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材料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2. (2023八下·封开期中)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 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 . 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 D . 中国全境获得解放
  • 3. “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人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这份文件的签署标志着(    )
    A . 祖国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 .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C . 西藏人民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奴获得解放 D . 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政权
  • 4.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场“战争”(    )
    A .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B . 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C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 5. 在党和政府号召下,青年踊跃参军。1950年底,牡丹江市和海林县共有2278名朝鲜族青年参军,吉林市乌拉街参军人员中满族青年占80%。人民还踊跃捐款,1951年8月底,藏区的康定、甘孜等地捐献50401万元(旧币),内蒙捐献460余亿元(旧币)。少数民族的这些表现,说明(    )
    A . 解放战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空前支持 B . 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 . 抗美援朝激发了少数民族的家国情怀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6.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A .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 .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 . 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 . 调整后农民都对土地有所有权
  • 7. 识读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这组图片所示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对外开放政策
  • 8.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A . 改善了人民生活 B . 完善了工业布局 C .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 忽视了经济规律
  • 9. 《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 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 . 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 10. 向社会主义过渡好比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实现工业化是它的主体,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分别是大鸟的两个翅膀。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体两翼”。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表明国家正在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要协调发展 C . 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完全不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D .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
  • 11.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大跃进”运动开展 D . 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 12. (2022·大庆)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 无偿没收 B . 赎买政策 C . 平均分配 D . 成立乡镇企业
  • 13.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14. (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 .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 15. 下图历史年代尺的方框内应填的内容是(    )

    A . 星火燎原 B . 生死攸关 C . 当家作主 D . 伟大转折
  • 16. 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可知,导致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1987年(部分年份)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吨)

    农产品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

    304.77

    320.56

    407.31

    420.41

    油料作物

    5.21

    7.69

    11.91

    15.25

    A .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 .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17. 对下图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一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B . 图二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C . 图三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 18. (2022·青海)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 .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 .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 .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19. 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1990年中国只有1家国有企业上榜;到2022年中国上榜企业达145家,其中国有企业有99家,约占68%。这表明(    )
    A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 中国国有资本的迅速壮大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D .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20. 1982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被称为“深圳速度”。同时被称为“深圳速度”的,还有深圳人办事效率高、条条框框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下列选项与“深圳速度”的出现有关的是(    )
    A .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 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 沿海城市的开放 D .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 21. (2022·海南) 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 . 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 . 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 . 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 . 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 22. (2023·安徽模拟) 1969年5月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 .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B .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D .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23. (2022·扬州) 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包干到户 B . 设立经济特区 C . 开放沿海城市 D . 加入世贸组织
  • 24. (2023八下·沛县月考)  下图为“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最全面的是(   )

    A . 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 B . 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D . 得益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5. (2023八下·封开期中) 整理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 26. (2022·苏州) 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 . 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 .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 . 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 . 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 2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的方略;全面从严治党目的是为实现现代化提供根本保障。这说明“四个全面”战略(    )
    A . 目标指向是为了实现现代化 B .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C . 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D . 目的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28.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指出: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这体现的主题是(    )
    A . 既定的国际规则不需要改变 B . 霸权主义威胁已经不复存在 C . 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 世界由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
  • 29. (2022·宿迁) 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甩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体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这些事迹共同体现了(   )
    A . 艰苦创业精神 B . 自力更生精神 C . 团结协作精神 D . 爱国主义精神
  • 30. 我国制定任何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下列所述,与我国当前基本国情不相符的是(    )
    A .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 . 中国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D . 中国所有的科技都领先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它是从哪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4. (4)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1. (1) 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做了哪些准备?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其代表性成就是什么?
    4. (4) 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33. 抓住时代机遇,制定恰当政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历史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在人类史册上镌刻下中国共产党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时代逐渐谢幕,深圳由“探路者”回归为普通奔跑者。但深圳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全国的全面推开深圳从“单项改革”迈向“综合改革”的深水区。……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意味着中央寄望深圳从过去的“单项冠军”变成“全能冠军”,意味着深圳要作为国家“战略代表队”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率先冲刺。深圳逐条对照意见制定行动方案,明确了2019-2025年建设先行示范区的127项具体任务,开启全方位先行示范、走向未来“无人区”的新征程。

    ——新华社新媒体《从改革开放“探路者”到新时代“示范区”——深圳特区40年巨变折射中国道路优越性》,2020年8月25日

    材料三:下图所示为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单位:亿美元)。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在不同时期“先行示范”的时代背景,并总结其成功经验。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对外开放历程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