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文综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23 浏览次数: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尚书》中塑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君主形象,即文王的圣王形象和纣王的暴君形象。《周书》中也有成王祭祀上帝,行籍田之礼,亲率百官、农夫播种百谷,共同劳作的记载。周人这些做法旨在(    )
    A . 确立君主集权 B . 强化祭祀活动 C . 构建政治认同 D . 体现家国一体
  • 2. 下图所示为一份考古发现的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据此可知,当时(    )

    户主邯寿寿年五十六岁白丁课户见输

    女娘子年十三岁小女

    亡弟妻孙年三十六岁寡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租二石

    四十四亩已受二十亩水业

    二十三亩□分

    一亩居住园宅

    合应受田一项三十一亩

    八十七亩未受

    A . 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B . 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 C . 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 . 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
  • 3. 朱熹对柳宗元等人关于郡县与分封的观点进行了评述:“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他认为“专以封建”恐“意外另生弊病”,而“专以郡县”也“不可恃以为固也”。朱熹的这一观点(    )
    A . 是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B . 折射出官僚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 C . 认为秦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 D . 印证革新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性
  • 4.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如设巡检司,专司盘查;派兵驻扎,以资防守。清政府采取的这些举措(    )
    A . 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 .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C . 体现出民族交流趋于多元化 D . 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贯彻
  • 5. 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进口洋针量为8.57亿枚,19世纪80年代升至19.58亿枚,增加了一倍多。1890~1894年的年均进口量为26.94亿枚。1879年的一份报告也说:“由于价钱便宜品质优越,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并且似乎已经大量地代替了土货。”这说明当时(    )
    A . 土洋结合成为大众的消费主流 B . 近代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 民众生活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 . 贸易结构出现根本逆转
  • 6.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为必修课。1938年,钱穆将其讲义编为《国史大纲》一书。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具备一定国史知识才是合格的国民"。据此可知,《国史大纲》的撰写旨在(    )
    A . 激发国人抗争精神 B . 冲击旧史学观念 C .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D . 弥补通史的不足
  • 7.   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毛泽东的这一判断缘于(    )
    A . 国民革命的形势 B . 武装斗争的环境 C . 抗日战争的需要 D . 工作重心的转移
  • 8. 下表所示为我国1990、1992、1994、1996年四个年度的部分商品价格变动情况。这些数据的变动(    )

    年份

    1990

    1992

    1994

    1996

    社会商品零售(占比%)

    政府定价

    29.8

    5.9

    7.2

    6.3

    政府指导价

    17.2

    1.1

    2.4

    1.2

    市场调节价

    53.0

    93.0

    90.4

    92.5

    农产品收购(占比%)

    政府定价

    25.0

    12.5

    16.6

    16.9

    政府指导价

    23.4

    5.7

    4.1

    4.1

    市场调节价

    51.6

    81.8

    79.3

    79.0

    生产资料销售(占比%)

