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高考生物全国甲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8题

更新时间:2023-06-11 浏览次数:423 类型:二轮复习
一、原题
  • 1. (2023·全国甲卷) 某研究小组以某种哺乳动物(动物甲)为对象研究水盐平衡调节,发现动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尿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主动饮水行为;而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 (1) 哺乳动物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
    2. (2) 动物甲大量失水后,其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会,信息被机体内的某种感受器感受后,动物甲便会产生一种感觉即,进而主动饮水。
    3. (3) 请从水盐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动物甲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二、基础
  • 2. (20232高二上·宛城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 (1) 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s内起跑被视为抢跑。从反射弧的角度分析,“抢跑”规定的科学依据是
    2. (2) 运动时机体产热量增加,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的作用使皮肤散热量增加的两种方式分别是
    3. (3) 运动员出汗过多导致钠盐大量流失,其对细胞外液渗透压造成的影响(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血钠降低会引起分泌的增多,从而促进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 3. (2023·红河模拟)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19日,卡塔尔世界杯以一场史诗般的决赛画上圆满句号。在激烈的角逐过程中,球员的身体发生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比赛进行到关键时刻,球迷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系统支配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导致的,不受意识支配。
    2. (2) 激烈比赛中,球员身体因出汗会散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此时,球员体内由分泌、垂体释放的激素会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同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以促进,来维持内环境的水盐平衡。
    3. (3) 国际足联有这样一句著名的口号,“让足球远离兴奋剂”。兴奋剂除了会影响公平竞争,还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已知某兴奋剂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是突触,请阐述兴奋剂的作用机理:(答出2种即可)。
  • 4. (2023高三·贵州模拟) 2022年10月2日,为国争光的中国女篮勇夺世界杯亚军。运动员们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工作与巧妙配合,在场上维持着内环境的稳态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如图表示紧张比赛过程中,女篮运动员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图可知,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液流经胰腺后,含量会有所增加。
    2. (2) 图示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有调节。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细胞的作用效果有
    3. (3) 比赛时,运动员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增多,原因是。抗利尿激素除了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调节尿量外,还能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这说明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5. (2023高二下·商丘开学) 如图所示为水盐平衡调节机制,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垂体释放的物质A是,其靶细胞是
    2. (2)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中水平衡调节的中枢是,产生渴觉的中枢是
    3. (3) 机体需要源源不断产生物质A,其原因是
    4. (4) 如果肾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Na+ , 会出现全身浮肿症状,此时的全身浮肿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平衡。
    5. (5) 如果饮水过多,机体分泌的物质A减少,尿量增加,但成年人却可以有意识憋尿,这体现了
  • 6. (2022高二上·宜昌期中) 下图为人体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排尿过程涉及的神经中枢除了脊髓之外,还有,A神经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
    2. (2) 当膀胱尿量增多后,会刺激(感受器)并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尿意产生和传导途径并不构成反射弧,其原因是
    3. (3) 若给予B神经的某处神经纤维一定强度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受刺激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正常情况下,每次反射活动结束后,神经纤维的膜电位都会恢复成静息电位,目的是
    4. (4) 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壁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骶髓初级排尿中枢,促进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5. (5) 人的骶髓初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反射,在受到突然的惊吓后会出现尿失禁,原因可能是
  • 7. (2022高二上·吉林期中)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是处于动态平衡的。下图为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上图分析,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一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二是
    2. (2) 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图中①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渗透压
    3. (3) 有些病人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后会主动饮水,请用文字和箭头简述病人的调节过程
    4. (4)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③滤过作用成为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④作用进入内环境。
    5. (5) 体育课跑完三千米后,人体内环境的pH值会发生波动,引起波动的物质主要是,pH值不会改变的原因是
  • 8. (2023·沈阳模拟)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下图为人体排尿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兴奋,兴奋经a传至脊髓,再传至,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条件下,神经冲动经f使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b兴奋小引起膀胱壁逼尿肌收缩,膀胱缩小,此时尿道括约肌舒张,引起排尿。
    2. (2) 逼尿肌的收缩又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导致膀胱进一步收缩; 尿液进入尿道会刺激尿道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脊髓,使膀胱的收缩增强,加速尿液排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3. (3) 婴儿无意识尿床,写出此过程中膀胱壁逼尿肌收缩的反射弧是用汉字、字母以及“→”表示)。
    4. (4) 尿量和尿的成分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当人长时间高温作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使尿量减少。同时大量排汗引起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促进对Na+重吸收,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 9. (2022高二上·菏泽期中)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数字代表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排尿反射活动受神经系统中中枢的控制,在排尿反射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会产生兴奋,兴奋是指
    2. (2) 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用箭头和图中数字来表示)。
    3. (3) 若图中刺激表示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则下丘脑中的会受到刺激,该刺激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也促使分泌抗利尿激素,最终使尿量(填“变大”或“变小”)。
    4. (4) 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分析婴儿经常尿床的原因
三、提高
  • 10. (2023高三下·东莞月考) 下丘脑与垂体的连接部位称为垂体柄(如图),有血管和神经纤维通过,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柄送至垂体。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中,上位腺体控制下位腺体,同时甲状腺激素可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体现了激素分泌调节具有的特点。人体中类似的分泌轴还有(写出2个即可)。
    2. (2) 垂体柄变细或损伤时,影响到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沿血管和神经运向垂体,出现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某PSIS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偏低,推测该患者体内TRH、TSH的含量分别。研究表明,少年PSIS患者会出现生长缓慢现象,原因是
    3. (3) 有些PSIS患者会出尿崩症,大量排尿,原因是
  • 11. (2022高二上·山东月考) 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取水和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水和无机盐。人体水盐平衡部分调节机制如图1所示,图2表示抗利尿激素(ADH)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后发挥作用的机理,其中ADHR表示ADH受体。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图1分析,当人体饮水不足时,高血浆渗透压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在中产生渴觉,同时使释放的ADH增加,ADH通过血液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该过程体现了ADH作用方式的特点是(答出2点)。
    2. (2) 根据图2描述ADH如何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 (3) 尿量超过3L·d-1称尿崩。引起尿崩症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与ADH有关。结合图1和图2分析,提出2种可能的机制:①;②
  • 12. (2022高二上·烟台期中) 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但某些环境因素和人体的一些行为都可能使体内水平衡失调,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下面图1是抗利尿激素(ADH)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示意图。

