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本溪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宿sù 头chàn 书zhāi 忍俊不jīn B . xùn 震sǒng 吞shì 沛流离diān C . 物shí 修rùn 告qìng 仙露浆qióng D . 宁wù 轮kuò 稠mì 千重负jūn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给生命留白,      ①      要有淡然看待人生一切得失成败的心态,又要有      ②      、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从容不迫的定力,还要有不盲从、      ③      、知止惜福的情怀。不要世俗的物质功利所裹挟,疲奔命,忙应付,工各种心计。要超然于物外,享受生命本该拥有的那份恬淡安逸,在独处或闲暇时,细细品评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曼妙。

    1. (1) 依次填入选文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 知足常乐 宠辱不惊 B . 既 宠辱不惊 知足常乐 C . 不仅 宠辱不惊 知足常乐 D . 既 知足常乐 宠辱不惊
    2.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是主谓短语。 B . “知止惜福”是动宾短语。 C . “被”“于”“和”都是介词。 D . 画线语句中的“品评”应改为“品味”。
三、选择题
  •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都是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 C .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人臧克家在《说和做》中记叙了他的事迹。 D .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南极探险的失败者斯科特写的一篇传记。
  • 4. 下列关于《木兰诗》节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A . 一二两句中的“万里”与“飞”夸张地写出了路途之遥、奔赴之速。 B . 三四两句截取边塞军营生活的一个画面,寥寥几笔便表现出战斗生活的艰苦。 C . 五六两句表现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着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情感。 D . 这六句诗写征战生活,虽是概写,却能让我们感受到木兰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四、名著阅读
  • 5. 《红岩》中,新四军战士为保护水源牺牲了,全狱难友通过斗争迫使特务们同意为他召开追悼会。
  • 6. “我看看!”他笑了,一把将瓦罐接过来,往墙上一碰。……“就是这点?”……“算了吧!我不赶尽杀绝,朋友是朋友。你可也得知道,这些钱儿买一条命,便宜事儿!”这段文字中的“他”《骆驼祥子》中的,此时“他”正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相关事件)。
五、综合性学习
  • 7. 近日,各地文旅局局长化身“家乡代言人”,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变装视频,助力文化传承,掀起了一场“文旅热”。我市推出了城市宣传片《本之约溪之恋》,学校也开展了“我为本溪代言”的宣传活动,你作为代言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说说“本之约 溪之恋”这个片名的妙处。
    2. (2) 请自选一处本溪的景观,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20字。
    3. (3) 班级要做关于“文明旅游”的展板,由小明负责,他计划做四个版块,已经想好了“语言文明”“娱乐文明”两个版块,请你帮他再补充两个。
六、句子默写
  • 8. 按原文填空
    1. (1)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 (2)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3. (3) 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4. (4)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
    5. (5)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 (6) 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7. (7) ,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8. (8)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9. (9) 《登幽州台歌》中的“”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与孤寂。
七、对比阅读
  • 9.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逮:等到,及。

    1. (1)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板已布字②令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①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3. (3) 请用“/”为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旦 而 过 之 轴 必 坠 地 屡 悬 屡 坠

    4. (4) 【甲】文从两个方面介绍活板的制作程序。

      【乙】文则以(请依据原文概括)烘托画作的特点:(请用原文词语回答)。

八、现代文阅读
  • 10. 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紫藤萝瀑布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1) 阅读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段落

      ①~⑦

      ⑨~⑪

      内容

      赏花

      忆花

      A.

      心理情感

      宁静喜悦

      B.

      C.

    2. (2)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④⑤两段的文字。
    3. (3) 选文⑥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藤萝花的?
    4. (4) 选文⑩段画线句子给了你哪些生活启示?
    5. (5) 下列说法中合乎文意的一项是( )
      A . 选文①段中的“不由得”埋下伏笔,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令人炫目的美丽。 B . 选文⑧段画线句的修辞方法是通感,将花香赋予颜色,充满了愉悦梦幻之感。 C . 选文①~⑥段描写藤萝花,采用的是由整体到局部、由近到远的顺序。 D . 选文以紫藤萝瀑布为线索,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写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 11. 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瓷

    ①母亲去世前,把家中一切都交代好了,包括她的那些坛坛罐罐,杯杯盏盏。

    ②有三个小陶罐,平时也没见她用过。她说,是从一家小店淘的,正好三个,本就打算给我们姐妹仨一人一个,留个念想。说这些时,她已经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我和妹妹把小罐拿到床前,母亲看到,眼睛一下子发光,挣扎着坐了起来。我明白她的意思,把陶罐凑近些。她抚摸着,轻拍着,说罐体上的彩绘漂亮,挂的釉厚如脂,大小也合适,连盖子盖得严实都是罐的优点。我们克制忧伤,假装很开心地附和着。

