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册生物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3-08-17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40分)
  • 1. 遗传学中,性状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的统称。下列有关生物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豌豆豆荚的饱满与豌豆种子的皱缩是一对相对性状 B . 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的那个性状是显性性状 C . 紫花萝卜自交后代有紫花、红花、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D . 生物所表现的每种性状都是由一个特定的基因决定的
  • 2. 番茄的紫茎和绿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 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 . 与绿茎番茄杂交 C . 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 . 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 3.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摇匀,再继续下一次抓取,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 .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C . 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 D . 本实验中,4个烧杯中的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 4.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为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有一对双眼皮有耳垂的夫妇,已生育一个单眼皮无耳垂的孩子,如果这对夫妇再生第二个孩子,该孩子是双眼皮有耳垂的可能性是( )
    A . B . C . D .
  • 5. 如图为二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据图分析可得出该细胞中( )

    A . 不含同源染色体 B . 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 含有12条染色体 D . 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 6. 某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中,分别制作了4个黄色(2个5cm和2个8cm)和4个红色(2个5cm和2个8cm)的橡皮泥条,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模拟减数分裂I的后期时,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应不同 B . 将2个5cm黄色橡皮泥条连接起来,可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C . 四分体时期,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拼接可表示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 D . 将4个8cm橡皮泥条先按同颜色连接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 7. 遗传性肾炎在幼儿时期往往具有蛋白尿或血尿,病情发展到青年时期会有慢性肾衰竭。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图是某遗传性肾炎的家族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遗传性肾炎为隐性遗传病 B . II-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 C . II-3再生儿子必为患者 D . 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 8. 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现用纯合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得到F1 , F1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纯合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F1全为正常眼 B . F2的雌禽中,豁眼雌禽所占的比例为 C . 用豁眼雄禽与正常眼雌禽杂交,子代雏禽的雌雄可用眼型区分 D . F2中性别比例为1:1的原因是F,产生的含Z的配子:含W的配子=1:1
  • 9. 某研究小组对甲、乙两种生物的核酸分子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果:甲生物核酸中碱基的比例为A=30%、T=25%、C=25%、G=10%、U=10%;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碱基的比例为A=25%、U=25%、C=30%、G=20%。甲、乙两种生物可能为( )
    A . 小麦、肺炎链球菌 B . 酵母菌、T噬菌体 C . 蓝细菌、流感病毒 D . 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
  • 10. 某科学家分析了多种生物DNA的碱基组成,发现这些生物的(A+T)(C+G)的值如下表。以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DNA来源

    大肠杆菌

    小麦

    猪肝

    猪胸腺

    猪脾

    (A+T)(C+G)

    1.01

    1.21

    1.21

    1.43

    1.43

    1.43

    A . 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组成一定不同 B . 大肠杆菌DNA和小麦DNA中A+G/T+C的值不同 C . 小麦和鼠的DNA中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D . 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DNA中碱基组成具有一致性
  • 11.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都含有15N。然后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根据含14N或15N的DNA离心后的位置,可确定⑤为亲代,②为子一代 B . 若②是⑤的子代,则可以排除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的可能 C . 若出现图中③的结果(带宽比3:1),则亲代DNA进行了2次复制 D . 若出现图中④的结果,则说明出现了实验误差,需要重复实验
  • 12. 从细胞分裂到遗传信息传递,几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都离不开DNA复制这个过程。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其中①②表示DNA复制所需的两种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示中的①是RNA聚合酶,②是DNA聚合酶 B . 从图示看,两条子链都是由5'端向3'端延伸 C . 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均可作为合成子链的模板 D . 真核生物中,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 13. RNA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与DNA、蛋白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框架。RNA包括tRNA、mRNA和rRNA三种(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t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作1个密码子 B . 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只能形成1个IRNA的结合位点 C . 每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转运 D . 合成一条含50个氨基酸的肽链,模版mRNA至少含有150个碱基
  • 14. 基于对染色体、DNA、基因、性状关系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是DNA和基因的唯一载体 B .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 .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D . 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表型就不会变
  • 15. 图1中m、n、l表示某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2为1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1中a、b、m、n、1都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 . m、n、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 C . 图2中甲为RNA聚合酶,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D . 图2中的丙与乙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相同
  • 16. 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以蜂王浆为食的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而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将发育成工蜂,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机理如图所示。依据这一现象可得出( )