    1. (1) ADH的合成部位是,能引起ADH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
    2. (2) 据图1分析,ADH与ADH受体结合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重吸收水量增加,该现象发生的机制是
    3. (3)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ADH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导致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是指
    4. (4) 尿崩症患者排尿量异常增大,可能是因为ADH不同程度的缺乏,称为中枢性尿崩症;也可能是因为肾脏对ADH敏感性降低,称为肾性尿崩症。这两种尿崩症患者体内的ADH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填“都偏低”、“都偏高”、“前者偏低后者偏高”或“前者偏高后者偏低”)。肾性尿崩症患者ADH水平异常的原因是
  • 13. (2022·汕头模拟) 适量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水量2500mL左右,除去食物中含有的水分外,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喝水1200mL。下图表示水代谢的调节过程:

    1. (1) 由图可知,当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时,可以促进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ADH(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向垂体后叶中的神经分泌末梢发出冲动,促进垂体后叶释放少量ADH,通过血液运输到(填靶器官),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排尿量减少。上述调节过程体现了抗利尿激素作用方式的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2. (2) 当血液中的水增加时,会导致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减少对冲动的发放频率,从而减少垂体后叶中神经分泌末梢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该过程的调节机制是调节;下丘脑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3. (3) 某同学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控制饮水,这种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试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原因
  • 14. (2022·惠州模拟) 慢性肾病是困扰人类的一种重要疾病,在中国40岁以上群体中其发病率高达10%,而发现率只有5%。回答下列问题:

    1. (1) 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微粒对的吸引力,由血浆蛋白引起的叫血浆胶体渗透压。当营养不良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会从而造成组织水肿。正常人原尿中所有的葡萄糖会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尝试解释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尿液中会含有葡萄糖
    2. (2)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监测肾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即每分钟肾脏产生的原尿的量。主要由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决定,如图所示。请用一个仅包含“+、-、=、A,B,C,D”的简单的公式表达有效滤过压(a)和毛细血管血压(b)、囊内压(c)、血浆胶体渗透压(d)之间的关系。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通过影响原尿的生成量改变尿量,请举例说明一个影响尿量的其他机制?
    3. (3) 菊粉(一种植物多糖)的肾脏清除率是医学上测量GFR的“金标准”,原理是:给患者静脉注射菊粉后测量尿液中菊粉含量。请推测菊粉能作为测量GFR的标记物应该具有的一些特性。(提示:从菊粉在体内代谢方式、排出方式、肾小管是否主动分泌/排出、安全性等角度中挑选两个角度作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