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二校联考(双羊、石山)2023年九年级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2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2020·锦州) 秦统一后,在地方上建立起由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度
  • 2.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请问进士科创立时的皇帝是( )
    A . 汉武帝 B . 隋文帝 C . 隋炀帝 D . 明成祖
  • 3.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 . 光武中兴 B .  开元盛世 C . ​​​​​​文景之治 D . 贞观之治
  • 4. 当今,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交往日益密切。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哪个朝代( )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5.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文中描绘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 )
    A . 郑和下西洋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戚继光抗倭 D . 玄奘西行
  • 6.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步入近代。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中国近代史上,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8. 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王朝为维护统治,掀起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
    A . 辛亥革命 B . 戊戌变法 C . 洋务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9. 20世纪初中国迎来了新的曙光。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A . 广州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五四运动  D . 虎门销烟
  • 10. 1921年成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的伟大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同盟会 C . 中华民国 D . 中国共产党
  • 11.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七七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一•二八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12. 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敌后战场上,彭德怀指挥的对日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是( )
    A . 台儿庄战役 B . 百团大战 C . 宝山战役 D . 淞沪会战
  • 13. 下列哪一事件完成后,该国逐步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美国独立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美国南北战争
  • 14. (2020·锦州) 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纲领性文献是(   )
    A . 《人权宣言》 B . 《权利法案》 C . 《独立宣言》 D . 1787年美国宪法
  • 15. 当今世界的格局正处在多极化的趋势中,下列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均成为了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
    A . 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 B . 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C . 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 D . 欧盟、中国、俄罗斯、美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16题5分17题10分,18题9分,19题11分)
  • 16. 请依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 (1)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起点城市是
    2. (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3. (3) “发现”美洲大陆的欧洲航海家是
    4. (4)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的时代是
    5.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 17. 改革是人类自我完善的方式。回眸历史,从古今中外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学习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部分内容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促进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推动制度型开放。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四: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材料五: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新政”时说:“这个国家昨天还是个不干涉主义或处于守势的国家,现在,它却从事建设和开办工厂,买卖货物和劳务,储贷货币,开办航运。”

    ——摘编自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

    1. (1) 材料一中能够直接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与秦的统一有何关系?
    2. (2) 材料二中的“他”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位少数民族改革人物?当今我国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3. (3) 材料三中的“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
    4. (4) 材料四中的“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
    5. (5) 材料五中的“*”指的是谁?“新政”的手段是什么?
    6. (6)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材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18. 2021年2月20日,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笔路蓝缕莫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部分重要会议列表

                                                                                                                                                                              

    会议名称

    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C

    材料三:D 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中共十九大报告

    材料四:1992 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E”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1. (1) 材料一中“自己的路”指的是哪条道路?这条道路是由谁开创的?
    2. (2) 结合材料二写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A、B、C分别是什么。
    3. (3) 写出材料三中D处制度名称。这一制度也适用于我国哪一地区?
    4. (4) 写出材料四中E处的内容。既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座城市?
  • 19.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邀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出差”太空的三位航天员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有三位航天员顺利进人太空,开启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之旅。自古以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科技创新的脚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是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梁启超

    材料三: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个巨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材料五:全国多地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在4月5日开展了2022年“清明祭英烈”主题慢直播纪念活动。活动采用网上祭扫方式·....·直播获得超过2781万人次的网友观看,“为英烈献花”超过7222万次。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2年4月5日电

    1. (1) 写出材料一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工具两例。
    2. (2) 写出材料二中为改变“机器上感觉不足”而开展的运动的口号。
    3. (3) 在材料三“动力的革命”中改进动力机械和“运输的革命”中发明陆路交通工具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4. (4) 材料四中“新的革命”指的是第几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当时出现的空中交通工具是什么?
    5. (5) 材料五描述的祭扫方式说明人类社会进人了什么时代?
    6. (6)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