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任务一 学习鉴赏 /3 我爱这土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我爱这土...

更新时间:2023-07-05 浏览次数: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hóu

  • 2. (2022九上·桥西期中)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人对于长城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力量。”这个病句的正确修改意见是将“中国人”和“长城”交换位置。 B . “进入接种点的居民按照‘一米’间隔排队,首先经过测温,然后再签订知情同意书,登记完信息后进行疫苗接种。”这个句子属于承接复句。 C . 古代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称呼,“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旧时对文人的称呼。 D . 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________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________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________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________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 . 绽放  闪烁  跳动  飘散 B . 飘散  绽放  跳动  闪烁 C . 闪烁  跳动  绽放  飘散 D . 绽放  闪烁  飘散  跳动
  • 4. 下面句子中,朗读重音和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B .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C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D . 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5. (2022九上·虎林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毛泽东,“沁园春”属于词牌名。 B . 《艾青诗集》是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C . 《乡愁》作者余光中,诗中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的“乡愁”。 D . 《我爱这土地》作者穆旦,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 6. (2022九上·长沙月考) 就诗歌创作,同学们纷纷献策,以下建议错误的一项是(   )
    A . 小语:我们写诗时要注意押韵,比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中,“娇”“腰”两字就有押韵。 B . 小阳:余光中《乡愁》的每一小节结构不同,读时形成一种跳跃和富有变化的节奏,值我们学习和借鉴。 C . 小文:写诗可选用间意象传递情感。如 《我爱这土地》中“土地”这一意象就象征关多灾多难的祖国,背后蕴藏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D . 小光:写诗可运用“语言陌生化”的处理手法,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只吹熄”中的“燃”字,就是非常典型的陌生化用词。
  • 7. 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B .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C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D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8. 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民族苦难、悲伤与反抗,富于凝重、深沉的风格。下列属于这类诗歌的一项是(    )
    A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B . 《光的赞歌》 C . 《刈草的孩子》 D . 《鱼化石》
  •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操场上飞快地驰骋着。 B . 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C . 秋天的毕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秋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D . 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 10. 默写: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 雪》)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④莫道不消魂,。(李清照《醉花阴》)
    ⑤得道者多助,。(《〈孟子〉两章》)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⑦《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采用典故,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 11. 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选自《》,作者,原名,号,诗人。代表作《》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二、阅读理解
  • 12. (2022九上·薛城期末)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我爱这土地》

    艾青

    ㅤㅤ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ㅤㅤ——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 (1)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 .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 . 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 . 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2. (2) 甲诗以“”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
    3. (3) 才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
  • 1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奋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1.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 (2) 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应改为
  • 14. 阅读下面的歌词,回答问题。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

    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1. (1) 歌词中的“我”指谁?“中国心”指什么?
    2. (2) 理解歌词,说说画线词的表达作用。

      ①河山只在我梦萦

      ②早已把我的一切上中国印。

    3. (3) 歌词中为什么列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4. (4) 吟唱这首歌,说说你的情感体验。
  • 15. 阅读《我爱这土地》,完成下面小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 (1) 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2. (2) 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3. (3)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诗句中的“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有何象征意义?

    4. (4) 诗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三、综合应用
  • 16.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诗歌,九年级(1)班举办了“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为了开展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设计两个。

      ①搜集喜欢的诗歌;

      ②整理搜集的诗歌;

    2. (2) 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诗歌

      推荐理由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