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

更新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积累运用(30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⑥韩愈《晚春》中写花儿珍惜最后的美好春光争芳斗艳,尽显生命本色的句子是:

    ⑦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 2. (2023七下·丰顺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cǎo shuài,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2. (2)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下发扬滋长!
    3. (3)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 jìn xīn xuè
    4. (4)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ér bù shě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李奶奶当年在广东住的时间很短,谈及此地,只是浮光掠影,早已人地生疏 B . 圭峰山树木茂盛,山路陡峭 , 游客众多,成为五邑地区热门的旅游胜地。 C . 德高望重的钱教授,经常向他的学生询问前沿科学,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 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提高”和“普及”互换位置) B . 为加大宣传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修身、行事的道理。(把“采取”改成“开展”) C . 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把“国内”调到“第一家”前面) D . 建筑工地出现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施工单位忽视安全教育监管不力有关。(删去“是由于”)
  • 5. 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学校组织了一次“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 (1)   【拟写标语】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 (2)   【赏评广告】请你仿照示例,从“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中任选一则,进行赏评。

      示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3. (3)   【阐释观点】当今社会,一方面,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扎心了,老铁!”“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等。另一方面,中考明确禁止用网络语言答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80 字左右。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孙权劝学》)

    (乙)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而孙子为师,居辎车①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②,批亢捣虚③,形格势禁④,则自为解耳。今梁⑤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⑥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魏果去邯郸⑦,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辎车: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②撠:以手指叉人。③亢:强,盛。批亢捣虚:避开激烈之处而直捣空虚的地方。④形格势禁:犹言“形势急转”“形势变化”。⑤梁:魏国都城,也称大梁。⑥罢:同“疲”。⑦邯郸:赵国都城。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田忌欲引兵赵 何陋有(《陋室铭》) B . 卿言多务,孰躇步跐蹈(《杞人忧天》) C . 齐威王欲孙膑 出郭相扶(《木兰诗》) D . 魏果邯郸 睨之久而不(《卖油翁》)
    2. (2)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B . 刑/馀之人/不可 C .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D .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4. (4) 甲乙两文都有“劝”,请分别概述两文“劝”的内容,并结合原文分析“劝”的结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

        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听得真真切切。

        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1. (1)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 (2) 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 (3) 你认为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什么?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寂寞的稻草人

    (李汉荣)

    ①播种时节和谷豆熟了的日子,田地里就会站起一些稻草人。它们大都头上戴一顶旧草帽,身上穿着破旧衣服,仿佛正在用力抛着什么厉害物件;有的手举竹竿

    ②我家地里的稻草人,与别人家的稻草人一样,总是穿着父亲穿过的破旧衣服,不论白天黑夜风吹日晒,都寂寞地站在田头

    ③我们的父亲勤劳,清贫,但他很善良,缝衣纳鞋的妻子,再穿着旧衣服,以稻草人的形象站在田野里受日晒雨淋,受鸟儿嬉笑。他更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以稻草人的样子去开始生活,那时,在我的家乡,几乎都是男人的形象,都是父亲的形象。

    ④被父亲们守护的田野,笼罩着丰富的氛围和意境。他们破旧的衣服和草帽,让人感到一种辛苦和清贫,忠厚和习以为常,却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宁。

    ⑤有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忽然看见田地里同时出现几个真人和稻草人,那真是我的父亲,我看见他在豆子地里起伏和移动着身影。另外还有三个父亲,穿着父亲的破旧衣服,一个站在稻田东边,一个站在稻田西头,他们手里都举着竹竿做着赶鸟的动作。

    ⑥我幼稚的心里,竟忽然涌起一种辛酸的感情。我寂寞的父亲,劳苦的父亲啊。恍惚间,我感觉满田野都是我的父亲,都是我劳苦的父亲

    ⑦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睛湿了。我不忍心我的父亲是这个样子。我的父亲即使化身为三,即使化身无数,走到三个稻草人——三个父亲面前,向他们一一鞠躬

    ⑧忘不了,田野里的稻草人,我们的父亲,我们清贫的父亲,穿着一身旧衣服的父亲,被寒风吹彻、被烈日暴晒的父亲,越走越远的,我们忠厚的父亲。

    ⑨每当看见头顶飞来飞去的鸟儿,我都忍不住想问它一声,你们,却从来没有向你们抛过厉害物件的,那些田野里站立着的父亲

    (摘自《读者》2015年第8期原创)

    1. (1) 文中回忆了有关父亲的那哪几件事?请分别概括。
    2. (2)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恍惚间,我感觉满田野都是我的父亲,都是我劳苦的父亲,满田野都是我穿着破旧衣服的父亲。

    3. (3) 第①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 (4) 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简要概括。
    5. (5)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寂寞的稻草人”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p >请“属于我<u>▲</u>”为题目,写一篇500字的作文</p>
  • 9. 请以“属于我”为题目,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要求: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