    ③母亲一生节俭,买陶瓷却很大方,有事没事总会去一些她心仪的店里逛逛。小县城没有时尚家居店,母亲逛的无非就是菜市场和超市,那些地方,坛坛罐罐、杯盆碗盏最不缺。每次去,母亲总会小心翼翼地拿起、轻敲、放下,有时还迎着光转动着察看,菜场里的小老板,多被母亲貌似专业的举止唬得不敢多言。

    ④在厨房的柜子里,母亲的陶瓷器皿占了半壁江山。可是,她搬回家的陶瓷用品,并没有什么档次可言,包括几元钱一只的,纯陶土烧制的复古瓦碟,她也当作宝般,买回几只。

    ⑤母亲每买一件“宝贝”,总会欣喜地拿出来展示,说哪儿哪儿都好。若你稍微投以关注的目光,她甚至拿到你耳边,轻叩,“你听,你听。”母亲是有陶瓷情结的,这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我的外公。

    ⑥外公在母亲九岁时就离世了。听母亲说,外公一年有一半多的时间,在外面走村串户,做陶瓷买卖。他就用一根扁担,几根麻绳苦生活。外公每次都到景德镇进一些家用陶瓷用品,然后用扁担挑着一路返家一路卖,赚取差价。外公一路上艰辛万分,省吃俭用,遇到村子,便寻一户借宿,打个地铺,自己做饭。然后以此村为中心,在附近几个村子跑上几天,销出去一批货,再接着上路。等回到家,他又会不辞劳苦地给母亲讲解手中剩下的每一件陶瓷的特点及鉴别方法,讲景德镇那个“陶瓷之都”的故事……

    ⑦母亲总是遗憾外公走得太早,不论什么场景,不论闲聊何事,只要提及外公,母亲的眼神瞬间会黯淡下去,目光朝着一个虚无的方向,仿佛再一次看到父亲疲惫的身影,父亲仍然拿起一件件陶瓷对着她轻叩,对着她讲解。

    ⑧在母亲的叙说中,那个我后来常去的村庄浮现在脑中,慢慢又定格成一幅画面:一个小女孩,常常站在通向村外的路口,期盼着父亲的身影。一次次失望,一回回转身。突然一天,当远处的身影再一次清晰时,女孩喊叫着、雀跃着迎上去。

    ⑨外出数月,并不是趟趟都能挣到钱。母亲说,从父亲蹒跚的脚步,就知担子中的余货多与少。但是,父亲能回来,比什么都好,父亲带来了外面新奇的世界,而那个叫“景德镇”的地方,就是她心中向往的远方……以为日子就在这一次次的守望中度过,以为长大后,父亲就能兑现承诺,带她去景德镇的,可是,所有的“以为”,在母亲九岁那年化成了泡影。

    ⑩母亲在晚年,不止一次地和我们提出,有空去下景德镇,她还笑着说,如果去了,一定会花很多钱的,还让我们不要拦着她。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去成。      A      

    ⑪去年冬,我用母亲给我的小陶罐腌一些小萝卜头。这只小罐,广口粗瓷,模样敦厚,只是出自普通工匠的窑品,却被一位老太太临终前,作为宝贝样传到了女儿手中一人世间,有许多的爱,细细品咂,除了温情,还有辛酸。

    (原文有删改)

    1. (1) 选文②段画线处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 (2) 选文⑥段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选文⑧⑨两段,体会凝结在“母亲瓷”上的情感,并概括出来。
    4. (4) 小明想把下面的这段话写在选文⑩段的A处,你觉得有必要吗?说明理由。

      母亲还常常唠叨起家中的一个鱼盘,一条胖头鱼卧在盘底,活灵活现,谁见都眼热。当年外祖父把它从景德镇带回,家里人都非常珍惜,舍不得用,准备传给舅舅。后来被一户外姓人家“顺”走,不知所终。每当说起此事,母亲总要叹息很久。

九、诗歌鉴赏
  • 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历冬复春。

    近乡情更怯 , 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径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②怯:胆小,没勇气。

    1. (1) 诗歌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表现作者贬居之苦?
    2. (2) 请简要分析作者“近乡情更怯”的原因?
十、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