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东坡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 1. 默写。 
    1. (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嘉肴》) 
    2. (2) , 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3. (3) 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4. (4) ,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5) 《北冥有鱼》中描写鹏鸟飞到南海时飞翔状态的句子是:。 
    6. (6) 《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7. (7)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寒士安居广厦的祈盼之情。 
  •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青春胜利了。保尔终于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强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看了很久,雪在化,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一只麻雀神气十足地站在窗外樱桃树的枝丫上 , 不时用狡huá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咱们俩终于熬过冬天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玻璃窗,低声说。 

    1. (1) 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强 

       化 

       狡huá 

    2. (2) 提取画线语句的主干:      
    3. (3) 是谁把保尔领上革命道路?又是谁和他结为革命伴侣?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 . 阿尔焦姆;冬妮娅 B . 朱赫来;达雅 C . 母亲;丽达 D . 阿基姆;瓦利亚
    4. (4) 选文中说“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再举出保尔前三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中的一次。 
  • 3. 某校以“双减伴我同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下面是某位同学搜集到的一幅漫画,请你说说它的寓意。 

     

  • 4.  “双减”背景下,家长应该怎样做?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提示进行修改。 

            家长是一项巧职业,需要科学育子的智慧。家庭环境的好与坏,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质量。【甲】父母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影响着孩子。在“双减”新政策背景下,家长还需摒弃“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旧观念,丢掉“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旧思维,明辩“疯狂培训+疯狂刷题”的旧陷阱。须知,知识比成绩更重要,健康比分数更重要,陪伴比培训更重要。【乙】无论教育如何改变,父母始终都是孩子的终身责任人。 

     ①选段中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应改为“     ”。 

     ②【甲】句表意不当,应当修改为:      

     ③【乙】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 5. “双减”之后,某学校每周都制作了作业登记表,严格把关作业质量与用时。请你结合语境,在横线上补全内容。 

         老师们说:减轻了老师负担。改作业心情舒畅多了、同学们认真答题,字迹工整,正确率有了很大提高。 

         辅导班说:这样不好,作业减少,并且都在学校写完,校外辅导怎么经营下去,我们的重要性显现不出来。 

     同学们说:      

二、阅读。(55分) 
  • 6.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1月 27日至 12月18 日期间英国奥密克戎毒株确诊病例变化图(如下) 

     

            材料二: 

     

         奥密克戎,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11月 26 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变异株。 

         当地时间11月27日,意大利罗马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发布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全球首张图片(左图为德尔塔毒株与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突变对比图)。图片显示,与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教授弗朗索瓦•巴卢分析称,奥密克戎变异株携带着一系列不寻常的突变,有可能是在某个免疫力低下病例的慢性感染期间发生的变异,也有可能来自某个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奥密克戎这一变异毒株有大量突变,其中一些突变令人担忧。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奥密克戎的快速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拥有数十种突变,这些突变将它与以前的变体区分开来,并使它能够避开宿主体内的抗体,特别是能与病毒外围的刺突蛋白结合并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的中和抗体。这意味着尽管很多人对新冠病毒早期版本已有广泛的免疫力,但与德尔塔变体相比,奥密克戎有更多宿主可供选择。 

          另外,在病毒传播方面,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变体在鼻腔中产生的病毒颗粒浓度更高,因此感染者每次呼气都会呼出更多病毒,但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并没有达成共识。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迈克尔•常团队对于人类肺部和支气管组织的一项研究支持了上述猜测。他们的数据表明,奥密克戎在上呼吸系统中的复制速度快于以前所有的新冠病毒变体。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家温迪•巴克利团队的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在培养的鼻细胞中复制的速度比德尔塔快。 

     (《科技日报》2022年03月14日) 

            材料四: 

          奥密克戎毒株与其他新冠肺炎毒株相比,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容易造成多点散发或者集中暴发。短时间之内发展成为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大。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症状相对较轻。一方面,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产生的细胞免疫功能尚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率较弱,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老年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等特殊人群,感染后罹患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仍然较高。同时,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隐匿性更强,多数病例感染后症状比较轻,甚至是无症状感染,导致感染者不容易被及时发现。 

          戴口罩仍然是阻断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的有效方式,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或者是加强针接种的情况下,也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减少非必要外出,尤其是尽可能减少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并且要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的概率。 

     (选自《科技日报》2022年03月12日) 

    1. (1) 下面与所给材料不一致的一项是       
      A . 奥密克戎,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 B . 病毒学家迈克尔•常团队对于人类肺部和支气管组织的研究支持了奥密克戎在鼻腔中产生的病毒颗粒浓度更高的观点。  C . 奥密克戎毒株与其他新冠肺炎毒株相比,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短时间之内会发展成为局部聚集性疫情。 D . 戴口罩仍然是阻断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的有效方式,此外还要勤洗手、做好室内通风、减少非必要外出。
    2. (2) 仔细观察材料一,提取两条信息。 
    3. (3) 材料二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4) 根据后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的原因。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粒米的旅行 

