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营口市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39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6.0分)
  • 13. 人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结构①和②组成。结构②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2. (2) 结构③里的血液属于组织。人体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和形成的。
    3. (3) 结构③和肺泡的壁都由层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 (4) 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到异物刺激时立即引起咳嗽反射,以避免异物进入肺泡这种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因此属于反射。
  • 14. 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辽宁省有海洋、森林、湿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系统。省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其中有哺乳类81种,鸟类383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16种,鱼类258种。

    资料二: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

     

    1. (1) 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多样性。
    2. (2) 资料二中玉米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者。作为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3. (3) 资料二中共有条食物链。若蝗虫泛滥成灾,会导致该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无法恢复。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4. (4)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 15. 某生物学小开展种植马铃薯的实践活动,图一是带芽的马铃薯部分块茎示意图,图二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三是根尖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同学们将图一所示的马铃薯块茎种植在土壤里,经过培育长成新植株。马铃薯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 (2) 同学们适量浇水,满足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对水的需要。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图三中结构(填序号)。吸收的水通过管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分,其中绝大部分水由图二中结构②散失到大气中。
    3. (3) 同学们适时松土,使马铃薯的根获得充足的氧气,以保证作用正常进行,从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 (4) 马铃薯块茎中储存的有机物是植株通过作用制造的。
  • 16.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人体中的各种蛋白质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图一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图二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豆类、奶类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在图一中结构②里被初步消化,在结构(填序号)里最终分解为可被吸收的氨基酸。
    2. (2) 胰岛素是蛋白质。图一中结构(填序号)中的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
    3. (3) 血红蛋白是蛋白质。进入血液中的氧气由富含血红蛋白的(填血细胞名称)运输。血液由肺静脉流入图二中结构⑥,经左心室,通过结构⑤流出心脏。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后,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4. (4) 抗体是蛋白质。通过接种麻疹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类型是(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 17. 花生种皮的红色与紫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如图是花生种皮颜色的遗传情况。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花生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花生属于种子植物中的植物。
    2. (2) 控制花生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由和蛋白质组成。
    3. (3) 花生种皮的紫色是(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4. (4) 子代中红色种皮花生的基因组成为,子代中出现红色种皮花生的概率为
    5. (5) 若使用射线处理花生种子,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再从中选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则这种变异属于(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 18. 某同学发现鱼缸中的水蚤在明亮一侧和阴暗一侧的数量不同。为探究光是否影响水蚤的分布,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50只水蚤、适量的培养液和空气密封在一根长60厘米的玻璃管内。

    步骤二:将玻璃管中水蚤轻轻摇匀,再将玻璃管水平放置并固定。用遮光布遮住整根玻璃管,静置5分钟。

    步骤三:如图所示,将遮光布移至30厘米处,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步骤四:当玻璃管中水蚤基本不再移动时,记录两种环境下水蚤的数目。将步骤二、三、四重复操作2次。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的变量是。实验中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目的是设置实验。
    2. (2) 为控制单一变量,步骤一中应选择大小、生理状态等因素均(填“相同”或“不同”)的水蚤。
    3. (3) 实验结果:明亮环境中水蚤的数目明显多于阴暗环境中水蚤的数目。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