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

更新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共 52分;1~20题每小题2 分,21~24题每小题 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已知氨基蝶呤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下列相关分析正

    确的是( )

    A . 不同生物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裂期时长的不同 B . 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人成熟红细胞仍具有细胞周期 C . 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 D . 加入氨基蝶呤,已经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将不会再分裂
  • 2.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DNA复制的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 . 在核膜和核仁消失的时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 在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的时期,着丝粒排列整齐 D . 在染色体逐渐解开螺旋的时期,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结构
  • 3. 实验小组对某动物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观察,统计了 1000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并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此行为与植物细胞不同 B . 图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时期,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 C . 图中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0 D . 图中各时期相对持续时间的长短: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 4. 美花石斛(2n=28)的茎是名贵中药,某兴趣小组取美花石斛的茎尖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得到如图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选取新生茎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茎尖伸长区细胞分裂旺盛 B . 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细胞 C . 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③→⑤→④→①→② D . 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 5.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含基因不同 B . 蛙的红细胞和人的红细胞形态不同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 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成功依赖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6.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在长大过程中,表面积增大,细胞物质运输效率升高 B .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所有酶活性降低 C .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对生物体是有积极意义的 D . 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 7.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 . 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4个 C . 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 该细胞分裂后可能形成2个染色体类型相同的生殖细胞
  • 8. 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4对。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从果蝇精巢中所取的部分组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 B . 能够观察到不含Y染色体但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 C . 正常情况下,观察到染色体为16条的细胞,其中的染色单体也为16条 D .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 9. 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 B . 仅依靠减数分裂就可以维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C . 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和精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是不一样的 D .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显著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 10. 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过程①中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B . 过程②存在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 C . 过程④中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次 D . 过程①和④有利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 11. 孟德尔分别利用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经统计发现,F2的性状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 . 在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假设”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 .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进行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的比例为1:1 D . 其提出的假设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设内容是正确的
  • 12. (2016高二上·莆田期中)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 . ①②③④⑥ B . ①②⑤⑥ C . ①②④⑥ D . ②③④⑥
  • 13. (2022·浙江) 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 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 . 与绿茎番茄杂交 C . 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 . 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 14. 豌豆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两紫花豌豆杂交,F1中既有紫花豌豆又有白花豌豆。现去掉F1中的白花豌豆,则自然状态下,F2的表型比例为( )
    A . 1:1 B . 3:1 C . 5:1 D . 9:6
  • 15.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 .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的过程 C .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且I、Ⅱ桶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 D .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 16. 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则应满足的条件有( )

    ①A、a 基因与 B、b 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a 基因和 B、b 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③A、a 基因及 B、b 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为完全显性

    ④AaBb 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7. 两亲本杂交,相关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基因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基因型是( )
    A . YyRr 和 YYRR B . YyRr 和 YYrr C . YyRr 和 YyRr D . YyRr 和 YYRr
  • 18. 最早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
    A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 . 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 .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 . 荧光标记技术印证
  • 19. 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 1/2 患病 B .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 .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 .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 20. 下图为对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调查时绘制的系谱图。若图中Ⅲ1患该病的概率是1/6,那么,得出此概率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 . Ⅰ1和Ⅰ2都是携带者 B . Ⅱ4和Ⅱ5的父母中都是携带者 C . 2和Ⅱ3都是携带者 D . 4和Ⅱ5的父母中有一个是患病者
  • 21. 黏结蛋白在姐妹染色单体的聚合、分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姐妹染色单体被黏结蛋白聚合在一起,黏结蛋白被酶水解后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若黏结蛋白存在缺陷,则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提前分离,随后纺锤体与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随机结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前期的黏结蛋白水解酶活性高 B . 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酵母菌,其染色单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为1:2 C . 黏结蛋白存在缺陷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出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 . 黏结蛋白存在缺陷的细胞,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 22. 临床上发现,每出生1000个男婴,就有一人的细胞中多出一条X染色体,核型为(47,XXY),他们大多身材较高,将上肢于身体两侧水平伸直后两中指间的距离比身高要长,皮肤白皙细腻,且没有胡须和喉结等男性第二性征,医学上称为克氏综合征。一对正常夫妻, 生出了一个克氏综合征孩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可能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精子 B . 可能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精子 C . 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卵细胞 D . 可能是母亲的乱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形成异常的卵细胞
  • 23. 某动物的体色灰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多对纯种灰色雄性个体与纯种白色雌性个体杂交,F1均为灰色个体。让F1与白色纯合个体(M)杂交,F2总是出现灰色:白色=1:3。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体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 . 白色个体自交能稳定遗传的一定为纯合体 C . F1灰色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灰色:白色=9:7 D . 该动物灰色和白色个体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有4种、5种
  • 24. 某种昆虫长翅(R)对残翅(r)为显性,直翅(M)对弯翅(m)为显性,有刺刚毛(N)对无刺刚毛(n)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 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4种 C . 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R、r、m、m、N、n D . 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必须用基因型为rrmmnn的异性个体与该昆虫杂交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8分)
  • 25. 为研究黄芪甲甙(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延缓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者用培养至不同细胞分裂次数(细胞代数)的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小鼠细胞

