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6-23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归(xǐng)辈(háng) 欺(wǔ) 装作样(mó) B . 惘(chàng) 争(sòng) 伛(lǒu) 气势礴(páng) C . (gāo)子(méi)然(mò) 铿有力(qiāng) D . (kuāng)杂(rǒng)旋(wò)怆幽邃(qiǎo)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偏辟   静穆   木炭火    仙山楼阁 B . 踊跃   褪色   茂腾腾    人情事故 C . 严峻   幅射   马前卒    大彻大悟 D . 晦暗   闭塞   暖融融     张灯结彩
  • 3.   经典诗文默写。
    1. (1) 微君之故, ?(《诗经•式微》)
    2. (2) ,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3. (3) 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4. (4)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5. (5)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贺敬之《回延安》)
    6. (6)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 (7) 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
    8. (8) ,在城阙兮。(《诗经•子衿》)
    9. (9) 求之不得, 。(《诗经•关雎》)
    10. (10) 亲人见了亲人面, 。(贺敬之《回延安》)
二、
  •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江流入海,叶落归根, 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②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 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③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④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⑤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⑥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1. (1) 请提取第①句中画线句子的宾语,并写在下面。
    2. (2) 请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填一个关联词,使语句通顺。
    3. (3) 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 5.   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问题。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

    1. (1) 这篇“四书第七”选自朱自清的著作
    2. (2) 小诗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强理解,请你帮她。

      ①“时习”: ,不亦说乎?

      ②“义利”: ,于我如浮云。

  • 6.   在革命战争年代,临潼有不少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临潼在建国前牺牲的有资料可查的烈士有 128位,他们的名字被记录在权中中心小学烈士纪念馆的“革命烈士英名录”里。

    学校准备近期开展“寻访英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活动。

    1. (1) 【活动一:讲先烈故事】此环节准备分成三阶段进行,请你帮助完善流程。
      项目 任务 方式
      第一阶段 ______ 网上查找、搜集
      第二阶段 走出校园,寻访足迹 ______
      第三阶段 撰写文稿 小组合作,互补完善
    2. (2) 【活动二:树革命理想】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留言本上,有同学看到有参观者写下这样一段誓言,请你仿照画线的语句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一百年前,有你们, 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00后”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交汇之际,我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我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3. (3) 【活动三:继革命精神】临近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学校将组织同学们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举行“继承革命先烈精神遗产”的一分钟演讲活动。请你围绕下面某一种精神,确定主题,拟写演讲词。不超过150字。

      青少年从革命先烈身上继承的精神遗产

      ①坚定不屈、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

      ②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③吃苦耐劳、热血拼搏的奋斗精神

      ④以身作则、正气凛然的担当精神

    4. (4) 【活动四:写革命誓言】学校为清明节的活动准备了一面书写誓言的旗帜,请你将活动口号“继承遗志   踔厉奋发”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下来。
三、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这里有着寸草不生的戈壁,有着流沙滚滚的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毛乌素沙地,以及中亚广袤的沙漠。它们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这是黄土高原能堆积巨厚黄土的前提。

    中纬度盛行西风,在近地面层被崛起的青藏高原分为南北两支,北边的一支绕过青藏高原北缘向东流动,携带着西部地区的沙尘往东部吹。到了冬季,蒙古高压气团的增强,形成干冷的西北气流,由西北向东南运动,将亚洲干旱内陆岩屑物质夹带运移到黄土高原,甚至有一些能远涉长江流域和东海。

    在黄土高原上,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有好几座,它们对从西而来的沙尘可以层层阻挡。从更西边的贺兰山、六盘山到太行山以西的吕梁山,它们就如同一个个盾牌,一层层地拦截从西面吹来的沙尘。而太行山,最后索性将剩下的一部分沙尘很多直接截留在了山脉之西。这应该是东西方向上对沙尘阻挡的最外围了。

    可以说,若无这些山的存在,就很难有如今黄土集中分布的黄土高原,更遑论此后在此之上展开的人类历史。

    【材料二】黄土,最适合农耕文明诞生和延续之土。

    土壤是农业的命脉。抓一把黄土在手中,轻轻捻一捻,你会发现它的质地十分细腻。原始人类发现,用简单的木质、骨质或石质工具就可以轻松翻开黄土,进行耕种,这就是黄土的易耕性。所以农业的起源,只能发生在黄土这类易耕的土层之上。

    农业起源了,还需要延续下去才能发展出灿烂的文明。只有土层足够深厚,才能让诞生于其上的农耕活动持续进行下去。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上,黄土一般堆积厚度在 80~120米,最大厚度超过400米。

    黄土还具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特性,即“自肥性”。一方面由于黄土堆积深厚,且具有垂直的纹理,灌溉后有利于下层的养分、水分被毛细作用带到地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季风对黄土的搬运和堆积一直都没有停止,每年都有新的黄土落在地面上,就好像它一直在进行“自我加肥”,所以不用担心土壤中养分元素耗尽而无法继续耕种的问题。

