出了“陋室不陋”,也表明了自己的德操与才能。 B . 甲文通过描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表明了作者洁身自爱、不慕名利,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C . 乙文中的莲花富有象征意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一句象征了君子的正直不苟,通达大度。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含蓄地表明了作文者的生活态度,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七、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咯咯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 (1) 阿长称《山海经》为“有画儿的‘三哼经’”,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2. (2) 选文第⑤段中“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一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3. (3)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11.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漫长的一夜

    ①从母亲锁在大衣橱的那件呢绒大衣里,我偷拿了20块钱。可在20块钱还没来得及全部变成零食之前,母亲就从我最近厌食的情绪中发现了端倪,然后顺藤摸瓜,打开书包,闪电破案。

    ②“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看过《增广贤文》的奶奶郑重地说。“家里伙食开得不好吗?小小年纪怎么不学好?”在外工作的父亲严肃地问。“我们家不养‘偷儿’,你给我滚出去!”母亲气懑地朝门外一指。深秋的天黑得早,我往窗外望去,村野已经起雾,鸡鸭想也回窝……我关上门边往外走边想,难道今夜我要在屋外住一宿?脚步迟疑着缓缓地挪动,还没想好落脚点,母亲的声音再一次从背后传来:“滚远点!想好了再回来!”滚就滚!我想起不远处邻居家有个大草垛,平日里能防风又能躲雨,姑且算作栖身之所吧。

    ③第一次被赶出家门,我的心中竟然有种不合时宜的江湖豪情,毫无改过自新的觉悟:林冲不也曾流落风雪山神庙吗?好男儿不都是四海为家?可当夜色逐渐围拢,将我的眼睛和心思淹没,我的江湖气概就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志怪传说、异事诡谈轮播一般涌上心头、迷花眼睛,我才开始体会到夜的消磨与漫长。

    ④我索性闭上眼睛,学母亲“眼不见为净”,可邻居家看电视的声音却清晰地钻进了我的耳朵。估测一下时间,今晚正是某部武侠片的大结局,我却以这样一种毫无侠气的方式错过了,仔细想来,心中竟有种淡淡的失落。耳朵猜测着剧情,心头默数着时间,我在村庄的角落里,融入毫不起眼的夜色。

    ⑤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忽然惊醒。月光清冷,四下静寂,夜莺噤声,连风也停止了追逐。我惊悸地望向四周,从身上扯下几根稻草,揣度起浪子回头的可能性。突然,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动了我。我赶紧趴在草垛后面,朝声源处隐隐望去,一个陌生的人影从前方的田埂处走来,借着浅淡的月光,我发现他手里拿着扁担和口袋,最终却在邻居家的鸡圈旁站定,俯身张望……“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小年纪怎么不学好?”家人的话突然在我心头响起,眼前这个人的身份不言而喻。而我如果在歪路上走下去,眼前的这个人仿佛就是我未来的缩影……呆立半晌,我终于鼓起勇气大喊了一句:“哪个?!”那人一惊,扁担落地的声音打破了夜的宁静,他也顾不得收拾,拔腿就跑。我也拔腿就跑,朝着家的方向,在大门前喘着粗气,叫了一句:“妈……”

    ⑥灯应声而亮,门应声而开。

    ⑦对于母亲而言,这也是最漫长的一夜。

    ⑧十年后,经历过高考失利的我,踏上通往长沙的火车,犹同走在发配边疆的路上;十几个钟头的硬座,父亲扮演的角色,不是狱卒,是送行者。父亲性格如山,只会在我犯错时话不嫌多,平常一向把沉默是金贯彻始终。而对于我即将到达的长沙和大学,这两个词语的认知,父亲和我一样崭新,也没有过往的经验可相授。这个1980年毕业的理科生纵然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最后也只是以一句“好好学习,努力争取!”完成了叮嘱。我象征性地点点头,第一次彻夜清醒地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⑨我的人生就像这列向前飞奔的火车,思绪我已按捺不住,时间我也无计可施。过去像窗外的风景一样在我脑海里倒退;未来也像窗外的风景一样在我眼前陌生。我和父亲并坐窗前,无心睡眠,在播报站点时,偶尔对视,我便仓皇地转开视线。时间仿佛一潭死水包裹着我们,谁都跳不开,也发不出声。路程长得让人惊慌失措,气氛闷得使人无法呼吸,火车慢得叫人陷入绝望……

    ⑩这注定是个漫长的一夜。父亲的白发注定由此夜生长。

    ⑪这趟列车,后来在我学生时代来回的次数,双手数不过来。只不过都不再有父亲的陪伴了。我早已习惯了独自一人,也早已不再畏惧黑夜漫长。

    ⑫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再次乘坐一辆这样的列车,也带着我的孩子,我会用和父亲一般深锁的眉头,和父亲一样雷同的沉默,去解锁父亲没有开口的言说,以及更多。

    ⑬那也将注定是个最漫长的一夜。

    (选自《中国青年网》)

    1. (1) 选文用“最漫长的一夜”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2. (2) 联系语境,揣摩第⑥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应声而亮,门应声而开。

    3. (3)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9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路程长得让人惊慌失措,气氛闷得使人无法呼吸,火车慢得叫人陷入绝望……

    4. (4) 联系选文说说为什么“父亲的白发注定由此夜生长”。
  • 1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沙参花

