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名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6-17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文字之功】(17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在日本东京游泳馆,近万名观众qiáo 首以望,屏息敛声,14岁的全红婵站在十米跳台的前沿,轻轻一蹬,向后翻滚一周半的动作疾如闪电,观众们还没从眼花liáo乱中反应过来,她已展示了《水花消失术》,水面漾开了波纹,却悄然不惊,只能看见几串白色气泡。这位年方十四的少女,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展飞姿,赢得了桂冠。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息敛声  开波纹   qiáo首以望  眼花liáo

    2. (2) 下列解说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上这则消息属于新闻特写,以观点鲜明的议论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B . “向后翻滚一周半的动作疾如闪电”一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 C . “观众们还没反应过来,她已展示了《水花消失术》”一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 “这位年方十四的少女,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展飞姿,赢得了桂冠。”有语义重复的错误。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早年萧何见刘邦器宇轩昂 , 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于是对他格外敬佩有加。 B .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人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聋发聩 C . 老戏骨王劲松在《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中,将历史人物李时珍诠释得入木三分 , 深入人心。 D . 我们在日常说话中,只要重视并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听众。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纪念老师的文章,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 B . 《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钱塘湖春行》《江雪》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 . “亭午”指正午;“烽烟”指战争;“乡关”指故乡;“长河”指黄河。 D .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白夜》等。
  • 4.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 (1) 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2. (2)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 (3) 《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角描写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饱含喜悦开朗心情的诗句是“”。
    4. (4) 古诗中擅长通过写景描绘画面,呈现出一种“诗中有画”的意境,请写出具有画面感的连续两句诗:
二、【读·文学之美】(61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长征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以他自己的著名第一团为核心,联合二、三团部分官兵和军校学生,举行平江起义,又同起义的农民会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我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我却发现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这是在长征途上有一个星期硬着头皮吃没有煮过的麦粒和野草,又吃带有毒性的食物和几天颗粒未进的结果。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1. (1) 以上材料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该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2. (2)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 B .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访谈和对话,搜集了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C .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面貌。 D .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质的作品,及时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3. (3) 以上片段中描写的“他”是(人物)(1分)。请再结合书中一个有关“他”的其他事例,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 (1) 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其押韵不如后世规范,请找出其韵脚来(最少三个)。
    2. (2) 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
    3. (3)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四俱备②沉竞跃

      ③晓雾将其奇者

    2. (2)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实是欲界之仙都

      A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 . 太子,君嗣也 C .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3) 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可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申屠献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②斜错,其文③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⑤象而铸之。淬⑥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普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⑦不知孰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辩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注释】①申屠敦:人名。②云螭(chī):指鼎上所雕的云和螭的图形。螭是传说中一种似龙而无角的动物。③文:花纹。④烂如:明亮有光彩的样子。⑤金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⑥淬(cuì):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浸人水中,以增加硬度。⑦第:但,只。

    1. (1) 选出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西邻鲁生见悦焉

      A . 时习之 B . 面山 C . 人不知不愠 D . 之细柳军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②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3. (3) 申屠敦的遭遇是由什么造成的?谈谈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自然段写了什么事情。
    2. (2) 上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 (3) 结合全文分析,第三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梧桐树

       ①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 , 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但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转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绿叶成阴,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④一个月以来,叶子由最初的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他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世间的“无常”,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占有了它们,但都没能体验到上述的种种变化。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受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作者丰子恺,有删节)

    1. (1) 窗前的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显出了三种容貌:

      ①梧桐生叶②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②段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 , 但态度最为坦白。

      ②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妙处。

      在夏天,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嶂,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

    3. (3) 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结合内容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4.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⑤段中“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的理解。
三、【行·文语之妙】(12分)
  • 1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日你所在的班级组织“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你所在的小组要搜集“诚信名言录”,请从以下名言中删去与诚信无关的一项,并说明原因。

      A.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C.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D.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删去名言的选项是,原因是

    2. (2) 认识诚信:请写出两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
    3. (3) 请介绍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4. (4) 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在内容和格式上共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征稿启事

      为了弘扬“诚信”文化,现征集以《我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来稿要求:内容健康,文字简洁,篇幅以不超过千字左右为宜。请注明班级、姓名,来稿以班级为单位交至校刊编辑部办公室。

      2021年4月23日

      校刊编辑部

四、【习·文言之感】(60分)
  • 12. 母亲勤劳朴实的品质,影响了朱德的成长历程,成就了他的革命之路;紫藤萝的顽强不屈,影响了宗璞对人生的思考,重燃生活的希望;书籍中深邃的文字,影响了读者的思考与心灵,让人增长见识,提升涵养;文化艺术的浸润内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思维,展现出异彩纷呈的精神魅力……在成长历程中,一个人、一件事、一片树叶、一缕夕阳、甚至于一个瞬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点燃我们的成长之路。

    请以“就这样,你影响了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内容积极向上;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