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6-17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月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李白)
    2. (2) 采菊东篱下,,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陶渊明)
    3. (3)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4. (4) ,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欧阳修)
    5. (5)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6. (6) 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常会遇到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含蓄、洗练、委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了燕昭王筑台纳士的典故;杜牧的《赤壁》中“”用了周瑜火烧赤壁的典故。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 yú
    2. (2)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zhēn zhuó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3. (3) 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yǒng chuí bù xiǔ
    4. (4)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luò yì bù jué,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 3. 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的领域,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 . 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播映,作家梁晓声也倍受关注,因而家喻户晓 C . 全社会都要响起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人才强国,科技强国。 D . 乌木博物馆里陈列的各种木雕作品,精美绝伦,展现了工匠们入木三分的雕刻技艺。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开展广泛“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语序不当。应将“开展”和“广泛”调换位置) B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揭阳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用词不当,将“提高”改为“提升”) C . 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能否做好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D . 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兴起了儿童厨具购买热潮,一些网店里,有的儿童厨具甚至月销量超过4万件左右。(“超过”和“左右”矛盾,删去其一)
  • 5. 你所在班级正在开展“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以下材料,并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 (1) 任务一:老师要求每位同学结合活动主题——“奋斗”,选一句古诗词作为座右铭,下列各项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C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2) 任务二:以下是两位老师的书法作品,同学们要从下面两幅字中选择一幅来表现新时代青年精神,请你做出选择(图一或图二)并说明理由。

    3. (3) 任务三:共读青春

      ①小田同学发现,“学而优则什”是《儒林外史》中读书人的根本信念,这个信念让作品中很多读书人学到了知识,却泯灭了良知。那么,请结合现实说说今天我们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②你将作为代表在“悦读”分享会上发言,请你选取《红星照耀中国》中你最崇拜的一名革命先辈,结合原著,说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当传承他身上哪些“红色精神”。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 此之谓大丈夫。”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焉为大丈夫乎       以顺为者           威武不能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之           穷则善其身

    4. (4) 请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尊 德 乐 义 则 可 以 嚣 嚣 矣 故 士 穷 不 失 义 达 不 离 道

    5. (5) 结合【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有哪三个方面的标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 (1) 根据选文内容,依次填入第4段空白处的词语分别是
    2. (2) 以下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段1采用“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首先给读者一个总体印象,再从局部进行细致描写,层次井然,便于读者理解。 B . 选段从白杨树的外形和内在气质两个角度描写了其不平凡。 C . 因为在树中,白杨树外形并不美,所以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它适应能力强,富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D . 选段3中的四个“难道”句(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达到了高潮。
    3. (3) 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架纸飞机(陈嘉宝)

     “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老师这样问过我。

    我很笨,学东西永远慢半拍。小时候上手工课,我从来没有折出成品。我记得在最后一节手工课上,老师教我们折纸飞机。同学们陆陆续续把作品交给老师,背起书包回家去了。我却死活做不出东西来,只能坐在教室里,含着泪看着那些被挂起的手工作品,看它们在窗前摆动。老师走近了,坐在我身旁,突然以臂环绕着我,把我拥进她的怀抱里,又在我眼前,变魔术般地折了一架纸飞机。

    临走时,我看着那架写着我名字的纸飞机,依稀听见老师的声音:“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

    我摇头,只看到老师以手做飞机状,向下滑翔着。她的手不一会儿便撞上了我的心口,轻轻地,软软地,非常温柔。那日之后,我还是没学会折纸,也未曾知道真正的答案。只有这个问题,却潜伏在心间。

    一个夏初,我跟随东莞理工学院雨露助残志愿队去残疾人托养中心,被分配到多重障碍部。同行的志愿者说,多重障碍部的学员们有些特殊,他们大多身患残疾,在沟通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我们进入了多重障碍部。在那儿,我见到了我的学员:一位与我身高相近的男孩子。他长得清秀,戴着黑框眼镜,远远望见我,便低下头羞涩地笑。我觉得他像邻家的小弟弟一般可爱,微笑着和他打招呼。下一瞬,他走过来,身子却突然扭曲了,像摆了不同砝码的天平一般左右摇摆,又像身处暴风中的羸弱小树,仿佛下一秒就要被吹倒。再下一瞬,他突然朝我“嘿”了一声,又羞怯地笑了。

    我赶忙上前搀扶住他,领着他走向操场。“你叫什么名字呀?”“嘿。”“别走太快,别累着了。”“嘿。”“我们去那边看看,好不好?”“嘿。”

    我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大抵如此。我与他之间,仿佛被上帝阻隔了一道墙。

    我们回到课室玩游戏。队友笑着说:“好了,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折纸飞机。”

    小男孩这时抬起了头,好奇地看那一沓五彩缤纷的彩纸。我挑了一张,把它摊平在桌上,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若我能折出这一架纸飞机,小男孩是不是会开心起来呢?