    就这样,黄土高原地区成了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三】从西周至汉唐,经过两千年高强度的开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至清代生态系统已濒临崩溃。古代的六盘山森林苍苍,是黄土高原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元帝忽必烈曾于此避暑。到1842年林则徐流放新疆时路过,却在《荷戈纪程》中这样记载:“其沙土皆紫色,一木不生,但有细草。”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崩坏有许多原因,乱砍滥伐、盲目垦荒、战争动乱、自然灾害、政治腐败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压力。有人统计说,从公元 6~15世纪,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明清以后比例下降,但绝对数仍然很大,1820年达到3115万人;如今人口超过1亿。想一想,这么多人口,世世代代拥挤在一片干旱的黄土上耕作、放牧、煮饭、烧炕;树林砍光了,就烧秸秆、拾落叶、吃树皮、挖草根;田地收成少,就开垦更多的坡地,挖掘更多的草皮……

    【材料四】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土治理目标的变化,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也渐渐从修建梯田和淤地坝这样的工程治理,转向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治理与工程治理并重。人们认识到,要减少对于黄土的各种侵蚀,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恢复高原植被,重建生态系统。

    重建生态的最好办法是降低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数量,退耕还林或还草,自然恢复植被。

    黄河输沙量的锐减,与气候变化、水利工程等综合因素有关,但人类的生态建设努力仍然功不可没。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民,大规模进行的建造梯田、修沟筑坝、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在不同地区,都对水土保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推动这些生态工程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后,黄土高原的生态才开始好转。这是因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粮食、燃料和放牧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无论如何,这里的生态重建初见成效,很可能,我们正站在黄土高原环境史的一个转折点上。还黄土高原以绿色,重建黄土生态,是华夏儿女对于这片土地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世界上有许多更肥沃的土地,但没有哪块土地像黄土高原那样,创伤让我们痛心,贫痛仍让我们眷恋。失去了这片黄土,世界再大,中国人也会内心空虚。

    1. (1) 请结合【材料一】,说明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2. (2)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尝试说明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兴衰的原因。
    3. (3)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黄土高原西北面的亚洲内陆的戈壁沙漠,是黄土高原能堆积巨厚黄土的前提。 B . 由于黄土堆积深厚,灌溉后有利于下层的养分、水分被毛细作用带到地表。 C .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崩坏的根本原因是乱砍滥伐、盲目垦荒、战争动乱、自然灾害、政治腐败等等。 D . 大规模进行的建造梯田、修沟筑坝、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是黄土高原的生态才开始好转的根本原因。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华阴老腔

    刘成章

    一声长吼回荡在天际。

    久久回荡。

    你来不及细听也无须听清那长吼源自哪里,其中含着些什么字词,又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是被一种陌生一种新鲜一种苍苍凉凉紧紧地攫住了,并且隐约感到在它的下边,似有沟壑纵横,华山高耸,黄水流,渭水洛水也在流。

    忽然大幕拉开。皱折横亘的黄土高原。高原布景的前面,是一些农家常用的木制条凳。而一帮对襟短打的农民从幕后走出来,手持各种自制乐器,或者拿了大老碗旱烟袋或线拐子,各自入座。

    那是一双双常摸铣把车辕和粗麻绳的手。

    乐器奏响了。一派阳刚之气一阵紧一阵慢一阵激浪四溅。那敲锣的虽然只拿着一只锣槌,却同时敲着大锣小锣,手若翻花。这时候,你不能不想起数千年前的《击壤歌》。哦,就是它,在眼前,在这现代化的舞台上,发出了灼人逼人的遗响。原始,朴拙,自然。它是如此奇特,如此分明地有别于种种时尚表演,宛若天籁,让人震撼。

    剧场里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再看时,已是白眉白发被称做白毛的老农坐在台前。他手抱六角月琴,弹、唱、说、念,一人为之。那月琴已不知是何年做的,弹了多少遍了,几条紧绷的弦下尽是手指弹下的印痕,印痕连成一片。虽然粗糙而陈旧,但恍惚间,它却像真正的月亮一般,抱在白毛的怀里。啊,不!其实这时候他整个的人就是一轮最美丽的月亮了,闪射着月亮的光,而满台的星星都拱围着他,每件乐器每个声音都跟着他跌宕起伏跟着他闪闪发亮。

    其实他这时候也不是唱,而是在吼。口腔大张,吼声高亢,峻拔,激越,苍凉,如一只强悍的鹰,总是盘旋在云际天际,而乐器的相对柔美的伴奏,却如滚在三条河里的流水,铃声丁零,总是贴着地面游走。

    那是天和地的壮阔合作。

    是的,高天是声水是琴。

    那演唱其实是七分说唱,三分舞蹈。他们不时挥臂,呼喊,不时摆动身子。而唱到了情不可抑时,便如风雨铺地卷来,一起跺起了脚。

    天苍苍何其高也,路漫漫何其远也,那是一种人类心魄的高度和广度,而走在这样的路上,他们的脚下踩出了多么宏放的音响,咚咚咚咚!