    政府定价

    44.6

    18.7

    14.7

    14.0

    政府指导价

    19.0

    7.5

    5.3

    4.9

    市场调节价

    36.4

    73.8

    80.0

    81.1

    A . 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 . 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 C . 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 D . 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 9. 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任何公民对某项提议或法律不满意,便可以对其提出意见;如果意见被公民大会采纳,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原提议人要接受惩罚;反之,则继续使用。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 . 公民需遵循谨慎的司法原则 B . 贵族垄断行政的局面被打破 C . 公民权利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D . 民主政治机制实施较为完善
  • 10. 16世纪后期,西班牙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英、法、荷等国,于是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法、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17世纪中叶以后,西班牙干脆把纺织原料——羊毛输往国外,其总量(每年)达40000捆。这可用来说明(    )
    A . 西班牙成为当时欧洲的商贸中心 B . 西班牙拉开争夺世界霸权的序幕 C . 西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激烈争夺 D . 西班牙殖民霸权衰落的经济根源
  • 11. 洛克认为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和体育三个方面,因此他提出了“三育并重、体育为先”的主张。他说,“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主张实质上(    )
    A . 丰富了体育运动的人文内涵 B . 反映出资产阶级的求实精神 C . 提高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D . 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
  • 12.   2022年6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危机应对小组(GCRG)发布第二份关于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最新报告,称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及俄乌冲突下,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市场遭受的价格冲击正不断升级。报告称,估计94个国家的16亿人至少面临其中一项危机局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障碍 B . 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 . 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D . 全球化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亨廷顿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新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秉持人性恶的理念,新教教徒不信任政府并警惕膨胀的权力,主张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相继制定的州宪法、《独立宣言》乃至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契约理念。而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这样,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牛霞飞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深入到思想价值观念层面,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郑博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因素,并归纳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谈谈你的认识。
三、论述题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也可称为三次价值革命。第一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期,即从远古到周礼的确立;第二次是传统价值观多元发展与同构期,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董仲舒整合成为天人感应神学的价值变革;第三次是传统价值观的震荡与复归期,即从魏晋价值震荡经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整合成为理学。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

    ——摘编自谢霄男李净《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司马光知谏院“以言事为职”,开始了他为时五年的谏官生涯。改革科举考试是司马光进谏的重要方面,是其吏治思想的具体体现。宋承唐制,先考辞赋,后考其他。司马光在《论举选状》中明确提出,科举选人应“以德行为先”,其次是经术,再次是政事(政治见解),最后才是艺能(辞赋)。“明经”一科向来考五经、九经的背诵能力,所以一些擅长背书的人往往高中,有治国安邦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反而会落选。司马光主张多出一些分析性的考题,把“明经”一科从死记硬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当时的考官出题不求实际、只求奇巧,“或离合句读,故相迷误;或取卷末经注字数,以为问目”,使得百分之八九十的应试举人交白卷,偏离了科举取士的本意,而起了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反作用。司马光对这一现象给予了抨击,明确提出应重选命题官,用“通经术、晓大义”的人来命题。

    ——摘编自宋衍申《司马光知谏院》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科举改革的主张。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美国核垄断的事实面前,斯大林意识到原子弹在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意义,而且也意识到苏联刚刚建构起来的安全体系正面临着毁于一旦的威胁,意识到苏联凭借其巨大的牺牲和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赢得的力量平衡将被无情地打破。1945年8月20日,斯大林签署秘密决议,决定建设核能设施、研制原子弹。在核计划实施过程中,苏联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动用了数以万计的人力,投入了巨额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便建成并启动了核材料生产综合企业,为实现核计划、制造原子弹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另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统计数据,截止到1950年,苏联45%的铀矿来自东德,35%来自波兰,15%来自捷克斯洛伐克,4%来自保加利亚,只有33%来自苏联本国。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摘编自刘玉宝张广翔《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研发原子弹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的原因。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光宪,浙江绍兴人,他的父亲精通算术和围棋,幼年时经常教他解数学问题和下棋,激发了徐光宪对数理化的兴趣。虽然妈妈是那个年代传统的中国妇女,但是教育子女很严格,从小便告诉他:“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1944年,徐光宪留学美国,努力完成了科研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经历层层阻碍回到祖国。他在北京大学讲授物理化学,物质结构、原子核物理导论、量子化学理论、分子光谱理论等12门不同的课程。此外,他还编写教材,希望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博士、硕士生。1972年,为改变我国稀土工业落后的面貌,徐光宪将研究方向转向稀土分离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了全新的“串级提取理论”,这在当时是世界首例。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稀土净化成本,解决了当时我国稀土深加工产品依赖进口的问题,被称为“中国稀土之父”。

    ——摘编自澎湃新闻《“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矢志不渝,带领中国打破西方垄断的噩梦》

    1. (1) 根据材料,概括徐光宪对中国科学事业所作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宪能够成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