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3届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押题卷(二)

更新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2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I: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结合下图判断,下列有关二里头遗址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出土了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②位于河南洛阳偃师

    ③是商朝晚期的文化遗址    ④重视功能布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2. 在春秋时代,尚存在着“尊王攘夷”的呼声。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夷夏”高下之分,已经不足辨。孟子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说明,战国时代(    )
    A . 华夏文化的辐射力增强 B . 礼乐成为夷夏交往准则 C . 百家思想呈现争鸣态势 D . 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
  • 3.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与灌概事业的发展。下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秦国修建了都江堰 B . 西汉修筑了龙首渠 C . 东汉兴建了芍陂 D . 三国时期马钧革新了翻车
  • 4. 唐朝奠定了科举制度的基础。下列关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常举中的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重视   
    ②考试合格后,还需吏部选拨后方可正式任官

    ③取士不问家世   
    ④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下图所示是我国一部医药学专著。该专著(    )

    A .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B . 记载了康熙得天花的史实 C .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 . 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 6. 天津机器局(创办于1867年)所雇的技术工匠,皆从香港“洋厂”招募:广东机器局(创办于1873年)所雇的工人,亦大多是外国机器厂、锅炉厂和造船厂中做过学徒的中国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近代中国(    )
    A . 工业化进程受制于西方技术 B . 洋务派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 C . 工业化借鉴了西方管理模式 D . 工业化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 7. 南京国民政府将文官选拔考试分为高等考试、普通考试和特种考试三种,应考者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能力等因素,选择不同性质的考试。这一考试办法体现的原则是(    )
    A . 量才而用 B . 公开竞争 C . 平等择优 D . 政治中立
  • 8. 并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在南方几个省交界处的山区建立了很多小的根据地。由于分布较散,施政不便,中共中央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中央政权以统一领导全国各地苏维埃区域斗争的构想。这一构想实现于(    )
    A . 20世纪20年代末 B . 20世纪30年代初 C . 20世纪30年代中期 D . 20世纪30年代末
  • 9. 1953年6月13日至8月13日,中央召开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对于新税制问题的讨论,有观点认为要坚持”公私一律平等”,毛泽东提出“这就违背了国营经济是领导成分的路线”。由此可知,毛泽东主张(    )
    A . 收回税收的自主权 B . 建立集中统一的全国财政经济体制 C . 消灭资本主义经济 D . 明确新民主主义经济内部结构关系
  •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面历史照片,该照片直接可用于研究(    )

    A . 三线建设时期的劳模精神 B . 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C . 20世纪90年代的文明创建活动 D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
  • 11. “统一前的两河流域,只有各城邦的成文法和习惯法。他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了一部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法令。”对这部法典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是法老统治国家的工具   
    ②颁布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③宣扬君权神授
    ④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A . 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2. 10一11世纪,西欧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封地买卖行为,其流程是:封臣和封地买主达成出售协议;两人一起至封君处,封臣申明自己愿意放弃封土,将封土交回给封君:买主向封君行臣服礼宣誓效忠,请求封土,封君赐封土给买主。这一现象说明(    )
    A . 土地成为维系封建制的纽带 B . 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C . 封臣对封君的依附关系松地 D . 封建土地关系瓦解
  • 13. 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有这样的言论,“奇哉妙栽,世上洋服。头戴普鲁士帽,脚登法兰西鞋;衣袖英国海军式,裤衩美国陆军式。”由此可见,日本社会(    )
    A . 军国主义盛行 B . 阶层趋向平等 C . 走向文明开化 D . 文化土洋并存
  • 14. 1795年到1850年,英国农业工人的平均每周工资大约是8先令11便士到9先令6便士,仅相当于同期城市工人的一半,他们很长时间才能罕见地吃上一次肉。由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
    A .   农业生产衰退 B . 圈地运动规模扩大 C . 阶级矛盾激化 D . 财富分配的不合理
  • 15. 下表所示为1844一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的著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

    著作

    内容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主义历史观

    《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哲学的贫困》

    哲学

    《雇佣劳动与资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主义原理》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

    A . 无产阶级政党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 .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第一国际经验 C .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即将大体完成 D . 巴黎公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某国际组织,被列宁多次称为战争的工具,不是和平的工具,只不过是“一群你抢我夺的强盗联盟”。这一国际组织(    )

    ①采用“全体一致”原则形成决议   
    ②建立起外交人员衔级制度

    ③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④被英国和美国控制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阅读下图,该史料可用于探究(    )

    A . 法西斯主义的罪行 B . 联合国难民署的行动 C . “知识精英”的移民活动 D . 自然灾害对人口移动的影响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 18. 西汉册封西城诸民族政权的君长和部落首领,“最凡国五十。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果,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曼,凡三百七十六人“,这些受封的官职是真实归附西域都护统辖的实职官修。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西汉(    )

    ①注重利用原有统治系统治理西域    ②加强与西域各民族政权的平等交往

    ③在西城推广了汉地的那国并行制    ④对西域各地实行分而治之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9. 20世纪90年代,河北邯郸钢铁公司紧抓成本管理,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成本指标的层层分解,将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让广大职工当家理财。由此可见邯钢成功的关键在于(    )
    A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施 B .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C . 市场经营机制的深度引入 D . 国家宏观调控加强
  • 20. 下图所示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被认为是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该类文字大量发现于(    )

