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3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span class="fmt-emphasis-words">只有一个</span>选项符合题意)
  • 1. 图为距今4300年左右的山西省陶寺遗址出土的玉兽面,图 2 为距今4000 多年左右的湖北省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据此可知(   )

    A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B . 古代玉器制造业领先世界 C . 原始宗教信仰发生重大变化 D . 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一致
  • 2. (2023高三下·长春开学考)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②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③“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④②③
  • 3. (2021高二上·牡丹江期中) 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都城纪胜》载:“(临安)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与唐朝前期相比,材料中反映南宋(   )
    A . 只有临安商业分布非常广泛 B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 . 开始突破政府对商业时空的限制 D . 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 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地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 . 汉武帝在④处设西域都护府 B . 唐玄宗在②处册封南诏首领 C . 元朝在③处大规模改土归流 D . 清朝康熙帝在①处设台湾府
  • 5.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下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 . 抨击君主专制 B . 倡导践行良知 C . 主张“格物致知” D . 强调社会责任
  • 6.  1890年起,张之洞为兴建汉阳铁厂,先后向英、德等国借贷,后又以大冶矿山作抵,向日本资本借贷;1897年,清政府与比利时签订《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借款450万英镑修建卢汉铁路。这些做法(   )
    A .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导致中国经济主权开始丧失 C . 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求富思想 D . 引发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 7. 从1912年至1928年,国家元首变换了12次,共有7人先后担任总统,每人每次平均在位不到16个月;内阁改组45次,有29人担任过政府首脑(总理),任期最长的为17个月,最短的仅有5天。这一现象折射出(   )
    A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民国前期社会动荡 C . 进步人士探索治国新路 D . 政党政治有效实施
  • 8.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 B . 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 . 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 . 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 9.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建立一个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这一制度取得了工人和农民的同意,也取得了和可能取得广大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其他爱国分子的同意。这一主张致力于(   )
    A . 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侵略者 B . 争取新民主主义的光明前途 C . 调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矛盾 D . 巩固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10. (2022·浙江模拟) 下图为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号召的场景,号召“努力保证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当时的群众性增产节约运动(   )

    A . 为志愿军赴朝参战提供物资 B . 反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 . 有利于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D . 表明全国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 11. (2023高三下·肇州开学考) 从建国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对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老挝、柬埔寨五国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62.9%,对第三世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35.9%。这反映中国( )
    A . 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 . 积极顺应区域集团化趋势 C . 努力拓展外交活动空间 D . 大力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
  • 12. (2023·淮南一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由22.4%提高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由几乎为零提高到5.6%。这一变化说明( )
    A .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已经理顺 B . 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
    C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效果显著 D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 13. (2021高二上·大连开学考)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 .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 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 .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 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
  • 14. (2019高二下·随州期中) 16世纪,法国政治家博丹认为,国家主权是作为一种脱离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力量而出现的,是不可分割和转让的永久权力,政府可以更换,主权永远存在。这一思想(   )
    A . 不利于欧洲社会进步 B . 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 .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 . 有助于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 15. 如图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   )

    A . 佛教 B . 基督教 C . 犹太教 D . 伊斯兰教
  • 16. 一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是(   )
    A . 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 . 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 . 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 . 文明多元,相互交融
  • 17. (2017高三·辽宁月考) 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

    A . 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B . 非洲物产极其丰富 C . 探求新知的主动性            D . 殖民扩张的掠夺性
  • 18. (2023·淮南一模)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打破了中世纪自然经济的地区分割、闭关自守状态,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已不是一国范围的生产,资本家剥削的也不只是本国工人;各国资产阶级基于共同利益,在反对无产阶级方面是彼此一致和相互支持的。这一论断(   )
    A . 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 . 强调了各国支持法国巴黎公社的合理性
    C . 突出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 D . 揭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 19. 提拉克多次到孟买工人中进行宣传,深受欢迎。他说:“必须首先给人房子,然后你才能要求他们把屋子布置得井井有条”。在他的努力下,1906年国大党把   “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西 (自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四大要点作为党的纲领。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民族解放 B . 解决民生问题是民族自决的前提 C . 用非暴力不合作方式争取民族自治 D . 唯有民族独立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 20. 学者资中筠说:“美国虽然没有参加‘国联’,后来1922年在美国主导下召开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等于替代‘国联’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协议。”这反映出美国(    )
    A . 试图影响和领导世界 B . 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C . 支持中国的反日斗争 D . 彻底摆脱“中立主义”束缚
  • 21. 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除了加强区域合作外,还经常一起召开会议呼吁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秩序,联合起来反对强权政治。这些现象(   )
    A .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加剧 B . 遏制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C . 确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D . 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 22. 某历史小组选取下表中的国际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由此判断,其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

    1945年

    联合国

    1960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1年

    不结盟运动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上海合作组织

    A . 经济全球化 B . 和平与发展 C . 区域集团化 D . 多极化趋势
  • 23. 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 . 尼赫鲁——印度独立 B . 真纳——阿尔及利亚独立 C . 纳赛尔——古巴革命 D . 卡斯特罗——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 24. 如下表是《20世纪的世界》一书第八编第一章的目录,出现这些内容的根源是(   )

    第一节  波兰:危机与变革

    第二节  匈牙利:历史的重负

    第三节  民主德国:渴望统一

    A .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B . 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C . 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急剧的变化 D . 东欧国家国内都遭遇严重危机
  • 25.  1995年,在超过2000人的日本大型企业中,有34.3%的企业加入了互联网。学校、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以及个人,也都纷纷加入互联网的热潮中。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 . 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 B . 信息技术受到企业青睐 C . 个人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D . 成为网络经济发源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50分。
  • 26.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流互鉴,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容

    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 

    《金史·百官志》

    材料二: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以中国“天下观”为基础建构出的“世界体系”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天朝思想家们的“天下”式的空间想象开始发生动摇。就近代中国来说,民族意识的普遍萌发始于甲午战败后,一些国人逐渐萌发民族意识,使得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中西思想的交融下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提出了国内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主张,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开始被普通大众了解并接受;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推动中国民族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推向新的高潮。

    ——摘编自唐建兵《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与走向》

    材料三: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各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对华夏认同不同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初期集中体现推动“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提炼中共十九大以来赋予民族工作新内涵的重要意识。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工业革命成果扩展示意图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

    美国

    克隆羊“多莉”诞生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科技改革的决定、条例内容(摘编)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协作和联合,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

    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自主权的暂行条例(1986年)

    科研机构在保证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承接各种科技任务。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采取合同制、基金制和包干制管理形式,合理应用国家科研经费,多途径开辟经费来源。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

    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部署信息技术、节能技术、新药创制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若干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大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

    ——摘编自侯波《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1. (1) 材料一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结合各中心经济水平指出,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改革的特点,并说明科技改革的意义。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学者奥斯古德曾说:“国家利益被理解为一种只对国家有利的事态。导致人们追求这一目标的国家利已主义动机,是以只关心一国自己的福利为标志的,它是国家集团自私的表现。”美国政治学教授詹姆斯·罗森奥在考察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历史时写道:“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政治分析和政治行为这两种意义上均被加以使用。作为分析工具,它用描述、解释或估价一国外交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作为政治行为的手段,用来为某些政策进行辩护,提出谴责,或加以肯定。”

    ——摘编自蔡华堂《论国家利益的实质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家利益”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