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2022-2023学...

更新时间:2023-05-17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北京时间2023年1月13日2时10分,四川西昌(102°E,28°N)卫星发射中心,由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简称“长二丙火箭”)托举亚太6E卫星点火升空,随后将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长二丙火箭2023年首战告捷。图为亚太6E卫星发射升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卫星(    )
      A . 发射起飞以后立刻就成为天体 B . 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自然天体 C . 在轨运行时与地球构成2级天体系统 D . 在轨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2. (2) 易对该卫星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严重干扰的物质直接来自太阳(    )
      A . 光球层的太阳黑子 B . 色球层的耀斑爆发 C . 色球层的日珥抛射物 D . 日冕层的带电粒子流
    3. (3) 长二丙火箭托举亚太6E卫星发射升空时(    )
      A . 国际标准时间为12日8时10分 B . 太阳直射点位于西二区 C . 该季节西昌比上海温暖 D . 该日开普敦日出东北
  • 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免圆圆”正式亮相。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集纳了无数大众喜爱倾向、经过系统详实的大数据调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它们取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所发现的“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这是生活在安徽潜山距今约6200万年的“免祖先”,考古发现的重要头骨化石上面就保存着大门齿。图示意部分的地质年代顺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安徽模鼠兔”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 . 古近纪 B . 侏罗纪 C . 二叠纪 D . 泥盆纪
    2. (2) “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    )
      A . 是重要的成煤期 B . 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C .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D . 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 3. 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6个月,圆满完成多项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后,从中国天宫号空间站(距离地球地面400km)携带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左示意天宫号空间站,图右示意地球大气层随海拔的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球的天空背景呈现蔚蓝色,而天宫号空间站的背景却一片漆黑,主要是因为其(    )
      A . 进入地球背面 B . 运行至夜半球 C . 周围空气稀薄 D . 吸收太阳辐射
    2. (2) 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可能看到(    )
      A . ④层有大量流星现象 B . ③内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C . ②层中有极光现象 D . ①层中有许多客机在飞行
  • 4.  2023年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位于东南印度洋蒂阿蔓蒂那海沟最深点完成深潜作业后,成功回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抵达该海沟的最深点,由此拉开了对该海沟系统科学考察的序幕。在该海沟底部除了发现大量的铁锰结核之外,深渊科考队员还在3000位于海沟5810米深度,利用机械手布放了“兔年快乐”的标志物,以此恭贺农历新年。图示意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最有可能是(    )
      A . B . C . D .
    2. (2) 潜水艇若在下潜过程中遭遇“海中断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自救?(    )
      A . 关闭潜水艇发动机 B . 发出信号等待救援 C . 迅速打开供气阀门向外排水 D . 打开进水阀门使蓄水舱进水
  • 5.  2022年10月3日,位于青岛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距岸百米处、高约17米的青岛市地标性景观“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由南向北近观“石老人”,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据考证这是火山岩遗物。在“石老人”坍塌的前夕,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图为“石老人”坍塌前后的景观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石老人”地貌类型为(    )
      A . 海蚀拱桥 B . 海蚀柱 C . 风蚀蘑菇 D . 石笋
    2. (2) “石老人”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 . 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力侵蚀—固结成岩—海浪侵蚀 B . 地壳抬升—火山喷发—侵蚀搬运—固结成岩—风力侵蚀 C . 火山喷发—冷却凝固—风化作用—地壳抬升—海浪侵蚀 D . 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3. (3) 导致“石老人”坍塌的原因可能有(    )

      ①地壳运动②常年风化③海浪侵蚀④风雨侵袭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6.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2月8日18时49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北纬23.35度,东经121.65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中国大陆福建等地区都有明显震感。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显示,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4级以上地震共279次,最大地震是2022年9月18日在台湾花莲县发生的6.9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42公里)。图为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震发生时,台湾东部海域渔船上的人们感到(    )
      A .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 只有上下颠簸 D . 只有左右摇晃
    2. (2) 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B . 地壳较薄弱且地质结构复杂 C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D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3. (3) 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要快速准确掌握整个灾区建筑损坏情况,并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所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 . 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 . 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二、综合题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湖北某高中的一名同学模拟实验“水循环主要环节”,根据实验步骤和示意图(图10),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用品:烧瓶、石棉网、带有橡皮塞的弯玻璃导管、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打火机、自来水、冰块等。

    实验步骤:①往烧瓶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弯玻璃导管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

    ③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降落到托盘中。

    1. (1) 人类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填字母),植树造林、保护湿地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增大或减小),H(增大或减小)。
    2. (2) 图10水循环实验过程示意图中水的运动顺序为(填序号)。该同学发现实验未能模拟出下渗环节,想加以改进,在不增加实验用品的前提下,可以。如若降水量不变,想减少下渗量,则可以
    3. (3) 2022年6~8月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中旱、部分地区重旱、局部地区特旱,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较往年同期显著下降。试从水循环角度,简要分析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显著下降的原因。
  • 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

    黄河素有“斗水七沙”之称。“调水调沙”就是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人为制造“洪水”冲刷河道,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遏制河床抬高。黄河小浪底水库通过大坝下面的涵洞进行调水调沙,调水调沙通常开始于雨季到来前一个月,一直持续到雨季结束后一个月。著名的小浪底“观瀑节”就是这个时间段对外开放的,每年观瀑节期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看,感受“世界上最壮观的泥沙瀑布”。图左为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景观图,图右为河南省洛阳市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图左为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位置示意图,图右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区图,商丘古城即坐落于此。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1. (1)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从郑州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逐渐变(粗/细),沉积物的厚度逐渐变(厚/薄)。黄河冲积扇沉积物的分选性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2. (2) 指出黄河小浪底水库每年调水调沙的时间段,并分析该措施实施后短期内对下游河道和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
    3. (3) 试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为商丘古城建立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出现严重的黑土退化和流失现象,春季多大风,黑土流失尤为严重。

    材料二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西北地区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洞庭湖湿地(长江中游)和三江平原湿地(东北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1. (1) 从外力作用和植被角度,分析东北地区春季黑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 (2) 据表描述黑河中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 (3) 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