    A . 埃及 B . 伊朗 C . 印度 D . 中国
  • 21. 1922年,欧洲许多国家包括苏俄都派出代表参加了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会议中,英国建议完善欧洲货币体系,“将破碎的欧洲经济整合进由英国领导的商业、金融共同体中”。由此可推知,当时英国意在(    )

    ①削弱美国对欧洲的影响    ②稳固金本位制度

    ③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④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2. 《清明上河图》历来被解释为北宋年间汴京百姓清明时节郊外踏青及城内经济生活的情况。清明即指农历清明时节。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图中有小孩在河中游泳嬉戏。按河南清明时节的气温判断,即使气候反常,气温回升较快,也绝不会达到20℃以上,而没有20℃以上的气温是绝不适宜儿童游泳的。因此“清明”二字不能从时间上解释,只能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角度去考察。这说明(    )
    A . 研究历史须采用多重史料互证之法 B . 绘画作为艺术作品,史料价值较低 C . 实物史料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生活的原貌 D . 艺术作品作为史料使用时需要进行甄别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1分。
  • 2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不少群众对共产党和红军很不了解,存有怀疑和恐惧心理。红军每到一处,无论部队多疲劳、情况多危险、环境多复杂,红军都把宣传群众、为群众解除痛苦作为重要任务。长征时期,在沿途建立了红色政权,这些政权在红军走后仍然坚持斗争。如果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就不可能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的兴起,更不会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力量的空前大发展。

    ——摘编自黄显文《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1939年,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重新抬头,有些同志认为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或很快要破裂,党应该重新建立严格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抵触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严重破坏了根据地已经建立起来的团结抗日的政治局面。为此,党中央提出实行“三三制”的原则。它“可以用铁一般的行动证明新民主主义政治远优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使广大人民在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体验和了解民主政治远比专制政治为好”。

    ——摘编自王顺喜《试论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原则》

    材料三:现在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成立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中国如果成立联合政府,可能有几种形式。其中一种就是现在的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对于这种形式的联合政府,我们还是要参加进去,进去是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945年8月23日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并概述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三制”原则的内容,阐释该原则实施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关于建立新中国的思想。结合解放战争前夕的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贯彻毛泽东上述思想的行动。
  • 24.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关乎人的生存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农作物教培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从西域诸地传入的作物主要有:苜蓿、葡萄、石榴、胡麻(芝麻和亚麻)、大蒜、葱、胡桃(核桃)、胡豆(姿豆、豌,豆等)、胡茶(芫茶)、黄苣等。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物高粱(非洲高粱)也是大的4世纪前后从非洲经印度传入我国的“至春秋末年和战国时代,裁(大豆)已经和粟并列为主要根食作物。“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韩地……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赖(豆叶)羹”。

    ——摘编自吴存浩《中国农业之)

    材料二:雍正以前只有康,熙《天台县志》里有种植玉米的记载“玉芦,俗呼广东粟”。嘉庆年间,“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包芦(即玉米)……栩厂满山相望”。道光十三年,各处山场只开十之二三,至道光三十年时已十开六七”。从嘉庆至光绪年间,在于潜、昌化、分水、宣平等地的方志中,均有江苏、安徽、福建诸省农民“入境租山”种植的记载。玉米”但得薄土,即可播种”,“足以济荒,而人富兼资”。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贸易快速增长,至1981年已增至258.52Mt(百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0%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逐步形成了涵盖削减和取消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和贸易扭曲的农业支持政策等内容的《农业协定》,如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的使用受到了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既影响了粮食的市场供求状况,也束缚了世界粮食贸易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王溶花、曾福生《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食物生产的“新气象”,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新气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从农业技术体系发展的角度,指出“新气象”出现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玉米在浙江传播的特点,结合所学,从饮食生活的角度,分析其传播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世界粮食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占领殖民地推行了本国法律,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允许殖民地制定一比自己的法律,但是又同时规定了殖民地的立法不能够与英国法相抵触,并为英国保留了对殖月地案件的最终审判权。经过几个世纪的殖民地统治,英国法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殖民地社会,为为广大英属殖民地统治地位的法律规范,因而逐渐形成了在法律上具有共同传统的普通法系。

    ——摘编自韩冰《“日不落帝国”留下的普通法遗产)

    材料二:《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最早的民法典,开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之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世界各地编纂法典时当作基础来使用的法典”。但是,《法国民法典》的成功,除了法典本身的原因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比较彻底也是一个前提条件。

    ——摘编自舒武香《〈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历史地位比较》

    材料三:1964年6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民权法案。它明确保障黑人可以和白人一样享用旅馆、饭店、娱乐休息等公共场所,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它授权联邦政府可以提起公诉,要求取消公共设施和学校的种族隔离,司法部有权干预民权诉讼。保护黑人选举权,注销拨给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企事业计划的联邦经费。要求公司和工会给予黑人以平等的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关系局,帮助各地区解决民权问题。

    ——摘编自陆听、徐世虹《中外法律文化大典:中外法律比较编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普通法系涵盖的主要国家,并分析上述国家实行该法系的历史原因。
    2. (2) 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法律与政治”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