    A . 蜂王和工蜂是体细胞内含两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生物 B . 环境因素能影响DNA甲基化,从而影响生物的表型 C . DNA甲基化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导致性状改变 D . 该实例中由食物引起的表型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 17.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或减少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常见类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列关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有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才属染色体变异 B .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 C .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D . 利用杂交培育的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属于单倍体
  • 18.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下列与结肠癌发生原因及癌细胞特征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人的DNA上本来就存在与癌变相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B . 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使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能引起癌变 C . 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抑制癌变 D . 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且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 19. 科学家发现,人与猩猩和长臂猿的某段同源DNA的差异分别为2.4%、5.3%。有人据此推断:人与猩猩、长臂猿具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是( )
    A . 三种生物均属于脊椎动物,在器官、系统上均有相似之处 B . 人和猩猩、长臂猿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C . 人和猩猩、长臂猿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D . 三种生物在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高度接近
  • 20.  2023年4月7日,旅美大熊猫“丫丫”回国。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直到近代才逐渐进化成了杂食动物,喜欢吃竹子,野生的大熊猫也时常捕食其它小动物,尤其是肥美的竹鼠。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 大熊猫食性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 大熊猫长期食用竹子导致其牙齿咀嚼能力增强 C . 大熊猫与竹鼠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 D . 自然选择会导致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2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T、t)控制,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B和T同时存在(B_T_)

    T存在,B不存在(bbT_)

    T不存在(B_tt或bb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1. (1) 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
    2. (2) 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3. (3) 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实验结果是,则糯是显性;若实验结果是,则非糯是显性。
  • 22. 如图1表示某动物(2N=4)体内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动物部分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并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的细胞(填序号)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①中染色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组数分别为
    2. (2) 图1中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填序号)。④细胞的子细胞名称为
    3. (3) 图2中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填“甲”“乙”或“丙”)组细胞,图1中与之相对应的细胞为(填序号)。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1中的细胞(填序号)中。
    4. (4) 若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不考虑互换,则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
    5. (5) 生物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的意义在于
  • 23. 生物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其中,同位素标记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而病毒是常用的研究材料。图1为两种病毒(核酸不同)的物质组成;图2为某一卵原细胞及其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其放射性标记如图所示;图3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部分检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的A、B化合物中,共有的元素是,病毒e和病毒f体内的④(④表示碱基)总共有种。
    2. (2) 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用的病毒是图1所示的(填“e”或“f”),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为实现该设计思路,用"S标记蛋白质时应标记图1B中(用图中标号表示)部位。
    3. (3) 若将图2细胞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让其只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请依照图2在答题卡方框中画出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及其DNA放射性标记情况。假设该细胞内只有这两个DNA分子,且每个DNA分子均含有m个碱基,其中细胞内碱基T共占15%,则该细胞在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4. (4) 图3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这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果发现上清液中的放射性32P远高于图中数据,其原因可能是。(写出1点即可)
  • 24. 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如图1表示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2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①过程通常能精确进行的原因是
    2. (2) 图1中②过程所需的原料为。图1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填图中标号),此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
    3. (3) 图1所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DNA、RNA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可见生命是的统一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DNA,这一流动过程称为
    4. (4) 图2所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据图1、2分析,你认为在生产中能提高油菜产油率的基本思路是
  • 25. 水稻(如图1)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花多且小,为两性花(如图2),育种环节繁琐,工作量大。袁隆平院士是世界.上第一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曾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袁隆平院士的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找到了野生雄性不育的水稻,可以将其作为(填“父本”或“母本”),大大简化了育种环节。
    2. (2) 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利用的是F,的杂种优势,其后代会发生,因此需要年年制种。
    3. (3)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
    4. (4) 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5. (5) 在水稻育种过程中,出现了具有耐盐性状的新品种,写出判断该变异性状是否能够遗传的最为简便的操作过程:
  • 26. “超级细菌”又叫多重耐药性细菌,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泛指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为探究某种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将含有相同浓度A、B、C三种抗生素的相同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一种为细菌提供生存空间和营养的基质)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灰色部分),图中D放置相同的不含抗生素的滤纸片,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D组存在的意义是
    2. (2) 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B培养皿中的抗生素,理由是
    3. (3) 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点。

      ②部分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

    4. (4) 我国卫生部门建立了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某抗菌药物的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时,医疗机构就要将这一预警信息进行通报。请分析这一要求的合理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