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等多区2022-2023学...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21分)
  • 1. 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如今,参观博物馆再也不用挤在络(yì)□不绝的人群中艰难打卡了。杭州博物馆推出了“最忆是杭州”数字展览,参观者只需在互联网上浏览,便可以足不出户,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一件件珍贵文物和文创产品。观众可以______专业人员的讲解,观赏物华天宝;可以在虚拟场景里______,领略皇城宋韵;可以追随无人机的视角,俯瞰.西湖亭台楼阁;可以寻觅.古代重要交通枢(niǔ)□——大运河的足迹,感受其中承载的深厚文化。数字技术正______地履行着守护文化遗产之使命,悉心保护着人类艺术的(ɡuī)□宝。

    1. (1)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瞰A.ɡǎn    B.kàn

      觅A.mì    B.nì

    2. (2)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络(yì)□不绝

      枢(niǔ)□

      (ɡuī)□宝

    3. (3) 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倾听 徜徉 潜滋暗长 B . 聆听 踌躇 潜滋暗长 C . 倾听 踌躇 悄无声息 D . 聆听 徜徉 悄无声息
  • 2. 小语把古诗文学习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编写了诗文数据库。请你补全表格内容。

    现实生活体验

    古诗文

    出处

    以“鸟”抒发情志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忘反。

    , 窥谷

    吴均《与朱元思书》

    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以“花”渗透哲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以“水”寄托乡愁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

    以“乐”表明心境

    芳草长堤,

    欧阳修《采桑子》

  • 3. 《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1 年十大流行语”,其中“小康”“鸡娃”“双减”等词语入选。2021 年十大流行语的评选,坚持了不选全英文词、病态缩略词、纯谐音词、不文明词语的原则。如果《咬文嚼字》再次修订,下列词语最不可能被收录的是(    )
    A . “破防”(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 B . “逆行者”(对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称呼) C . “野性消费”(指不受约束的消费。彰显了网友对良心企业的爱心回馈) D . “YYDS”(“永远的神”的缩写,常被粉丝用来赞赏自己的偶像,或形容很厉害)
  • 4. 你是如何看待当下初中生在作文中经常出现网络热词这一现象的?
  • 5. 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纷繁的网络世界让人眼花缭乱,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购物、打车、看病等,无一不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______。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和使用互联网,让自己的人生更丰盈。

    ①如果把虚拟世界和现实混为一谈,往往会与社会脱节,对身心无益。

    ②但是,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它不能代替现实生活。

    ③可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阿里巴巴的宝库;用不好,是潘多拉的魔盒。

    ④互联网也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学们可以扩大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④③①②
二、阅读(54分)
  • 6.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昆虫记》的阅读方法,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等,了解法布尔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大致内容,可以为阅读整本书做些准备。 B . 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阅读时要把握专业性强的概念、术语,对于文学性描述,可略而不读。 C . 阅读《昆虫记》,可以多思考作者为何要坚持实地观察和反复实验,体会那种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D . 《昆虫记》也可以作为散文阅读,我们要发挥想象力,进入作品描写的世界,感受生命意识,体会文字之美。
    2. (2) 2023 年即将到来,小语同学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极具《昆虫记》特色的新年祝词: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写萤火虫:萤火虫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一盏灯,在黑夜中,照亮前方的行程。2023 年,让我们也做一只萤火虫吧,带着自己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自己的心,暖暖地,也给周围的人带去希望。

      请你参照小语发的内容,也来编辑一条新年祝词。要求:体现《昆虫记》中某种昆虫的习性或特点,如蝉、螳螂、蟋蟀、切叶蜂等等。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写

  • 7. 文学作品阅读

    祖父的月光杨献平

    ①那时候的月光真的如水,摇动的和不摇动的事物都在荡漾着。而照在祖父居住的青石板房顶上的那一片月光,却一直流动着,祖父的嘴巴也不断翕张,淌着的都是古老的传奇和故事。我摇着巨大的蒲扇,划动月光,为祖父驱赶着炎热和蚊蝇。祖父讲着我爱听的故事,虽然陈旧了,但语言和梦想永远新鲜。祖父所讲的那些故事传奇,在我植满草根和野花的心灵当中,响动着滴水穿石的音乐。

