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05 浏览次数:170 类型:小升初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 (jiān)断    念(diāo) B . (jìn  )  机(yǔ) C . (zēng)恨     (jǐ)背 D . (màn)    除(tì)
  •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 书藉   独出心裁   B . 贡献   精兵减政 C . 漆凉   蜂拥而来   D . 沮丧   暴露无遗
  • 3. “耥(tāng)”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 . 流淌 B . 和尚 C . 农具 D . 丰收
  • 4. 下列哪一项对加点字的理解有误?(  )
    A . 拊掌大笑(拍手) B . 孔子不能也(判断) C . 蹈火 (热水) D . 轻烟散入五侯家   五侯:平常百姓
  • 5. 根据语境,填入下面语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在全市跳远比赛中,大山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有人说:“你勇夺第一,真了不起!”有人说:“全市比赛高手如林,你(  ),真是太厉害了!”

    A . 屡创佳绩 B . 摘金夺银 C . 脱颖而出 D . 拔得头筹
  • 6.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 . 海丝古城泉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B .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征程,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C . 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不容易理解,一般人不可思议 D . 垃圾分类的标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已经司空见惯了。
  • 7.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是哪一项?(  )
    A . 风带着雨星,像在寻找什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比喻) B .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夸张) C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D .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排比)
  • 8. 诗人笔下不同时节的雨各具特色,下列哪一项所写的雨不同于其他项?(  )
    A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9. 小明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的“童心向党”主题演讲会,他在讲述抗战英雄不怕牺牲、英勇就义的革命事迹时,想引用一句名言,下列哪一句恰当?(  )
    A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 .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10. 作为下面一段话的起始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你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个个美丽的汉字寄托着老先生沉甸甸的思念和希望。所有中华儿女的沉甸甸的爱汇成了一股巨流,结成了一条最牢固、最温馨的纽带。

    A . 中国的汉字是有生命的。 B . 中国的汉字是有情感的。 C . 中国的汉字是灵动的。 D . 中国的汉字是有温度的。
  • 11. 在充满生机的夏天,朝阳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将举行毕业联欢会。下列哪一项最适合作为本次联欢会的主题标语?(  )
    A . 经典阅读,书香浸润 B . 师恩难忘,友情长久 C .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D . 拥抱春天,绽放梦想
  • 12. 下列表述与各本书中的内容不一致的是哪一项?(  )
    A .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B . 《三国演义》生动地描绘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形象,已经家喻户晓。 C . 《童年》刻画了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忠厚老实的外祖父、善良乐观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D .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这些作品可以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 13. 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 (1) 中华古诗词瑰丽无比,诗词中有美妙的比喻,如“水是眼波横,”;诗词中有传统节日,如“,不知秋思落谁家”;诗词中有托物言志,如“千磨万击还坚劲,”;诗词中有爱国情怀,如“,留取丹心照汗青”。
    2. (2) 名言警句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字值千金。”启示我们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体会书中的含义。“树欲静而风不止,。”告诉我们要及时孝顺父母,不要让亲情留有遗憾。
    3. (3) 《学弈》中对两个学习者的描写是“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而射之”,虽一起学习,但结果却不同。
    4. (4) 面对时光流逝,朱自清自问:“在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 14.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行走泉州城,寻访海丝文明。从昔日fán huá  的古渡码头,到古老盘桓的古城墙;从婉转yōu yáng 的南音,到指尖悬丝的提线木偶;从相互yī wēi 的古塔老街,到古朴素雅的闽南民居……每一处遗迹都在述说着kuà yuè  千年的古老传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是传统文化的jì chéng 者和弘扬者。

  • 15.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1个错别字,1个标点,2处病句)

    语文课上,老师栩栩如生地给我们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很入神,教室里雅雀无声,这个深深感人的故事印在我们的心里。

二、阅读理解。
  • 16. 阅读下面两篇文本,按要求作答。

    虎 年 话 虎

    文/刘小平

    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神秘浪漫而有趣,为中华文明注入了多彩华章。十二生肖是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古天文学的结晶,是从狩猎生活过渡农耕时代的重要文化变迁。在新出土的战国竹简中,已有相关十二生肖文化的记载。

