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八市2023届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更新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42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2年11月底,美国某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言语区是调节人类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它位于(    )
    A . 大脑 B . 小脑 C . 下丘脑 D . 脑干
  • 2. 肠粉是广东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猪肉、牛肉或鲜虾仁等馅料在薄且光滑的粉皮下隐约可见,淋上以豉油为主的酱汁,色泽诱人,味道鲜香,口感爽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猪肉细胞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B . 牛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 . 鲜虾仁在蒸炊过程中流失的水是结合水 D . 猪、牛和虾三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 3. 下列人体细胞内的生理活动中,不在生物膜系统上进行的是(    )
    A . 抗体的合成与分泌 B . 细胞呼吸产生CO2 C .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 . 分解衰老细胞中的细胞器
  • 4. 下列关于实验中颜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会生成砖红色沉淀 B . 将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加入密封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C . 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滤纸条最上方的颜色为橙黄色 D . 将二苯胺试剂加入溶解有DNA的溶液后,呈现蓝色
  • 5. 科学家将大肠杆菌的DNA全部用N进行标记,然后转移到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繁殖三代,测定各代DNA分子的密度,从而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阴影是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放射性同位素15N的结果 B . 丙显示15N/15N-DNA分子所在的位置 C . 有3/4的子二代DNA处于甲位置 D . 乙、丙位置中每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2
  • 6. 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机体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通过调控使不同的组织细胞只允许随机一条X染色体保持活性,其余的X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而失活成为巴氏小体已知控制猫体毛颜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构成巴氏小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B . 正常雄猫体细胞中没有巴氏小体,正常雌猫体细胞中有1个巴氏小体 C . 巴氏小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转录正常,而翻译过程受阻 D . 橙色雄猫和黑色雌猫杂交,雌性子代全为橙色
  • 7. 左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科研人员提取了四名成员的DNA,用PCR扩增了与此基因相关的片段,并对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有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 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的片段中 C . Ⅱ-1和Ⅱ-2所生孩子,正常的概率是2/3 D . 如果用PCR扩增Ⅱ-2与此基因相关的片段,酶切后电泳将产生三种条带
  • 8.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一运用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环境变化

    X物质

    Y细胞

    X物质的流向及含量变化

    A

    初入寒冷环境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细胞

    从Y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的量增大

    B

    摄入过多盐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上皮细胞

    从毛细血管流向Y细胞的量增大 

    C

    受惊吓时

    肾上腺素

    心肌细胞

    从毛细血管流向Y细胞的量增大

    D

    饥饿时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从Y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的量增大