    ①随着春意的紧锣密鼓,小区里的花事一波挨着另一波,没来由想起老院里些细碎如雪、纯洁通透的花簇,内心免不了五味杂陈。我打电话回家问婆婆:“外婆院里的北沙参,开花了吗?”婆婆不明所以,答道:“现在刚刚长出新叶子,要开花还得再等等。”我挂了电话,深呼出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轻松一些。窗外杏树下,杏花花瓣铺了一地,粉粉嫩嫩的,落在我这个看客的眼睛里,徒留些许落寞在心头。

    ②“我是外婆一手看大的。”这是刚认识我先生的时候,他告诉我的第一件家里的事情。嫁给他后,婆婆又把这个信息补充得更加具体。婆婆说,那时候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冬天没有炉子,孩子冻得晚上睡不着,一个劲儿哭。没法子,她只能抱着孩子一起哭。外婆不知怎么知道了,连夜让大舅推着板车来接孩子。于是,八个月大的先生,就被外婆抱回了家。从此,家里但凡有点好吃的,都先紧着他吃。夏天的夜里,担心他睡得不踏实,外婆坐在旁边给他摇蒲扇,常常是坐着睡着了,手还在不停重复着摇蒲扇的动作。

    ③我与先生认识不久,有一天,他说:“我带你去见外婆吧。”于是,我第一次看到了那个脸上没有太多表情、面目却很和善的老人家。她拉着我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手背,对我嘘寒问暖。我上前挽起她的胳膊,一起跨过街门门槛,走到她独居的老院子里,一眼看到的就是被水冲刷的分外干净的地砖和占了半个院子的北沙参。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北沙参,匍地生长,叶子宽大。细碎挺立的白花如同遗落的小星星,素气中多了几分欢喜,花瓣柔软却有弹性 , 风中夹杂的清香微弱渺茫。再后来,我们只要回婆婆家,就会特意绕道去外婆家一趟。车子刚拐过老房子前面的胡同,坐在老人堆里谈笑的外婆就会看到我们。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坐在院子里,先生陪着外婆讲些近况,我则坐在那一簇簇北沙参花前,看着那些被修剪照料得很漂亮的花朵出神。

    ④等我们有了孩子,外婆的年岁更大了。再去外婆家,外婆常常躺在炕上倚着被子看电视,见我们来了,她才费力地起身,安慰我们说:“最近,头又开始疼,你姐姐拿了药回来,我吃着好些了。”外婆花白的头发里,只有零星几根黑发,但精神还不错。我家小宝出生后,婆婆来到我身边帮我照顾小宝,直到小宝去了幼儿园她才回去。这期间,每隔一个星期,我会开车送她回村子探望年事已高的外婆,顺带给院子里的花浇浇水。

    ⑤外婆在离开前的那年春天,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骨头没事,但下地走动已经不可能了。婆婆跟外婆商量,接她到家住段日子,好方便照顾。在以前,老太太断不会松口的,但那次,外婆居然同意了。夜里睡觉,外婆睡一会儿就要起来方便,一宿要起来十几次。我睡的屋与她屋只一墙之隔,她们起夜动静很大,我都听得清楚。周一夜里,婆婆又扶外婆起来几次后,天已大亮,婆婆问老太太:“前天夜里,你哼哼一宿,喊着浑身疼,昨晚是好些了吗?没有喊疼?”老太太回了句:“哪是不疼啊!这不是孩子们在那屋吗,我担心吵着他们睡不好啊!”第二天,婆婆又把原话复述给公公听,我在一旁听了,瞬间泪如雨下,我跟外婆说:“要是疼了,您就喊出来,不要忍着,知道吗?”外婆躺在那里,艰难地回道:“要上班了吗?路上慢一点儿。”身体好一些后,外婆坚持回到老院子居住。那些天进出老院的人很多,却没有人会去在意院里的北沙参花。天总是暗暗的,秋风也多了一些寒凉,院子的里的青砖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尘土,那曾经如雪般白的北沙参花瑟缩着,泛着黄,每次风起,便会被卷落到泥土中。也在那年将寒的时候,外婆永远离开了这个人世,走的时候,面目非常安详。

    ⑥有人说,人世间的魅力,就建立在平淡无奇的日常上。殊不知,偏偏就是这些不起眼的日常,在往后的岁月里,在某一刻,会轻易掀起内心的惊涛骇浪,让人很难平静。

    ⑦老院里再无人烟,无人打扰的北沙参已经快要蔓延及整个院子了。一想起那细碎如雪般纯洁通透的小花朵,细细碎碎的,在有月光的夜色里静静地绽开,我的心底深处,出现了一股暖流,悄悄流淌。

    (选自《齐鲁壹点》)

    1. (1) 结合第③段加点词揣摩语句,体会其写景状物的妙处。

      细碎的挺立的白花如同遗落的小星星,素气中多了几分欢喜,花瓣柔软却有弹性 , 风中夹杂的清香微弱渺茫。

    2. (2)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天总是暗暗的,秋风也多了一些寒凉,院子的里的青砖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尘土,那曾经如雪般白的北沙参花瑟缩着,泛着黄,每次风起,便会被卷落到泥土中。

    3. (3) 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一想起那细碎如雪般纯洁通透的小花朵,细细碎碎的,在有月光的夜色里静静地开,我的心底深处,出现了一股暖流,悄悄流淌。

    4. (4)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八、作文
  • 13. 任选一题作答

    ①古人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在这个繁杂喧嚣的尘世中,声音有千种万种,可究竟是哪一种才真正牵动了你的内心?是时钟的滴答,还是窗外的鸟鸣?是父母的话语,还是校园的铃声?是……

    请以“刻在我心底的声音”为题作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500字;⑵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得抄袭。

    ②请以“向着      奔跑”为题作文。

    要求:⑴请先题目补充完整;⑵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500字;⑶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