    ②讲故事的时候,祖父的语调不紧不慢,静静地将他道听途说或是自身经历过的那些民间奇人异事,持续不断地灌输给我,往往,在紧要处卖个关子,或且听下回分解,让我欲罢不能。回荡在内心里的古灵精怪和故事碎片,像旧了的黑白胶片,在我的想象里翩翩起舞。

    ③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和祖父一同度过的。每晚,吃完饭后,我就早早地跑到祖父那里。通常,夏天的夜晚,我就把失明的祖父搀扶到不高的屋顶上,拿一面蒲扇,端一碗开水,请祖父给我讲故事。也有许多的小伙伴,自动围上来,竖着耳朵,一脸虔诚地听,有时讲到夜半三更,害得那些胆子小的伙伴不敢独自回家,祖父就拄着拐杖,敲敲打打地将他们一一送回家。

    ④奶奶说,祖父年轻的时候,不仅读过私塾,还收藏了不少四书五经和传奇志怪之类的书籍,上面的文字,他都读过,甚至几十年后,还会背诵。

    ⑤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是祖父的故事,为我的童年营造了一种宽厚、亲切和富有想象余地的心灵氛围。可是人总有厌倦的时候,尤其是一天天地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的。到中学读书以后,我就不自觉地远离了祖父和他的故事。但过往如水,许多的故事都模糊如我们所经历的往事,而总会有一些场景,在记忆中矗立如碑。许多年后,我总是回想起童年夜晚里的那些均匀月光,是它们,让祖父翕动的嘴唇长出了美妙和神奇的花朵,让一个少年的乡村时光迷离、灿烂得不名所以。

    ⑥不幸的是,在我十八岁那年冬天的一个中午,看起来健壮,且没有任何疾病的祖父,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所在的尘世。几乎与此同时,我也携带着故乡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性与祖父当年在月光下给我讲的那些故事,走州过县,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生存。起初,由于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艰难,很少回头打望来时的道路,也很少去回想童年时光,尽管那一段时光里花草繁茂,月光照耀的村庄和祖父的面庞坚韧而持久。

    ⑦再回到故乡,又去看了祖父母居住的房屋,里面堆满了尘土覆盖的物什,大小蛛网挂满屋梁墙角。我知道,祖父和祖母,连同那些在这间屋子里生活过的人们,他们是不会走的,他们的气息已经深入到了黄泥、榆木椽檩和空气中了。如今的村庄,月光依旧,但感觉已经没了少小时候的清净和缥缈了。房顶的青石板依旧,铺陈着岁月的落叶与灰尘。但月光照在上面,还是呈现出水的姿态,在风里微微荡漾,看得久了,仿佛祖父又在喃喃地讲故事了。

    1. (1) 【散文·梳理内容】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内容。

      童年时,祖父给我讲故事

      读中学,

      十八岁,

      再回故乡,

    2. (2) 【散文·赏析语言】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①也有许多的小伙伴,自动围上来,竖着耳朵,一脸虔诚地听。(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加以赏析。)

      ②祖父所讲的那些故事传奇,在我植满草根和野花的心灵当中,响动着滴水穿石的音乐。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3) 【散文·体会意蕴】文章写祖父的故事,为什么以“祖父的月光”为题目?
    4. (4) 【散文·分析形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 8. 说明文阅读

    种子方舟

    杨舒

    ①清明一过,73岁的老农刘怀智取出一把珍珠玉米“老种子”。这种小粒玉米产量不高,却让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科研人员如获至宝。“这是一个至少有100年历史的珍贵地方品种。爆米花率99%以上,极具开发价值,能保留下来的概率非常小!”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如今,这把濒临消失的种子有了安全的家。

    ②2021年9月,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作为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这里可收藏各类珍贵品种资源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堪称种子的“诺亚方舟”。

    ③小小种子,为什么要精心保护?1954年,美国大豆产业遭遇孢囊线虫病毁灭性打击,该国科学家“翻箱倒柜”,从种质资源库中找到了20世纪初从中国收集到的独特品种——北京小黑豆,正是利用其特有的抗病基因,培育出大豆新品种,才令产业复苏。