    实验处理(8天)

    SOD活性相对值

    丙二醇含量相对值

    1

    <35代

    培养液

    12.84

    153.8

    2

    >50代

    培养液

    6.83

    210.5

    3

    >50代

    培养液+适量A液

    6.78

    211.2

    4

    >50代

    培养液+等量0.1%黄芪甲甙

    9.58

    161.6

    注:0.1%黄芪甲甙由黄芪甲甙溶于DMSO中配制而成。

    1. (1) 实验中设置第1组为整个实验提供了。第3组实验使用的A液为,设置该 组实验的目的是
    2. (2) 已知SOD是细胞内能清除具有强氧化性自由基的酶,丙二醇是生物膜脂过氧化的产物。由实验结果可知,黄芪甲甙延缓衰老的机理是
    3. (3) 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发现,与第1组相比,第2、3组细胞具有体积、细胞核、 染色质等特点。
    4. (4) 细胞凋亡是的过程,因其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调控, 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 26. 下图1是某动物(2N=4)原始生殖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中染色体数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2、图3分别为处于某个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字代表染色体)。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图1中0-b代表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图2所示细胞处于图1中的 (用横坐标的字母表示)段。
    2. (2) de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
    3. (3) 图 3 细胞中①③两条染色体叫做,该细胞中染色体互换的时间应对应图 1 中的(用横坐标的字母表示)段。
    4. (4) 图3 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的名称是,该细胞最终产生的配子

      基因型是

  • 27. 现有以下牵牛花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A 组:红花×红花→红花、蓝花

    B 组:蓝花×蓝花→红花、蓝花

    C 组:红花×蓝花→红花、蓝花

    D 组:红花×红花→全为红花

    其中,A 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 298,蓝花数量为 101;B、C 组未统计数量。

    1. (1) 若花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组和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
    2. (2) 有人对实验现象提出了假说: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 B 组同学所用的两个亲代蓝花基因型组合方式是
    3. (3) 若(2)中所述假说正确,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 某人分别用 AA 对其进行测定。

      ①若子代全为红花,则可以判断出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②若子代全为蓝花,则可以判断出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③若子代红花:蓝花=1:1,则无法确定该植株的基因型,理由是

  • 28. 摩尔根在实验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探究白眼性状如何遗传的,进行了相关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第一步: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一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红眼;

    第二步:让F1的雌雄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子二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且雌果蝇均为 红眼,雄果蝇中红眼与白眼各占一半。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果蝇的红眼性状属于(填“隐性”或“显性”)性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2. (2)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假设时,不考虑“白眼基因仅位于Y 染色体上”的原因是 。
    3. (3) 摩尔根及其同事提出了相应的假设解释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其提出的假设内容是           。为了验证该假设,摩尔根选择白眼雌果蝇与F1中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书写出该杂交实验过程(相关基因用B/b表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