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份...

更新时间:2023-04-28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46分)
  • 1. 看注音写词语。

    duǒ cáng

    nuó yí

    tàn xī

    pái huái

    chì luǒ luǒ

    míng mèi

    fān xiāng dǎo guì

    niàn dao

    dān ge

    wēi yǐ

  • 2. 比一比,再组词。

     

      蚁  

     绊

        偎

      

     议  

     拌   

      

     仪 

      畔 

      煨

  •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全对的一项是(   )
    A . (huí)    蒸融    明察秋(细毛) B . 裸裸(nuǒ)    方砖    一声不(出声,发言) C . (yǐ)    明媚    有趣味(富足,多) D . 开(zhàn)    揉搓    永无休(不要)
  • 4. 下列词语中,可以与“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归为一类的一项是(   )
    A . 清风朗月 B . 大步流星 C . 一生一世 D . 千门万户
  • 5.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时间匆匆流逝的一项是(   )
    A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 .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D .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 6. 下列关于《那个星期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不是表现童年的无知,而是诠释母爱的至真至纯。 B . 本文以“我”的口吻叙述故事,亲切自然,清楚的表明“我”是文章主人公。 C . 本文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主要得益于心理描写。 D . “我”在等待中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出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惊惶,大都通过真切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的。
  • 7. 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B . 我们全家移民到危地马拉……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文了。 C .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D . 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
  • 8. 判断正误。
    1. (1)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这句话中,作者不用“二十多年”,却说“八千多日子”,是为了突出时间多,表达内心的空虚。(   )
    2. (2) 《那个星期天》真实感人地写出了“我”一天心情的变化:兴奋、急切→焦急→焦急、惆怅→失望、委屈。(   )
    3. (3) 《别了,语文课》一文的最后, 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两件事,凸显了依依惜别的气氛和心情。(   )
    4. (4) 《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以“阳光”为线索,写了“母亲晒被子”“毕大妈晒水洗澡”两件事,赞扬了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
    5. (5) 写作时,人物的情感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表达。(   )
  • 9. 按要求写词语
    1. (1) 写出四个表示时间的四字词语。
    2. (2) 写出四个表示情感的四字词语。
  • 10. 句子练习。
    1. (1)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成陈述句)
    2. (2) 王老师光荣地被评为“模范班主任”的称号。(修改病句)
    3. (3) 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4. (4) 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答题一定要细心。”(改成不带引号的句子)
  • 11. 根据下面的提示用景物、动作、语言等表现自己的心情。
    1. (1) 今天在学校获得了演讲比赛一等奖,终于等到放学,我急切的想回家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我奔出校门。
    2. (2) 这次考试我发挥失常,成绩很不理想,我独自坐在窗前,
二、古诗赏析。(6分)
  • 12. 诗歌鉴赏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 西出阳关无故人。

    1.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 (2) 从题目看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我知道这样题材的诗还有《》和《》。
    3. (3) 对诗中的“故人”理解正确的是(   )
      A . 故乡的人 B . 好朋友 C . 熟悉的人
    4. (4) 诗中最能表达作者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三、阅读理解(24 分)
  • 13. 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一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_____过,从我脚边_____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_____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_____过了。

    1. (1) 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序号)
      A . B . C . D .
    2. (2) 这一段文字,作者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多选)
      A . 排比 B . 对比 C . 拟人 D . 比喻
    3. (3) 作者描写了哪些生活细节来表现日子的来去“匆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 (4) 试着仿写句子,用生活细节表现日子过得快。
  • 14. 课外阅读。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 你妈种的那裸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裸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含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追,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裸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稞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 (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侍候    推辞   正经

    2. (2) 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了哪些变化?和作者有什么相似之处?请概括出来。
    3.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句子“我心里-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是怎么理解的?
    4. (4) “第三年合欢树长出了叶子,并且开始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句子“好兆头”的意思是。母亲以为的好兆头包含着的意思有:
    5. (5) 作者写合欢树是想表达什么情感?说说你的理解及原因。
四、习作。(30分)
  • 15. 出活中经历的一切,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母。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要求: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稿纸自备。(稿纸自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