     王太生 

     ①这注定是一条年复一年的经典线路,关于一粒米的旅行。 

     ②五月,若隐若现的布谷声中。秧苗出落得青翠欲滴,农人拿来箩筐,秧苗端坐在农人晃悠悠的箩筐上,一路挤闪路边的野草,担子跌落着亮晶晶的水滴,以一个季节成人礼的方式,走向天光云影的秧田。 

     ③一粒米就这样开始旅行。它一出门就迎面遭遇一场兜头雨。一场雨在天地间泼泼地下着,秧田翻着气泡,秧苗在雨中,舒展腰肢,歪着小脑袋,咧着嘴,尽情吮吸。秧田需要汩汩的水,小河的水,沿着水渠哗哗流淌。这时候,有一尾鱼,“泼剌”一声,游入秧田。 

     ④一粒米在旅途上,雨热同期。高温在秧棵间恣肆蔓延。只有这样氤氲的高温,一粒米才开始抽穗。三伏天,农人在水田劳作的姿势,是逆光中的一幅剪影。勾画在以秧田为背景的天空。那些秧苗在咕噜咕噜地喝水 , 农人在拔草的间隙,坐在树荫下,也咕嘟咕嘟地喝水。随身携带的水壶里,有一层厚厚的水垢。 

     ⑤城里来的孩子,对农村所作的观察,是鹅眼状的。田埂上,迎面走来的水牛,一对大眼睛怯生生的,农人谚语:鹅眼看人时小,牛眼看人时大。牛的双眸,闪烁的是对土地的敬畏。 

     ⑥一粒米邂逅爱情。这时候,稻田里有蛙鼓虫鸣。感情越炽热,温度越高,一粒米在稻壳紧紧包裹的子宫内灌浆发育。灌浆中的一粒米,阳光下,放在掌心,用手轻轻一搓,是迸裂的、嫩嫩的、青中带玉的包浆。不远处,邻家女孩儿,坐在树下,静静地想着心思。 

     ⑦湿热相伴,汗水同行。宋代诗人戴复古在《大热》中描述,“天地一大案,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天太热了!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大瓷窑,在酷暑的六月燃烧。何必埋怨天热呢,你看秋天的硕果,其实是在这炎热的夏天孕育。在这样的天气耕耘,田里热得可怕,稻田的水,滚烫、滚烫,像是沸腾了一般 , 农夫背上的汗,如同被泼了一盆水上去,湿漉漉的。 

     ⑧等到暑热消去,凉风起,农人额头汗珠渐渐风干,秋天到了,梦中稻田,逐渐干涸,大地一片金黄。一粒米,等待收割。就这样,一粒米在时光的旅行中,戛然而止。 

     ⑨儿时餐桌上,我经常将一碗饭,吃剩一半。外婆见状,不时提醒说,浪费粮食,响雷打头。一粒米,七斤四两水。我吓得赶紧扒拉干净,故意发出响声,碗底照见人影。 

     ⑩到达了目的地,一粒米,脱去薄薄的稻壳,变成晶莹的一粒,又开始了它的另一种旅行,从乡村流入城市。 

     ㅤㅤ⑪那时候,父亲在粮店上班。粮店的粮垛堆至房顶,粮垛是由一袋一袋的米包垒成,我躺在粮垛上,重量的挤压,一堆米在身下,有秩序地缓缓游动。趴在粮垛上游戏的日子,我曾看到装满无数粒米的麻包上、盖了章,有的还标有印记。有一只麻包,上面写着字:“新河大队、张。”我猜想着,这一定是那个卖这一包米的农民留下的,他舍不得这经历了一个苦夏所收获的这一包米?站在树荫下。咕噜咕噜地喝着水。抑或是让淘米做饭的城里人,晓得这一包米,是乡下一个姓张的人种的?彼此之间,有种缘分。 

     ㅤㅤ⑫一粒米之旅,是一个苦夏之旅,暴雨雷电,等待忍耐,孕育蜕变;是一个辗转之旅,舟车相继,每一个环节,都串联起好多人。一粒米,喂养了乡村和城市。 

     (《长江日报》2022年 05月07日) 

    1. (1) 结合选文内容,概括一粒米的旅程,补全下面的内容。 

       农人插秧,秧苗吮吸雨水生长一      ——     ——秋天到了,一粒米等待收割——脱去稻壳,一粒米从乡村流入城市 

    2. (2) 赏析下面句子。 

       ①那些秧苗在咕噜咕噜地喝水。(从加点词的角度) 

       ②稻田的水,滚烫、滚烫,像是沸腾了一般。(从修辞角度) 

    3. (3) 简要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 
    4. (4) 选文以第一人称“我“和“一粒米“的视角记述,有什么好处?请加以评析。 
    5. (5) “一粒米“的旅行,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不少于3点)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簿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 

       ②执而临之 

       ③不为无人而不芳 

       ④来不改其性也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3. (3) 甲文中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乙文表现兰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4. (4) 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55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鼓励。这样不仅让自己有进取之心,更重要的是能产生不断超越与突破的动力。”自古以来,十之八九的成功者每一次奋发努力的背后,必有数倍的鼓励。 

         请根据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鼓励的力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