    这样想着,我看向折纸的队友,模仿着他将手中的纸对折,翻转,一架纸飞机竟也从我的手中变了出来。“嘿!”小男孩又露出了笑容,他小心翼翼地抚摸刚刚成形的纸飞机,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盯着这凭空生出的东西。

    我将纸飞机平摊在桌上,再拿来一把颜色笔。他快速地捡起一支笔,又开始说“嘿”了,我感觉到他正努力地把色彩粘贴在机翼上,想要拼凑出什么东西来。于是我便不再说话,只是专心地和他一起往那白纸上涂抹。

    画得久了,小男孩的手越发颤抖得厉害。他开始着急了,不知道是为什么,不停地拿着画笔涂,却怎么也涂不完那大片的空白。

     “不着急,慢慢来。”我靠在他身旁跟他说。

    可他只是低着头,身子是越来越颤抖了。“嘿,嘿,嘿!”他这么喊着,一声比一声重,头不停地抖动,用很大力气涂抹,几乎要把那张纸戳出窟窿来。我更觉得他是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的火,不安地,焦躁地,混乱地跳动着。

     “来,我教你。”我用臂环绕着他,还能感觉到他身躯之下传递的躁动。我抓着他颤抖的右手,将颜色笔的笔触带向纸飞机的空白之处。当看到纸飞机的空白处被增添上颜色时,我能感觉到他安静下来了,他的手不再那么颤抖,身子也稳稳地停在椅子上。

    我没有再说话,只是握着他的手和他一起画着,过一会儿便换一支画笔,过一会儿便画一个新的图案。在这一段无言的时光中,绚烂的色彩在我们的笔下绽放。上帝设置的墙好像被打破了,我感觉我与小男孩的心魂靠得很近。不必说话,却自有一片朦胧的温馨与酣畅。不必相视,便自然感到一片温柔的熟悉与亲切。

    过了一会,纸飞机画好了,它立在桌上,一副即将启程的模样。

    小男孩低头望着这架纸飞机,我低头望着他,那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小小的我曾抬头看教室窗前在风中摆动的纸飞机,而我的老师正好在那时映入我的眼帘。

    有一股声音突然穿透十二年的时光,带出层层叠叠的光影与回忆,直达十二年后的一天。十二年前,我的老师问我:“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十二年后,我问我的学员:“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

    老师当然知道当年的我无法回答问题,正如我知道我的那位学员,必然只能报我以懵懂的微笑。但是冥冥之中,有一根线在牵引着我来到此处,让我在那刻想起这个问题,问出这个问题,并找寻到这个答案。在细细碎碎的光影中,我望见小男孩回过头来,对我一笑。我又望见我的老师似乎也在朦胧的光影中走来,看着我,对我一笑。他们俩的笑容重叠在一块,他们一同把那纸飞机递给我,他们一同等着我的回答。

    我拿起这架纸飞机,透过阳光去看它。随后我拿着它,让它在空中翱翔,滑出曲线,轻轻地撞向小男孩的心窝,把纸飞机装在心里。他“嘿”了一声,抬起那双亮亮的眼睛望着我,手里捏着纸飞机的一角,把纸飞机向我推来,近了,更近了。我接住了纸飞机,悄无声息地让它贴在我的心窝。

    当然,它不是十二年前的那架纸飞机。

    但是,它不是十二年前的那架纸飞机吗?

    ——《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06月08日12版)(选文有删改)

    1. (1) “纸飞机”是文章的线索,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表述必须包含“纸飞机”这个词语。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十二年前,老师教我折一架纸飞机,留给我一个无法忘记的问题。

      发展

      高潮

      结局

      小男孩和我开心玩纸飞机,感觉纸飞机走进了彼此的心窝。

    2. (2) “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3. (3) 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师走近了,坐在我身旁,突然以臂环绕着我,把我拥进她的怀抱里,又在我眼前,变魔术般地折了一架纸飞机。

    4. (4) 文章最后两段似乎矛盾,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着我们。山泉叮咚,是来自自然的悦耳之音;生命拔节,是来自成长的顽强之音;关爱叮咛,是来自师长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是来自青年的奋进之音……

    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②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