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区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冬奥赛场就像是一个浓缩的人生舞台,每天都有激动人心的故事上演。运动员们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中,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实现对自我的不断超越。这正是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奋斗过,努力过,虽有憾,终无悔,哪怕是空手而归,他们的坚守更值得尊重。奥林匹克的感人故事,不只在金牌闪耀的时刻。奖牌可以□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但拼搏精神、体育力量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奖牌的范。闪光奥运赛场的,不只有奖牌,不是“只有赢”。奥林匹克赛场上的成功,更在于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拼搏奋斗,在于追求梦想、超越自我的精神□。冰雪运动的魅力,在于勇于超越、无所畏惧。而这种特质,所能激发的挑战斗志以及胜利渴望,无疑会转为一种精神感染力,激励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人生的每一个赛场,bào守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的坚定信念,去拼搏,去突破,即便跌落摔倒也要站起重来。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好的自己。

    1. (1) 把“迎难而上”四个字,用楷书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格内容。

    2. (2) 在语段□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权衡   磨炼 B . 衡量   淬炼
    3. (3) 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①范

      ②bào 守

    4. (4) 下面是文中划线句子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样标点的合理性。

      这,正是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

二、句子默写
  • 2.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2. (2)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 (3) 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4. (4) 《桃花源记》中“”蕴含着《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思想,呈现出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
三、课内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1) 我们已学的“记”这种文体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 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 者感情和主张。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醉翁亭记》④《小石潭记》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②③/④
    2. (2)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隔篁竹,水声          不求达于诸侯 B . 光下澈        主人再食 C . 皆若无所依         似与者相乐 D . 不可知其源           林尽水
    3. (3) 下面链接材料也写到了水,试与本文对水的描写作比较,二者有什么异同之处?

      【链接材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四、课外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 , 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

    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选自袁宏道《游惠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羁锁:羁绊,束缚。②半山:王安石。③杜门:闭门。④开:袁宏道之子。⑤茶铛:温茶的器具。

    1. (1)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门绝履迹,竟日惟以读书为事。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始 知 真 愈 病 者 无 逾 山 水 。

    3. (3) 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表现作者爱好到极点的字,在文中是怎样表现这个字的,联系文章内容作答。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进“非遗”: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抵达

    ①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传统文化传播频现高潮。看哈利•波特、哆啦A梦,也看孙悟空、水浒英雄长大的一代年轻人,开始主动走向“非遗”,走向传统文化,实现着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抵达。

    ②“非遗”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盒,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③在各种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种新媒体形式的结合层出叠见。“上戏 416 女团”凭借京剧唱腔获赞超过 2000 万;国乐大师方锦龙和虚拟偶像洛天依合作的经典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实现了破次元合作;北京“面人郎”传承人、95 后的郎佳子彧为钟南山、屠呦呦等人制作了 生动的面人形象;自得琴社在真人表演的“古画”里奏起《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非遗”相关元素 在现代传播介质上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④根据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人们通过对媒介的使用,来满足自身特定的需求。在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中,需要一种情感归属;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汇中,更需要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文化基底。 而“非遗”这种缘自民族记忆深处的文化基底,可以让年轻人找到情感归属。就如同当国人吟诵起“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然会想起李白月下举杯的身影;说起童年心中的英雄,孙悟空总会占到浓墨重 彩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精湛技艺的不懈追求,对千年烟波历史浮沉的追溯,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皈依。

    ⑤如今“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古老的传承成为今天的时尚,朴素的匠人成为更多年轻人的偶像,绽放出文化新生的活力。这种活力,不仅来自技艺和记忆的传承,也来自面向年轻人的叙事。“非遗”创造了一条联结“历史”与“当下”的新路径,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⑥每项“非遗”技艺背后,都有其值得传唱的历史文化故事,有其独有的内核气质。就如一幅苏绣,它不仅是自古传承的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精致的一针一线背后,有千百年前人声鼎沸车马如流的街巷,有窗边刺绣少女的美好情思。它像一条线索,能够引出一个历史时期的风貌习俗,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一对有情人的携手终老。“非遗”的每项技艺,不管是宏大叙事,还是细腻情感铺陈,都能激发年轻人心中的共情。

