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30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 
  • 1. 这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英雄——面对烈火焚烧也毫不(tuì suō)的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战在洪水前线,深受村民(yōng dài)的老支书;用衣针做鱼钩钓鱼,让战士们喝上鱼汤的老班长;把余生(gòng xiàn)给晋西北山沟的护林老人……他们,用生命(pǔ xiě)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正如鲁迅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的人,有____的人,有____的人,有____的人……这就是____。 

    1. (1) 读拼音,填汉字。          
       

       tuì suō 

       
       

       yōng dài 

       
       

       gòng xiàn 

       
       

       pǔ xiě 

       
       

        

       
       

        

       
       

        

       
       

        

       
    2. (2) 多音字辨析。下列词语中带点字和“衣针”的“缝“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 . 缝线 B . 用“正确”“错误”表示缝补 C . 缝合 D . 缝隙
    3. (3) 一字组多词。用加点字“奋”组词(包含一个四字词)。 

       奋战 

    4. (4) 请工整地将语段中鲁迅先生的话补充完整,向英雄致敬。 
    5. (5) 小王制作了一张英雄事迹卡,共有三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郝副营长高举点燃的书,指引战士们像明灯一样找到了突破口。因为郝副营长壮烈牺牲了,但是他的英勇印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2. (2)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对仗工整,描绘出动态之美。 
    3.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诗中包含两个长征故事。 
  • 3. 飞花令。写出含有“烟雨”的一联诗句。 

     。 

  • 4. 根据教材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起义路”的路牌应该这样拼写“QIYI IU”。 
    2. (2) 读小说时,我们可以通过情节和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 (3)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汤”指的是涓涓细流。 
    4. (4) “画龙点睛、笔走龙蛇、余音绕梁”这几个词都与书画艺术有关。 
    5. (5) 《灯光》《桥》《丁香结》三篇课文都是以事物命题。 
  • 5. 请为“书香少年”组补充读书汇报材料。 

     

二、阅读理解。 
  • 6. 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②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③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⑤“中国共产党万岁!” 

     ⑥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 (1) [单选题]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班长马宝玉伤了,子弹都打完了。(    ) 

      A . B . 遭受 C . 担负 D . 亏欠
    2. (2) 读节选文段黑体字部分,结合文段内容理解分析,完成填空。 

           这是一个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去,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鬼子的,以及的决心。 

    3. (3) 【多选题】节选文段刻画了班长马宝玉的形象,采用的描写方法有(    )。 
      A . 外貌描写 B . 语言描写 C . 动作描写 D . 心理描写 E . 神态描写
    4. (4) 默读第③自然段,找出描写英雄群像的语句和描写英雄个体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 (5) 根据节选文段内容为五壮士雕像写一段话,概括英雄事迹,表达敬仰之情。 

       

  • 7. 材料阅读。 

     【材料一】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风尚,国潮文创产品不断“出圈”。文物雪糕打造“舌尖上的博物馆”,年轻人纷纷尝鲜;考古盲盒让人人都能成为考古人,深受年轻人追捧;博物馆启动好玩的亲民模式,《国家宝藏》等节目轮番上映,以崭新的形式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唐宫夜宴》《只此青绿》采用创意古典舞的形式,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古装摄影让汉服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宠儿;年轻人最集中的游戏阵地也被国潮席卷,造型、布景、音乐都追求更经典、更中国的元素……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不再遥远。 

     (摘编自2022﹣11﹣04《中国文化报》) 

     【材料二】何谓“国潮”?“国”,即中国——中国文化、中国符号、中国元素;至于“潮”,《中国之潮——国潮研究报告》认为,从商品角度来说,“潮”可以解释为“潮流”,中国品牌正在进行品类创新、产品出新和品牌革新,在市场中掀起集体潮流。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潮”可以理解为“风潮”,消费者对于新国货开始认同,并争相追逐。 

            报告认为,国潮文创产品需要包含三个元素。第一,要有中国特色。无论是来源于中华文化,还是带有中国特色技术的标签,这是国潮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基础因素,也是核心。第二,国潮要符合国人审美和技术趋势,尤其关注年轻一代的需求。第三,国潮要有世界视野,展现中国自信。它的流行不光靠情怀,更要靠硬实力,成为国民引以为豪的新名片。国货是“中国制造”,国潮则是“中国创造”或“中国智造”,国货经过创新和升级,才能成为国潮。 

     (摘编自《新周刊》2021年第19期) 

     【材料三】广彩全称为“广州织金彩瓷”,它构图紧密、色彩艳丽、金碧辉煌。非遗传承人周承杰从事广彩创作二十余年,作品获得多个奖项。他创作的《紫荆鱼乐图》,几尾金鱼活灵活现,《争艳图》描画了四只栩栩如生的蝴蝶……2020年8月,周承杰与师傅在广州永庆坊开设了“一彩非遗广彩体验馆”,一楼是根据广彩开发的各种文创产品,如冰箱贴、手机壳等,所绘纹样既有精美的花纹瓷砖,也有醒狮、斗鸡、福禄寿等元素,市民可以随意挑选;二楼,通过收藏的广彩瓷器展现广彩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三楼,可以亲手体验广彩的绘制。如今,非遗正引领着新国潮,成为文化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官方新闻客户端) 

    1. (1)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国潮文创产品不断“出圈”,拉近了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 

       ②“一彩非遗广彩体验馆”二楼可以亲手体验广彩绘制。(   ) 

       ③国货要成为国潮,应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 

    2. (2) 【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 
    3. (3) 根据材料内容完成填空。 

       “国潮”的“潮”,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角度理解,指中国品牌在市场中掀起;二是从消费者角度来理解,指消费者。 

    4. (4) 选一个你喜爱的国潮手机壳(或在选项E画一个你喜爱的国潮图案),结合材料内容说说它成为国潮文创产品的理由。(至少从两个方面逐条说明) 

       

       我喜爱的是(填序号)。它成为国潮文创产品,是因为: 

    5. (5) 读【材料三】画线句子,联系广彩构图及色彩特点,想象《紫荆鱼乐图》《争艳图》的生动美妙,选一幅将画面描绘下来,向参观的同学介绍。(注意用上分号) 

       这是由周承杰创作的《》。画面上 

三、习作。 
  • 8. 从下列材料中选择一组创编故事。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及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能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题目:助 

     

     环境:书房,第一节网课开始了 

     

     人物:读一年级的弟弟丁丁 

     

     上中学的姐姐丽丽 

     

     温柔的妈妈 

     

     题目:助 

     

     环境:烈日下的核酸检测点 

     

     人物:忙碌的“大白” 

     

     八十岁的刘大爷 

     

     热心助人的丁丁 

     

     题目:助 

     

     环境:周末,热闹的珠江边 

     

     人物:迷路的外国友人 

     

     江边打太极拳的张奶奶 

     

     热心的滑板少年华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