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跨年夜燃放的烟花应用了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试验 B . “嫦娥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阵和锂离子电池组,均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C . 二氧化硅是常温下性质稳定的半导体材料,常被用来制造芯片 D . 金属铝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制餐具可以较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
  • 2. 下列实验中,既有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断裂的是(   )
    A . 加热水使其气化 B . 固体溶于水 C . 加热融化氯化镁固体 D . 将氨气通入水中制备氨水
  • 3. 已知核内有b个中子,A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 B . C . D .
  • 4.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所含阴离子数为 B . 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 C . 1mol重水比1mol水多个质子 D . 铅蓄电池中,理论上当正极增加3.2g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
  • 5.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一族的元素 B . 第IA族和VIIA族的元素只能形成离子键 C . IIIB族到IIB族10个纵列的元素中有非金属元素 D . 同主族不同周期的原子其原子序数可能相差2、16、26、36等
  • 6. 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A . a元素的某种核素可能没有中子 B . 若b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则c的单质可能为半导体材料 C . 若a的核电荷数为z,则b的核电荷数可能为z+9 D . 若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 , 则a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7. 甲酸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某科研团队利用光催化制甲酸如图所示:已知:2CO2+2H2O=2HCOOH+O2△H>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电极电势:电极N高于电极M B . 该装置把光能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O2+2e-+2H+=HCOOH D . 若制得9.2gHCOOH,不考虑气体溶解,整套装置质量增加5.6g
  • 8. 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一种核素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d为金属元素,且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K层电子数;若往e单质的水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先变红后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的常见单质中不存在化学键 B .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e>b>c>d C . b、e两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 . d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一种化合物
  • 9. 硫的两种晶体形态的相图如图所示,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相图:用于描述不同温度(T/℃)、压强(p/Pa)下硫单质的转化及其存在状态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斜方硫和单斜硫互为同位素 B . C . F→G过程为固态硫的气化,该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 D . 温度高于119℃且压强小于0.4Pa时,单斜硫液化
  • 10. 一种以太阳能热源分解水的历程如图所示:

    已知:过程I:

    过程I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转化过程中FeO作催化剂 B . 该过程说明,常温下FeO易溶于水 C . D . 2mol液态水所具有的能量高于2mol氢气和1mol氧气的能量
二、多选题
  • 11. 探究小组在25℃和101kPa下进行中和热测定,取用的盐酸和的NaOH溶液(密度均为)。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度差

    HCl

    NaOH

    平均值

    1

    25.4

    25.0

    25.2

    28.5

    3.3

    2

    24.5

    24.5

    24.5

    27.5

    3.00

    3

    25.0

    24.5

    24.75

    26.5

    1.75

    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 , 该实验条件下,中和热的理论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计算出中和热的平均值低于理论值 B . 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溶液混合后未及时盖好量热计杯盖 C . 实验时,可用的醋酸代替盐酸 D . 实验中,NaOH溶液用量越大,所测中和热数值越大
  • 12.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非金属性:Br>I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 , 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B

    除去Al2O3固体中的少量Fe2O3

    将混合物投入足量NaOH溶液中,然后依次进行过滤、洗涤、干燥

    C

    检验食盐中是否添加KIO3

    将少量食盐加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向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

    D

    验证金属的活泼性:Zn>Cu

    设计如图原电池:

    A . A B . B C . C D . D
三、单选题
  • 13. 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外,含有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还原操作将还原为的目的是使中的碘进入水层 B . 操作X中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C . 操作X时,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 . 回收碘时,通过过滤操作从碘的悬浊液中分离出碘单质
  • 14. 电池(KOH为电解液)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工作时,电流方向为NiOOH电极→导线→Zn电极→电解质溶液→NiOOH电极 B .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pH减小 C . 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D . 当电路中转移时,电解液质量增加6.5g
四、多选题
  • 15. 常温下,溶于水及受热分解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受热分解是放热反应 B . C . 常温下,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 16. 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元素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c、d、e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2. (2) 下列可作为比较d和e金属性强弱依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 测两种元素单质的硬度和熔、沸点 B . 比较单质作为还原剂时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 C . 比较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 . 比较单质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3. (3) 已知硒(Se)与c同主族,关于硒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氯化氢 C . 硒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D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4. (4) 化合物可作环保型阻燃材料,受热时按如下方程式分解:

      ①该化合物作阻燃剂的两条依据是

      ②在25℃、101kPa下,已知12g的单质d在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302.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5. (5) 工业上常用单质e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金属单质: ;利用上述方法可制取Ba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 . 高温时e的活泼性大于Ba B . 高温有利于BaO分解 C . 高温时稳定 D . Ba的沸点比e的低
六、工业流程题
  • 17. 碲(Te)是第5周期VIA族元素,其化合物可用作石油裂化的催化剂。一种从碲化铜渣(主要成分为 , 含有Au、Ag等杂质)中回收碲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熔点为733℃,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和强碱。

    回答下列问题:

    1. (1) T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Te与S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由强到弱顺序为(用氢化物的化学式表示)。
    2. (2) “焙烧”的化学方程式(碲元素转化为)。
    3. (3) “滤渣1”进行“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4. (4) “滤液2”加入氧化剂双氧水,双氧水中的溶质的电子式为
    5. (5) “还原”制备碲粉时,加入最合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七、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 18. 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 (1) d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 (2) a和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3. (3) d和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用化学式表示)。
    4. (4)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

      实验过程:

      I.打开 , 打开活塞1,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关闭

      II.继续通气体,当B中溶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1。

      III. ……

      ①装置a的名称为

      ②过程I,B、C中的溶液都变黄色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过程II的目的是

      ④过程III的目的是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简述操作过程

八、原理综合题
  • 19. 联氨()又称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常用作火箭和燃料电池的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已知:①  

        

        

      写出常温下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部分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键能/

      942

      500

      154

      462

      则断裂键所需的能量是kJ。

    2. (2) 工业上一种制备联氨的方法为 , 若制备 ,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3. (3) 一种联氨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一段时间,电解质溶液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负极反应式为,若电池工作时消耗 , 则消耗氧气的体积为L(标准状况)。

九、实验题
  • 20. 探究学习小组同学为验证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的氧化性强于 , 设计如目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a的名称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能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从原子结构角度看Cl的非金属性强于S的原因是
    3. (3) 装置H中的试剂为
    4. (4) 能证明的氧化性强于的明显实验现象是,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