    ⑦基于此基础,年轻人提炼热门话题,进行具有互动体验效果的二次创作。这些创作不仅形态丰富,还能与各种文化产品相结合,和不同消费阶层、文化圈层相融合。“非遗”的传承与创新,由此一步步地浸透到大众日常生活之中。

    ⑧我们通过“非遗”回看历史,也创造当下。而要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成为“非遗泛传承人”,在如何讲好“非遗”故事上,还需要“非遗”传承者、艺术加工者、技术研发者等各个领域专业人士的持续共同探索。

    (有删改)

    1.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A . 走进“非遗”: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抵达。 B . 非遗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其传承和传播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C . 要让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需要“非遗”各个领域专业人士的持续共同探索。
    2. (2)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阅读第⑥段,理清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提出观点:

      论证过程:

      得出结论: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的字据

    童庆炳

    ①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小时候,我整天在青 山绿水的怀抱里嬉戏,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可今天回想起来,那可是一种至高的、不可寻找回来的享受了。

    ②整个村子都被高高低低的山包围着。无论你从哪一条路走,迎面而来的都是山。与北方的山不同,那山总是树木葱茏,一年四季的颜色虽有一些变化,但它整体的色调总是青绿的。我大概从6岁开始进山挑柴,就跟山交上了朋友。山上的杜鹃花开放的时候,就像一位画家将一团团的红颜色泼在绿色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美极了。幽静的山谷里,会突然传来美妙的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③在山里,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有自己寻觅到的秘密。在远山深谷的某处,有一棵或两棵只有自己才知道的杨梅树。我们算定它结的果子成熟的时候,就起个大早,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属于自己的杨梅树边,望着那满树的或红或白的果实,大叫大笑,然后一直吃到牙齿酸倒了,才想起父母交给我们的任务。至于各种蘑菇、鸟蛋等,更是大山常见的恩赐,那种美味不是城里人能享用到的。

    ④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河水跳跃着,永不疲倦地唱着歌;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缓缓流动,平静得出奇,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在水中的身姿都清晰可见。

    ⑤我小时候最愉快的时刻,是用自制的捕鱼器捕鱼。捕鱼器是一个用蚊帐布做的圆形的“乌龟壳”,在“乌龟壳”上挖一个手掌大的圆洞,鱼饵是豆腐拌酒糟,那味道很香。我把“乌龟壳”沉到鱼儿出没的河水中,用石头压住,然后就爬到河边的一棵树上,瞭望我设下的“圈套”。这时候,我总能看见一些小鱼经不起香味的诱惑,在“乌龟壳”的洞口转来转去。一般的情况是,有一小鱼先进去,然后就会有别的大一些的鱼也跟进去。对我来说,把握时机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在鱼儿进去最多,但还未吃饱,对那豆腐拌酒糟恋恋不舍之际,我突然来到“乌龟壳”旁,用一块瓦片,迅速将洞口封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乌龟壳”端起来。这时,我能感到小鱼在里面跳动。那时,我们一家终年难得见到荤腥,饭桌上能有几条小鱼,那是何等的快活,而我获得的则是双份的快活。这么说吧,游水抓鱼的河潭是我儿时的极乐世界。

    ⑥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因为那样,我们一家就会天天有米下锅了。这是从我的好几辈祖宗起直到我父母的最大愿望。可真惨,在我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无力供给我每周5斤米的伙食,父亲叫我休学了。后来,家里虽然勉强支持我读完初中,可无论如何,我是迈不过高中的门槛了。

    ⑦在我几乎绝望之际,听说离我家乡约300里的龙岩市有一所师范学校恢复了招生。我背着家里偷偷地去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在口袋里藏着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那四周被青山包围着的村子。