    A . A B . B C . C D . D
  • 9. 图表示人体感染HIV后,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辅助性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能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 B . 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数量此消彼长是由于HIV攻击辅助性T细胞所致 C . 感染6〜9个月期间,抗HIV的抗体吞噬消化HIV,导致HIV的数量减少 D . 感染1年后,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基本上不受影响
  • 10. 一只穿山甲每年能够吃掉大约700万只白蚁和蚂蚁,被称为“森林卫士”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非法猎捕、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穿山甲的数量大量减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长期监测,发现在广东乌禽嶂山区的60km2调查区域内有61只中华穿山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乌禽嶂山区调查区域内穿山甲的种群密度约为1只/km2 B . 栖息地丧失会挤占穿山甲的生态位 C . 非法猎捕是影响穿山甲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 . 在乌禽嶂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穿山甲的最有效措施
  • 11. 土壤中重金属铬(Cr6+)污染对植物的影响较大,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危害人畜健康。科研人员期望通过实验筛选出对重金属Cr6+污染具有耐受性和修复能力的细菌,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处理A、培养基甲和培养基乙需要添加重铬酸钠等使Cr6+达到一定浓度 B . 培养I能筛选耐受Cr6+的菌株,培养Ⅱ能筛选修复Cr6+污染能力强的菌株 C . 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在成分上的主要差异是前者添加了琼脂 D . 采样土壤、接种工具、培养基和培养皿等工具与材料都需要进行湿热灭菌
  • 12. 二倍体马铃薯受核糖核酸酶基因(S-RNase)影响,普遍存在自交不亲和的现象——自交不产生种子,我国科研人员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马铃薯的S-RNase基因,获得自交亲和的二倍体马铃薯。图示该技术的原理: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内切核酸酶Cas9蛋白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向导RNA和S-RNase基因识别结合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目标DNA双链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B . Cas9蛋白可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剪切特定DNA片段 C . 可让马铃薯自交看能否产生种子,从个体水平上检测该基因编辑技术是否成功 D . 向导RNA的序列越短,该基因编辑技术在编辑对象时出错的概率就越高
  • 13. 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示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B . Cyt c所处的位置为细胞膜外 C . 只有线粒体基质能产生NADH D . H+借助F0和F1 ,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膜内
  • 14. 鲫鱼肉质细嫩鲜美,但多肌间刺易卡喉。左图示方正鲫鱼(含AABBCC6个染色体组,称为双三倍体)和兴国红鲫(含 AABB 4个染色体组,称为双二倍体)培育异育银鲫的过程。中科院桂建芳院士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同时敲除了异育银鲫的CgRunx2b-A和CgRunx2b-B两种基因,培育出无肌间刺的鲫鱼,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与肌间刺性状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B . 方正鲫鱼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 C . 高辐射处理精子的目的可能是使精子获能 D . 兴国红鲫产生的含AB染色体组的精子占1/2
  • 15. 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植物激素,在根部合成后向上运输,影响侧枝生长。一为研究独脚金内酯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利用拟南芥进行了一定浓度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对侧枝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左图所示,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GR24应加在琼脂块A中,NAA应加在琼脂块B中 B . GR24和NAA均对侧枝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C . GR24和NAA在侧枝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D . GR24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NAA的生成起作用
  • 16. 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以工程化手段设计合成基因组为标志的第二次生物技术革命全球每年约产生800亿吨纤维素,我国科学家通过设计酵母体外多酶分子复合体系,开发了利用玉米秸秆高效生物合成人造淀粉和单细胞蛋白的新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大分子 B . 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氨基酸 C . 酵母菌在胞内合成蛋白质时,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发生在核糖体中 D . 利用发酵罐扩大生产时,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无机氮源
二、综合题
  • 17. 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及相应的气候灾难日益严重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利用海藻制取的生物柴油被认为是一种CO2零排放的能源而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热点图为有关的碳循环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2. (2)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异养微生物属于。珊瑚礁有“海底热带雨林”之称,珊瑚虫以海藻为食,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来看,它处于营养级。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珊瑚。
    3. (3)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会加快海洋中异养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一种调节机制,一科研人员在海底采集了大量中新世中期(约1500万年前)岩芯,发现有机碳的含量非常高,据此作出当时全球气候变冷的结论,其理由是
    4. (4)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提出两条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 18. 我国的生猪产量约占世界的一半。2018年8月,我国首次报告非洲猪瘟疫情(由ASFV病毒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全世界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截至2021年,我国累计扑杀非洲猪瘟感染生猪超过100万头一我国科研人员在ASFV病毒的K基因(大小为790bp)中间插入荧光素酶基因(Gluc)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构建了可观察及定量检测酶活性的重组病毒(ASFV-Gluc-EGFP)体系,如左图所示,实现了ASFV病毒的快捷高效检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左图中的Hind Ⅲ和BamH I能切开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它们属于基因工程的(工具酶),Gluc基因和EGFP基因有助于重组病毒的筛选,起到基因表达载体中(填结构)的作用。
    2. (2) 为初步鉴定重组病毒是否构建成功,科研人员对ASFV病毒和重组病毒进行PCR扩增和电泳鉴定扩增过程中,引物的作用是。电泳得到右图中的1号和2号两种条带,其中属于重组病毒PCR产物的条带是号。
    3. (3) 为进一步验证重组病毒是否成功表达,科研人员将重组病毒接种到细胞并培养一段时间,培养过程中所需的气体主要有。要分别检测Gluc和EGFP两种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前者需要采用的方法有,后者则可通过观察有无绿色荧光进行判断。
  • 19. 骨关节炎是临床上致畸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软骨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而损伤退变,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目前的生物治疗效果不佳。2022年,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将菠菜类囊体递送到小鼠损伤退变的软骨细胞内,让动物细胞拥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使关节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图为研究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类囊体膜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场所,图中ATP的结构简式是
    2. (2) 不用其他动物的细胞膜,而是用小鼠自身软骨细胞的细胞膜包裹纳米类囊体进行封装,从免疫系统的功能角度来看,其目的是;封装的纳米化类囊体与损伤退变的软骨细胞融合,这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 (3) 纳米化类囊体要在软骨细胞内生成ATP和NADPH,需要为受损部位提供的外界环境条件是
    4. (4) 另一研究发现:肿瘤区域高浓度的H2O2造成肿瘤区域缺氧而成为细胞信号促进肿瘤的恶性増殖,而O2可转化成高毒性的单线态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类囊体膜上有丰富的过氧化氢酶。请你参照本题信息,提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治疗新思路,并说明理由
  • 20. 在动物的神经系统内,既有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化学突触(如图1,Ach为乙酰胆碱),也有以电流为信息载体的电突触(如图2,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缝隙接头是相通的离子通道)。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图1和图2可知,缝隙接头是电突触的结构基础;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缺少的结构是。据此可推测电突触传递兴奋时具有的两大特点是
    2. (2) 盐酸维拉帕米片(异搏定)是一种抗心律异常的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能够减弱心肌收缩力,结合图1分析其作用机理:
    3. (3) 某科研兴趣小组听说中药三k总皂昔(PNS)具有和异搏定相似的抗心律异常的功能。为验证这一结论,他们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实验材料:若干健康的实验小鼠,乙酰胆碱一氯化钙(ACh-CaCl2 , 可诱导小鼠成心律异常模型小鼠)、PNS、异搏定、生理盐水、注射针、实时动态小动物心电监测系统等。