    虎,属猫科动物,起源于中国。古人很早就崇拜虎,出土文物中常有虎的形象,如商代虎纹石磬、西周虎形铜饰件、春秋虎形玉珮、战国虎食鹿器座、西汉虎形车节等。先人视虎为开天辟地之神,尤以白虎为尊,将其塑造成神明。《说文解字》中注释:“虎,山兽之君”,即山神。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头朝上,尾在下,身上有花纹,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古人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寄托的需求,逐步形成对虎的尊崇。

    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应用很广。譬如勇武的将士称“虎将”“虎士”;骁勇善战的军队被称为“虎粮之师”;将军的营帐叫虎帐;古代帝王调兵用的令牌叫虎符;军事议事之地叫“白虎堂”。兵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是“调虎离山计”;监狱的死牢叫“虎牢”;杀人用的刑具叫“虎头刀”;官府官员外出巡访时以虎旗、虎头牌作开路先锋;衙门公堂正中画有猛虎,庭堂两侧摆有虎头牌,以示威严。龙在天,虎行地,虎啸生风,撼山震谷,以示充满生机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汉书》中记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水浒传》有景阳冈武松打虎为民除害。除夕画虎,代表驱邪迎祥,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富”谐音,又寓意福运临门,富贵盈门,汉代《风俗通义》便有记载:“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这个习俗比后来流行的门神画早得多。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地方流行用艾叶编织成虎形的“艾虎”悬挂在门上,做成“艾虎”香包佩戴在身上。儿童着装从头到脚,处处离不开“虎”,头戴虎头帽,着虎装,穿虎头鞋,就连兜肚也绣有“虎降五毒”等,人们视虎能吞噬鬼怪、避邪降魔,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虎文化源远流长,已融入到我们的思想观念、文学军事、民间习俗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4月  有删改)

    1. (1) 本文重点介绍了什么?(   )
      A . 虎的故事 B . 虎的形象 C . 虎的习俗 D . 虎的文化
    2. (2) 第2自然段列举上古甲骨文中“虎”的象形字,主要目的是什么?(   )
      A . 古人高超的造字智慧。 B . 虎的形象优美可爱。 C . 虎的象征意义源于甲骨文字。 D . 古人崇拜虎,虎文化源远流长。
    3. (3) 下列哪个说法不能体现虎文化在古代军事上的应用?(   )
      A . 用来调兵的“虎符”、讨论军事的“白虎堂”。 B . 用来称赞将领士兵和军队,比如虎将、虎粮之师。 C . 《汉书》和《水浒传》中记载的有关“虎”的民间故事。 D . 官员巡访以虎头牌开路和衙门庭堂摆虎头牌,以示威严。
    4. (4) 关于第4自然段画横线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 举例子,举了除夕画虎的例子,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B . 作比较,说明除夕画虎的习俗早于门神画很长时间。 C . 引用《风俗通义》的记载,说明除夕画虎能驱避凶邪,且习俗流传已久。 D . 打比方,比如端午节悬挂“艾虎”,佩戴“艾虎”香包,说明民风民俗“虎”的文化长兴不衰。
    5. (5) 如果把下面的材料插入文章,应该插在第几自然段合适?(   )

      《三国演义》中关羽等五位蜀汉将军就被称为“五虎上将”,足见虎的威风常被人们借用。

      A . 第一自然段 B . 第二自然段 C . 第三自然段 D . 第四自然段
    6. (6) 作者主要从哪几方面来“话虎”?请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至少三方面)。
    7. (7) 我们学过的课文《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结合虎文化精神,你认为作者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乳虎”是想表达什么呢?
  • 17. 阅读

    他的“左手”

    文/杨力

    我家附近新建了一家大型商场。这一天逛完商场,我开车排队缴费。不知道为什么,收费处的效率有点低,后面性急的司机开始按喇叭。到了窗口才明白原因,原来收费员本来左侧靠近窗口,按理用左手收钱扯票很方便,可他偏偏要费劲地使用右手,每次都要旋转大半个身位来完成这件事,效率自然就低了一大截。