    ⑧我天天割稻、挑柴,终于以特别勤快的表现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换来了父亲的笑脸。我赶紧抓住时机,又一次提出继续上学的请求。父亲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你是长子,你不种田谁种田?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你就认命吧,孩子!”这时候,我试探着说:“要是有一所学校,既不要学费,还管饭,那……”父亲抢过话头说:“你梦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学校?要真有,那你就去好了。”全家人都笑我发痴,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说的话是认真的。我暗暗高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套”爸爸的话:“爸爸,空口无凭,你给我立一个字据,要是真有这样的学校……”他还是不让我把话说完:“我什么时候说了话不算数?你要立字据就立字据,拿笔墨来!”果然,就在饭桌上,父亲给我立了一张字据。我拿了字据,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悄悄到姑姑、舅舅以及所有的亲戚家,把父亲的字据给他们看。他们都说:“你是想读书想疯了,这一张字据有什么用?再说,哪里会有吃饭不要钱的学校。”我说:“这你们别管,我只要你们做这张字据的见证人。”临近开学,有一天我趁姑姑、舅舅都在我家的时候,把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放在他们面前。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舅舅,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

    ⑨【甲】在一个清晨,我独自挑着一根竹扁担,一头是一个藤编的箱子,另一头是一个铺盖卷,迈着坚定的步子,翻山越岭,向龙岩城走去。山坡上的野花似乎开得特别鲜艳,山谷里的泉水也特别甘甜,天空中飞着的大雁也特别活跃。那一年我15岁。

    1. (1) 阅读文章,梳理概括小时候山水带给作者的“至高的、不可寻找回来的享受”,并说明作者写这部分内容的作用。

    2. (2) 读完中学是“我”的最高理想,为了能读书,“我”都做了哪些事情?
    3. (3) 当我把录取通知书拿出来放在所有人面前时,“爸爸苦笑着,什么也说不出来”,请分析父亲此时的心理。
    4. (4) 阅读全文,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 (5) 文中划线句子“那一年我15岁”在文末独立成句,如将其调整到第9段【甲】处,请分析两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六、名著阅读
  • 7. 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了一套六枚《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下面是其中的两枚。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请分别概括出这两枚邮票相关的情节

      ①          ②

      情节概括:①

    2. (2) 选择其中一枚说一说你认为邮票票面选择这个情节发行原因是什么?

      作为邮票的票面原因是:

  • 8. 根据知识卡片,从备选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其中突转的情节,仿照示例,完成探究。

    知识卡片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突然打破常规,事情向相反方向变化。形成情节突转的方法:逆境、倒霉、灾难、极端顺境……突转的作用:①促使人物性格发展变化;②显露小说主旨,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示例:《我的叔叔于勒》中,在船上看到穷困落魄的于勒后,父母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于勒从“正直”“有良心的人”变成了“流氓”“贼”,这样情节上的突转,揭示并讽刺了在当时人性的自私冷 酷、极度虚荣。

    备选作品:⑴《简·爱》 ⑵《水浒传》

七、综合性学习
  • 9. 按要求完成任务

    为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按照疫情防控有关部署和要求,教育局发布通知,自3月9日起,全市中小学校启动线上教学,为保障各项工作有序、顺畅进行,校学生会配合学校相关工作。

    1. (1) 学生会发起一则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居家线上学习时,要保持良好的状态。但是倡议书中有一处语病,请你找出并写出修改意见。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①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始居家线上学习了。②对于即将迎战中考的我们来说,居家学习期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尤为重要。③为此,我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议:

      ④做好学习计划,课前做好学习准备,按时进入线上课堂。

      ⑤上课时穿戴整齐,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交流。

      ⑥按时上传并完成各学科老师布置的作业。

      ⑦坚持做眼保健操和体育锻炼。

      ⑧关爱家人,参与居家劳动。

      学生会

      2022 年 3 月 9 日

      句存在语病,应修改为:

    2. (2) 3月14日早8:00学校将开展线上升旗仪式,老师在群中发布以下通知:“3月14日(周一)8:00,学校开展‘众志成城抗疫情’主题升旗仪式,请同学们穿好校服,准时进入直播间参加升旗仪式。”周日晚小红同学还没有回复老师信息,请你帮助老师将通知用电话准确、简洁地转述给小红。(不超过40字)
    3. (3)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无数平凡人以生命赴使命,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臂。作为学生会成员,你要在学校主题升旗仪式中发表演讲,请为你的演讲拟写一个题目,并为你的演讲稿设计一个的结尾。

      题目:《》 结尾:

八、作文
  • 10. 作文。

    ⑴题目:落在心田的声音

    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

    ⑵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曾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意思是面对大事,置身其外议论指点,并无作用,必须参与其中,才可能做好事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