    ④高产、抗病、抗旱、耐盐碱……农作物种子蕴含的巨量遗传基因,成为培育新种的坚实“素材库”,然而,许多像珍珠玉米这样的品种正加速消失,种质资源库应运而生。

    ⑤一份种子想要入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田间种植“考验”2到3年,确认其特点与库内种存在显著差异后,才可被“收编”。要入库的种子再通过处理、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等十多道“关卡”,最终装瓶密封。

    ⑥这些种子将被保存在不同条件的库里:在-18℃、湿度低于50%的低温库,含水量5%-8%的农作物种子将就此“沉睡”,寿命可从1-2年延长到数十年;在试管苗库,草莓、香蕉、马铃薯等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作物以茎尖作为保存材料,在试管中可一待数月;在超低温库,-196℃的液氮能让作物组织迅速冷冻休眠,几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减。此外,这里还以DNA的方式保存着一些特有、珍稀、濒危、野生的作物遗传资源。

    ⑦不仅如此,带有视觉识别功能的机器人滚筒输送线实现了种子快速存取,电子传感器可以隔空分辨种子的代谢变化,监测种子的活力……智能化、信息化相助,让科研人员不再“穿着棉大衣、登梯爬高存种子”。

    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三次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但直到1986年才建成自己的国家作物种质库(老库)。如今,我国已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居世界第二,其中约28万份资源已是“绝版”。在钱前看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是作物种质资源的“人才库”,也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

    ⑨依靠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科学家们正通过杂交、分子设计等手段,将优异的农作物基因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突破性的新品种,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老农的珍珠玉米种子让科研人员如获至宝,不仅因其有 100 年历史,更因为它爆米花率极高,极具开发价值。 B .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已收藏的 52 万余份种质资源可保存 50 年,是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种质库。 C . 一份种子在田间种植 2 到 3 年后就可以入库,再经过处理、清选、生活力检测等十多道工序,才能最终密封装瓶。 D . 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马铃薯这类作物的茎尖可以作为保存材料,存放到试管苗库的试管中,寿命可达数月之久。
    2. (2) 试简要分析文中第⑤段至第⑦段的说明顺序。
    3. (3) 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本文读来通俗易懂,富有趣味。请结合文章试举两个例子分析。
  • 9. 古诗文阅读

    【甲】江楼感旧

    〔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乙】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张怀民,北宋官员。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

    【丙】观月记〔宋〕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 , 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①作者因言事被罢官北归,途经洞庭湖,登湖中金沙堆观月所作。②八月之望:即八月十五日。③金积:堆积的黄金。④阆(lànɡ)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

    1. (1) 甲诗中“月光如水水如天”一句描绘出了江楼的环境;而“渺然”一词,则透露出诗人的心境。
    2. (2)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一语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请加以赏析。
    3. (3) 丙文作者认为赏月有哪四美?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方法提示

      文言词句

      梳理文意

      课内迁移:联系《爱莲说》“宜乎众矣”。

      独往:

      【赏月四美】一美:中秋月二美:临水三美:四美:去人远

      查字典:①居高而下②靠近③碰上

      ④降临

      水之观:

      语境推测: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意思。

      人远者又胜也:

    4. (4) 苏轼和张孝祥都于贬谪时赏月。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内的任务。

      湖北黄冈

      湖南洞庭湖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画面描绘】

      【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草,虚实相生,相映成趣,表现出月色的美好。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画面描绘】

      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赏析】

        

      ●比较分析

      苏轼和张孝祥赏月方式不同,前者选择“寻张怀民”,后者选择“独往”、“去人远”,但他们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三、写作(45分)
  • 10. 小杭的父亲是位网络警察,班主任周老师打算邀请他给同学们做讲座,但是活动安排有些变化。周老师对小杭说:“我原来邀请你爸爸后天下午两点来教室给大家做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讲座,现在内容改为防范网络诈骗,时间是后天下午四点,地点改在报告厅,麻烦你今天放学后去问问你爸爸,行不行?”

    假如你是小杭,你将怎样转述周老师的话?请完成这一任务,不超过 80 字。

  • 1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截图,用特定的技术手段保存图像,通常是为了展示特定的动作、表情、场景等、以表达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画面会被你用心截取,并珍藏于心……

    请以“为美好截图”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⑴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⑵不少于 600 字。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