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临高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 汉字书法能集中体现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修养,是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赏读下边这枚邮票上的印章,按要求答题。

    1. (1) 这枚邮票上有两个印章,印章上的文字是属于(    )
      A . 楷书 B . 篆书 C . 隶书 D . 草书
    2. (2) 将邮票上的印章内容用楷体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的米字格里

  • 2. (2022七上·临高期末)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轻轻打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风景无限,美不胜收,能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洗礼与智慧的滋养。白求恩精神的博大深 , 为学生指明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着眼脚下一小步,就能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的文章精义,教给学生战胜自我就能战胜一切的生命智慧;诸葛亮对子女的劝诫,启迪学生要明确志向,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屠户面对狡猾的狼采取____的计谋,给予学生一种生存智慧的启迪等。在语文大课堂里 cháng徉,一定要不要忘了汲取智慧,力求登上精神的高地。

    1. (1)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深邃                ②cháng

    2. (2) 解释下面词语。

      ①滋养        ②启迪

    3. (3) “能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洗礼与智慧的滋养”中“洗礼”的意思是(             )
      A . 基督教的入教仪式 B . 教育与熏陶 C . 锻炼与考验 D . DOTA游戏中英雄全能骑士的一项技能
    4. (4)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在文段横线上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用古代“三十六计”里的一种计策来填写)
  • 3. (2022七上·临高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 (2)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 (3) 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
    4. (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诸葛亮·《诫子书》)
    5. (5) 如果你有朋友从远地来看望你,你的内心感到无比喜悦,那么你想引用《论语》中的“”来表达你对客人的欢迎。
    6. (6)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三者关系的句子是
  • 4. (2022七上·临高期末) 综合实践活动。

    你班拟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甲】余秋雨对读书有自己精辟的见解,他在《读书的5个秘诀》这篇文章里说道:“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余秋雨提到的读书的5个秘诀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己和脱敏。

    【乙】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 (1) 请从【甲】材料中任选两个读书的秘诀阐述其含义,或给同学们介绍两种读书方法。(选择一个问题作答即可)
    2. (2) 【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 (3) 主题班会结束后,请写出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品味与鉴赏(35分)
  • 5. (2022七上·临高期末) 古诗词阅读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1) 对《夜雨寄北》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蕴含着诗人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 .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是景物描写,写出诗人处境的孤寂凄冷。 C . “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写出诗人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 “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是诗人实写自己归家与妻子团聚的经历。
    2. (2) 请用四个字概括第三、四句的内容,并用简要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 6. (2022七上·临高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 (1) 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家无井而出                                ②其家穿井

      ③有而传之者                                ④丁氏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 (3)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4. (4) 这个故事是一场误会造成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从误会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7. (2022七上·临高期末)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师傅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行者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覆,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1. (1) 选段中唐僧赶走悟空的原因是(    )
      A . 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 B . 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 C . 假悟空打倒唐僧,抢走了行李。 D . 悟空发怒毁掉了人参果树。
    2. (2) 根据阅读积累,说说唐僧如此绝情,悟空后来因何能回到唐僧身边,且陪他到西天取经?
  • 8. (2022七上·临高期末)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 (1) 对选文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叙述白求恩同志对人类的必要性。 B . 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不利己专利人的精神。 C . 叙述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D . 批评“不少的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极其恶劣。
    2. (2) 联系选文第①段内容,说说“纯粹的共产党员”应具有怎样的品质?
    3. (3)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 (4) 结合选文谈谈在当今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思辨与探究(10分)
  • 9. (2022七上·临高期末)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类似“脑残”“矮短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A)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

    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煽动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B)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0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摘自《文汇报》)

    1. (1) 材料三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2. (2) 请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3. (3) 网络用语“yyds”(永远的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请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4. (4) 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 10. (2022七上·临高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道作文。

    1)全家团圆时,一家人可在餐桌上尽情地交流,自由地对话,这样的场面应该是每位同学都经历过的。这种交流对话,不但能让你们学到很多知识,也反映出一个家庭的家风,同时还能让一家人建立起更为浓厚的亲情。

    请以“最难忘的一次聚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写作要突出事件中心,围绕中心写作;③书写工整、规范,字数不少500字。

    2)人的情感、情绪总是受到客观情绪的影响,也会受到突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就是如此。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围绕话题自拟题目写作;②思路清晰;③要有具体的感动场景描写;④书写工整、规范,字数不少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