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诊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0 浏览次数:9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 1. 202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大屠杀惨案发生_____周年,也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此前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安哥拉等国的华侨华人举行悼念纪念活动,缅怀死难同胞、传播历史真相、传递和平之声。(   )
    A . 75 B . 85 C . 95 D . 100
  • 2. 有一位同学说:“每次考试总怕考不好,辜负了家长、老师的期望,结果连会做的题也不会了,所以总考不好。”另一位同学则说:“我每次都轻松上阵,因为我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以上两位同学的经历说明(   )

    ①不同的情绪对人的能力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②人只要处于正面的情绪状态,就能超常发挥

    ③负面的情绪状态定会酿成悲剧

    ④人应当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A . ③④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 3. 如图漫画《厚此薄彼》中的人(   )

    A . 不懂得权利和义务是一样的   B . 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C . 不珍惜自己所享有的法定权利   D . 不懂得先履行义务才会有权利
  • 4. 随着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交会对接任务的结束,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首要阶段关键技术验证圆满结束。浩瀚星辰的神秘面纱正在被我们逐渐揭开。北斗、墨子、悟空、嫦娥、……一个个响亮提气又闪耀星空的名字,记录了中国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崭新征程。由此可见(   )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谋未来就要谋创新,我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④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5. (2017·呼和浩特) 全国“两会”期间,众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公民在互联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也格外火爆。这说明(    )

    ①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不断扩展           ②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

    ③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       ④我国通过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④
  • 6. 2023年央视兔年春晚舞蹈《锦绣》从国之重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中汲取灵感,依托千年织锦的瑰丽,舞出中华文明的风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入时代表达。其表现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
    A .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 . 舞蹈是宣传中华文化的唯一方式 C . 拒绝接受一切外来文化 D .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 7.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22年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明确提出:2022年四川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要稳定保持在34%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6%左右。目前,人们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要把垃圾分类意识变成自觉行动,要求公民(   )
    A . 倡导简约生活,杜绝丢弃垃圾 B . 提高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参与 C . 完善基础设施,科学处理垃圾 D . 坚持以德治国,提高居民素养
  • 8. 如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图。下列对应时间节点的正确表示是(   )

    ①在节点①上,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②在节点①上,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③在节点②上,我国将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④在节点③上,我国社会所处的初级阶段必将彻底改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习近平总书记说:“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同心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石榴籽密心里红,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样紧紧抱在一起

    ②公民应担负起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我国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2022年11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两国元首此次会晤(   )

    ①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形成共识、管控分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表明中美两国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竞争

    ③说明和平与协商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有助于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 1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我国怎样的民主制度?
    2. (2) 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作为现代的合格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 12.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再次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相关内容,篇幅大、分量重、目标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担当。

    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1. (1) 请你描述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2. (2) 谈谈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处于新的十字路口,随着新科技发展,各国制造业开始了新一轮变革浪潮,进入以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4.0阶段,中国制造业也从基础完善、超高速发展、融入全球价值链,进入全新的、复杂的历史阶段,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

    你认为,在当前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复杂历史阶段,中国应如何积极谋求自身的发展?

  • 14. 材料一: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2022年4月2日,四川省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着力提升新时代法治四川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迈进。

    材料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食品安全法》自颁布实施以来,“甲醛白菜”“毒胶囊”等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还是时有发生。要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 (1) 法治是党和人民的不懈追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请问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2. (2)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请你从政府和公民个人角度谈谈怎样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3. (3)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时代如何才能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法治中国前景无限光明。新时代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作为青少年,你打算如何助力法治中国的建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