      实验操作:实验小鼠用ACh-CaCl2处理成心律异常模型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注射PNS和异搏定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的心律情况。该实验操作不足以验证结论,需要完善的操作有:(回答3点)。(说明:实验的其他无关变量默认适宜且相同)

  • 21. 芥蓝(2n=18)为我国华南地区的著名特产蔬菜,有几对典型的相对性状:花色(白花和黄花),受3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叶片有蜡质对无蜡质为显性,受等位基因B和b控制,但基因位置不明;菜薹颜色(紫色和绿色)受6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C(显性,表现为紫色)和c(隐性,表现为绿色)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要研究芥蓝的基因组,应研究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花色和菜臺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机理是减数分裂I过程中的
    2. (2) 某农科所开展芥蓝花色育种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实验过程

      子代植株数量及表型

      白花自交

      白花46株

      黄花自交

      黄花41株

      白花×黄花→F1 , F1 (♀)与白花回交

      白花209株,黄花18株

      白花×黄花→F1 ,F1 (♀)与黄花回交

      白花120株,黄花92株

      在有关花色的4组实验中,能确定白花是显性性状的实验有(填实验组别)。实验丙子代的表型在理论上应全为白花,却出现了18株黄花,最可能的原因是

    3. (3) 分析表明:黄花比白花含有更多的胡萝卜素,无蜡质芥蓝具有高维生素C、低粗纤维的优点,紫臺芥蓝含有更多的维生素C和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炎、抗肿瘤和増强视力等功效)。育种工作者拟培育高营养品质的黄花无蜡质紫臺芥蓝,他们以纯种白花有蜡质紫臺和纯种黄花无蜡质绿臺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 , 再让F1自交,观察与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结果发现,F2中黄花无蜡质紫臺芥蓝所占的比例约为,由此得出控制有蜡质和无蜡质的等位基因不在3号或6号染色体上的结论。F2中黄花无蜡质紫臺芥蓝的基因型为,为鉴别黄花无蜡质紫臺芥蓝的种子是否为纯种,请写出简便的操作思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