    接着,月琴又抱在嗓音稍有嘶哑却又震慑人心的张喜民的手中。他留着分头,头发仿佛总是被风儿呼撩撩吹起,一看就是个精明能干的农民。老腔原本是他家世代传下来的家族戏。他弹唱得从容而又自信。

    他的周围,一派关中普通村庄里的日常图景:吃饭的吃饭,抽烟的抽烟,拐线的拐线,奏乐的奏乐,哼唱的哼唱。

    他吼得万籁俱寂。他的吼声里有历史和黄土的颗粒:“太上老君犁了地,豁出条渠豁成黄河。”“一声军令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浪漫的和现实的,快意的和悲壮的,粗砺的和绵软的,都在他的演唱里闪着异彩,成为对一个民族文明史的艺术追忆。一辈辈祖先的可亲影子,就在那追忆中闪闪烁烁。

    舞榭歌台。金戈铁马。三国周郎赤壁。“催开青鬃马,豪杰敢当先!”喇叭高奏拟出战马的长嘶,而歌声不止。到了激昂处,一人唱,满台吼,马鸣风啸,刀光剑影,时或四顾茫然。但是谁说雪拥蓝关马不前?看一个干瘦老汉冲出来了,他手里拿着长凳和木块,敲敲打打,忽而将条凳放平敲,忽而斜扶着条凳敲,不断变换着姿态敲,接着进一步高高抡起握着木块的手臂,用了全身的力气,啪啪啪啪,将条凳敲打成英雄史诗大奇大美。同时歌声更酣,乐手们一齐帮腔。胸前狮子扣,哈!腰中挎龙泉,哈!好男儿,哪一个不敢冒险犯难!哈!啪啪!

    啊,多么带劲多么震撼心灵的华阴老腔!

    你不能不在心窝里发出阵阵回响。那其实是山河的宏大律动。它对于那些灯红酒绿下的浮糜,也许是一种提醒和救赎。

    满台子无人不动,无头不动,无臂不动,无腿不动,无颜不动,无声不动,动成生命的万类蓬勃,长城内外战马奔腾,大河上下箭镞翻飞,交错碰撞又淋淋漓漓,而每个演出者都是一个炸药包了,让人怯于正眼直视,因为你只要稍稍扫一眼他们就会爆炸,冲击波冲向四面八方,那磅礴的气势排山倒海的力量,霎时,有如从宇宙间的一个什么地方卷来一股威力无比的飓风,把整个世界都给抬起来了!啊,这华阴老腔!

    忽然疾捂钹弦。演出戛然而止。这时候,观众们才从天翻地覆中清醒过来,多么兴奋!都转过脸去互相兴奋难捺地看看,赞叹不已,然后,又齐刷刷地把目光再次投到台上。

    那是一群经历了无数沧桑的拉船人的后代。那是一群惯于吞咽油泼辣子的汉子。那是一群民间古老艺术的传承者。他们所展现出的生命力是那么绚烂和昂扬,给浮躁送来一股返璞归真的风。

    这一刻,他们一齐走到台边。 就像刚刚割麦回来,手执乐器的他们,那些老农、中年汉子和婆娘小伙,一个个额头汗珠晶莹。他们向观众们频频致意。

    掌声如三水汇合,澎湃不息。

    为了答谢观众,又是一声长长的呐喊,雄豪,苍劲,悲凉。

    那声音,仿佛从秦从汉一直呐喊到今天。

    1. (1) 本文对华阴老腔的一场演出进行了完整描述,请你简要概括演出过程。
    2. (2)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就像刚刚割麦回来,手执乐器的他们,那些老农、中年汉子和婆娘小伙,一个个额头汗珠晶莹。(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一声长回荡在天际。(文中“吼”字多次出现,请你简要分析)

    3. (3) 文中除了两次掌声,还有一处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请你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4. (4) 文章以“那声音,仿佛从秦从汉一直呐喊到今天”结尾,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分析。
    5. (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课文《安塞腰鼓》有哪些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郗公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都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②传:轮流。③饴:同“饲”。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便还家

      ②此中人

      ③郗公永嘉丧乱

      ④甚穷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 . 问所

      隶而

      B .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记之而去

      C . 公常携兄子迈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郡下

      D . 席苦公灵床头

      相与步中庭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4. (4)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①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②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1) 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2. (2) 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四、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我们每天走出家门,走进校门,还会从各式各样的门前经过,你是否曾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和别样的美?请你以“门里门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500字;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