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 1. 史料记载隋朝的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说明隋朝开通的大运河( )
    A . 完成南北统一 B . 促进经济交流 C . 加强中外交往 D . 导致隋朝灭亡
  • 2. (2021·扬州) 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注:“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
    A . 血缘 B . 品德 C . 门第 D . 才学
  • 3. 隋唐时,四方传人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 )
    A . 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B . 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 C . 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D . 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 4. “天可汗”是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赞普”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A . 回纥 B . 南诏 C . 靺鞨 D . 吐蕃
  • 5.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人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 . 经济的繁荣 B . 文学艺术的兴盛 C . 政治的清明 D . 社会风气的开放
  • 6. (2023·九台模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A . 以民为本 B . 崇德尚贤 C . 天人合一 D . 兼爱非攻
  • 7. (2023七下·包河期中) 《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指的是(    )
    A . 黄巾起义 B . 八王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安史之乱
  • 8.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下列表述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 繁荣与开放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9.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 . 解决了北宋内部危机 B . 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C . 危害了百姓根本利益 D .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 10.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这说明“澶渊之盟”( )
    A . 使北宋实力遭到削弱 B . 消除了民族隔阂 C . 促进了宋辽经济交流 D . 使辽的统治变得腐朽
  • 11.  2023年春节,电影《满江红》票房42亿,锁定春节档冠军之位,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岳飞庙成为网红打卡地。岳飞,我们永远怀念!这是因为他( )
    A . 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 . 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 . 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 . 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 12. 对下表信息解读最确切的是( )

    A . 汉族政权间混战不断 B . 国家统一是历史主流 C .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D . 矛盾突出,以战为主
  • 13. 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 . ①④③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③④①
  • 14. (2022七下·定远期末) 《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这主要表明:(    )
    A . 汉代长安设有专门贸易场所 B . 宋代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 C . 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D . 唐代长安的商业贸易繁荣
  • 15. (2021·广东) 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
    A . 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 . 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 . 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16. 在汉文学影响下,辽朝君主“雅好词翰,成通音律,文学之臣皆淹风雅”;忽必烈取儒学经典《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这种现象说明,宋元时期( )
    A . 少数民族已全部汉化 B . 实行重文轻武国策 C . 民族交流得到新发展 D . 边疆地区管辖加强
  • 17.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通过它我们可以( )
    A . 查阅朱元璋的详细生平事迹 B . 了解北宋的政治经济状况 C . 查找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D . 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实施情况
  • 18.  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 . 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 . 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 . 开创了人类航海壮举
  • 19.  1553年,该国在取得澳门居住权后,每年来华商船由两三艘增至二十余艘,垄断了广东至马六甲与日本的航海贸易。“该国”指( )
    A . 葡萄牙 B . 西班牙 C . 英国 D . 日本
  • 20. (2022·青岛) 下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 . 注重理论创新 B . 注重经验总结 C . 注重实验分析 D . 全面领先世界
  • 21. 下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

    A .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国家疆域的发展奠定 C . 西北边疆的巩固 D . 对外交往的加强
  • 22. 清初法令:“督抚一年垦田至二千顷以上者记录,六千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这条法令( )
    A . 推动了清初农业的发展 B . 使清政府形成合理的升官制度 C .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D . 导致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 23. 清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两者共同表明( )
    A . 农村工商业市镇发展 B . 手工业生产兴盛 C . 水陆交通发达 D . 地方商帮兴起
  • 24.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军机处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省直接发出命令。军机处不过是清皇室的御用机关。”这说明军机处( )
    A . 地处皇城,专管军务 B .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C .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D . 专理监察,职能单一
  • 25. (2020·青岛)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四大高峰”的代表人物依次是(    )
    A . 李白关汉卿苏轼曹雪芹 B . 苏轼曹雪芹李白关汉卿 C . 苏轼李白曹雪芹关汉卿 D . 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 26.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因。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打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1) 唐代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曲辕犁和翻车的发明并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2. (2)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瓦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
    3. (3) 南宋后期,茶叶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4. (4)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经济作物。
    5. (5) 明清时期形成的晋商和徽商,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三、材料解析(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24分)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向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向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 (2) “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二简述其危害。
    3. (3) 相对唐朝的朝气蓬勃,清朝则显得暮气沉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 (1) 针对材料一赵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2. (2) 材料二描绘了元朝空前辽阔的疆域,为了对它实施有效管理,元朝实行了什么制度?当时设置管辖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朱元璋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综上三则材料,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 29. 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 (1)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早在东汉时期,(人名)改进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2. (2) 阅读上图,围绕“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果的传播情况及影响”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