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暑假专区 /七年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暑假练习题(一)

更新时间:2023-06-15 浏览次数: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昆明月考) 如果给下图人物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

    A .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D . 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 2. (2023七下·昆明月考)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下列表述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
    A .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 . 开凿大运河 C . 统治者残暴 D . 繁荣而短暂
  • 3. (2023七下·昆明月考) 同学们表演历史短剧“吐蕃使者求亲”时,用了阎立本的这幅画作为屏幕背景。这幅画的名称是(    )

    A . 《步辇图》 B . 《女史箴图》 C . 《天王送子图》 D . 《洛神赋图》
  • 4. 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突出特点是( )
    A . 高度繁荣、盛世景象 B . 比较民主、重用人才 C . 比较开放、兼容并蓄 D . 比较开明、交往密切
  • 5. 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用于( )

    A . 农业 B . 工业 C . 商业 D . 交通
  • 6. (2019七下·柳州期末) 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来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    )
    A . 贞观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开元盛世 D . 文景之治
  • 7. 他在抗金战火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率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这位“出色的将领”是(    )
    A . 黄巢 B . 文天祥 C . 岳飞 D . 忽必烈
  • 8.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顰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巾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陈桥兵变 D . 玄武门之变
  • 9. (2019七下·东莞期中) 盛唐气象主要体现在如下哪些方面(    )

    ①经济繁荣     ②民族交往与交融   ③开放的社会风气  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10. (2017七下·厦门期末) 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很感兴趣,他看到一组王朝更替顺序资料,请你帮助他判断一下其中王朝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 . 隋—唐—宋—元—清—明 B . 隋—唐—元—宋—明—清 C . 隋—唐—宋—明—元—清 D . 隋—唐—宋—元—明—清
  • 11. 一位法国学者说过:(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会子    ②越窑青瓷     ③交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④⑤
  • 12.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 . 阿倍仲麻吕 B . 鉴真 C . 玄奘 D . 李白
  • 13. 下图是某朝代政府官僚机构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政府架构(改制前)

    政府架构(改制后)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明朝
  • 14. 《稗史汇编》中写道:“(明)京官每旦人朝,必与妻子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B . 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C .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 . 政务繁忙难以应对
  • 15. (2022七下·定远期末)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根据这些史实可知(    )
    A . 西汉奠定了当今疆域版图的雏形 B . 元朝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建立 C . 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D . 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二、填空题
  • 16. (2019七下·吉林期末)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开国皇帝。
    1. (1) 隋朝——
    2. (2) 唐朝——
    3. (3) 北宋——
    4. (4) 明朝——
  • 17. (2021七下·华阴期末)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 18. (2020七下·陇县期中)         
    1. (1) 隋朝的大运河,以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等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
    2. (2) 唐朝的国势从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的局面。
    3. (3) 在地方,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岳飞抗金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视他为
    4. (4) 宋朝时,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宋时,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5. (5) 蒙古各部的统一是由完成的;元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19. (2017七下·民勤期末)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 (1) 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2. (2) 发动“陈桥兵变”的后周大将
    3. (3) 统一契丹各部并建立政权者
    4. (4) 南宋的抗金名将一位
    5. (5)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的是
    6. (6) 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的是
三、材料分析题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唐]胡曾《汴水》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1. (1)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
    2. (2) 请写出材料一中运河两端城市名称:A,B
    3. (3) 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写出具体名称)
    4. (4) 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观点,哪一个更为客观?并据此分析大运河的影响。
  • 21.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朝)旧(制度)。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决心)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图一是哪一制度的示意图?图二是哪一朝代的行政机构图?图二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哪一机构?
    2. (2) 阅读材料二,宋太祖是怎样“把相权拿归自己”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还采取了什么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3. (3) 两则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什么发展趋势?
  • 22. (2018七下·湛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豹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之势写照。”

    1.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2.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的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何用途?
    3. (3)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哪种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 (4) 材料四的这位:“一个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为了寻找佛经真谛,他去往哪个国家?
  • 2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魏征为门下省的侍中、杜如晦任兵部尚书。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废丞相,设三司;罢中书,分六部;设内阁,权强化。

    材料四:见图。

    1. (1) 这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 (2) 材料一、二中的制度分别叫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四,“废丞相……分六部”制度、军机处分别是由哪个皇帝在位时实行或设置的?
    4. (4) 材料二、四时期,我国对台湾都加强了管辖,请写出这两个时期管辖台湾的机构名称。
    5. (5) 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 24.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摘自苏辙《栾城集》

    图1:北宋形势图(1111年)

    材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摘自北宋《东京梦华录》

    图2:宋代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三:宋代不仅商贸繁荣,也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代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都在宋代高度繁荣。——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 (1) 识读图1.在下列横线上填出A代表的都城和建立B政权的民族。

      A:;B:
      材料一中“(辽)与朝廷”是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如何看待这一盟约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图2写出宋代纸币的名称及该纸币最早出现的地区。根据材料二写出宋代商业活动中出现的新现象。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促成宋代文化高度繁荣”的因素。写出宋代“市民阶级”观看“戏曲、杂技”的场所。
    4. (4) 综上所述,归纳汤因比选择生活在宋朝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