    后来我又去过几次商场,还是相似的经历。有一次实在忍不住,我就对窗口里的他说:“干吗不用左手呢,瞧你这样多别扭啊!”没想到,他嘿嘿一笑,竟和我戏言:“想知道原因吗,因为左手比右手高贵!”我只当这是个怪人。

    又过几日,我开车经过一路口。正下着雨,路口一辆摩托车滑倒了,摩托车手用右手试了好几下,也没把摩托车扶正。后边被堵住的司机很不耐烦,大声质问他为什么不用双手。这时一个交警跑过来,费了一把力才把摩托车挪到路边。我开车近前一看,摩托车手又是那个“左手比右手高贵”的收费员。

    后来,我所在的小城被一场飓风袭扰。一棵大树砸中了旁边的电桩,被砸断的电线横阻在大家上班的路上。大家正有些不知所措时,就见一个人飞跑过去,脱下外衣包裹住电线,不是用手,而是用肩头扛起了电线,留出一个刚好可以让车经过的通道。大伙一看都惊呆了,因为这个好心人的左臂安的是假肢,他正是那个收费员。很多司机见状,纷纷鸣笛表示敬意。

    很快,这件事就上了报纸、电视。电视台主持人采访中,问收费员为什么喜欢说“左手比右手高贵”,收费员不好意思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妻子,然后说:“那是她的评语。”他那有些害羞的妻子,听到这儿突然扬起头,用一种骄傲的语气说:“他这只手,是在边疆扫雷时被炸飞的。当时他们接到任务,战士们纷纷报名要第一个上,最后他争赢了。那是他最后一次扫雷,因为第二天他就要退伍了。就是这一次,他被炸飞了左手,在医院昏迷了一夜。很多战友哭了,说他傻,好端端的,却被最后一次排雷炸得差点没了小命。”

    收费员在旁边目光温暖地看着妻子,妻子则回望着他深情地说:“但我从不认为他傻,我经常开玩笑为他点赞,说他的左手属于国家,右手属于小家,所以他的左手比右手高贵!”主持人一听,本来想笑,却突然失语,哽噎了。

    ——选自(《杂文选刊》2020年11期)

    1. (1) “左手比右手高贵”是谁对收费员的评语?(   )
      A . “我” B . 交警 C . 主持人 D . 收费员的妻子
    2. (2) 文章第2自然段中“我只当这是个怪人”,他“怪”在哪里?(   )
      A . 让商场的车排队缴费 B . 司机急,他却不急 C . 费劲地用右手收费 D . 用左手收钱扯票
    3. (3) “很多司机见状,纷纷鸣笛表示敬意”,司机鸣笛的原因是什么?(   )
      A . 交警费力地挪开摩托车,道路畅通了。 B . 大家齐心协力移开了横阻在路上的电线 C . 用肩头扛起了电线留出通道的好心人左臂是假肢。 D . 收费员扫雷时炸飞了左手,左臂安装的是假肢。
    4. (4) 为什么说收费员的“左手比右手高贵?”(   )
      A . 左手安装假肢的费用非常昂贵。 B . 左手能做许多右手干不了的活儿。 C . 人们喜欢收费员,爱和他说玩笑话。 D . 左手为了国家利益在边疆扫雷时被炸飞。
    5. (5) 作者在文章第四自然段才交待收费员左手臂安的是假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

      ①使文章情节有起伏更生动。

      ②留下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使文章详略得当,主次更分明。

      ④突出收费员高大的形象,更震撼人心。

      A . ①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6. (6) 文章围绕收费员的故事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展开,请概括主要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

      →不用双手挪车,生气质问→

    7. (7) 文章中的收费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答(至少答两点)。
    8. (8) 文章结尾,“主持人一听,本来想笑,却突然失语,哽噎了。”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面向观众的本次采访总结。
三、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 18. 泉州申遗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小记者就“我眼中的泉州”这个话题进行采访。小记者临时采访你,请你请你结合自己对泉州的了解,做一个即兴发言。
  • 19.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亲人的爱护,有师长的呵护,有朋友的陪伴,有欢声笑语,也有哭泣伤心,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成长。请你以“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叙事清楚,感情真挚。⑵书写规范、整洁,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⑶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