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年中考历史(中国历史)二轮题型复习:非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3-04-03 浏览次数:17 类型:二轮复习
一、材料分析题
  • 1. (2022九下·吉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现代化蕴含双重历史必然性。一方面,现代化是人类历史的一种进步,近代以来中国的奋斗目标具有历史必然性。“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的能力,而针对这一侵略力量能做到的最有效的自卫,则是以其矛攻其盾,尽快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被赋予社会主义的性质,同样具有历史必然性。

    ——吴波《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的中国道路》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和拓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黄群慧、杨虎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质与世界意义》

    1. (1)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分别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领域对主题进行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2. (2) 请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认识。
  • 2. (2022·镇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大革命遭到失败、敌我力量对比极端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更好地发展自身、造福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任理轩《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共产党人开辟的这条“独特的道路”是什么?据材料概括这条道路成功开辟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指导思想,说明这条“新道路”产生的重大影响。
    3. (3) 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所积累的哪一历史经验?
  • 3. (2019八下·融安期中)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指出:“条条道路通罗马,走现代化的道路有很多……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土地是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

    材料三: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四: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1. (1) 此段材料中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指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2. (2)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三点)
    3.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请你列举两例。你认为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应遵循什么原则?
    4. (4) 这个梦想的实质是什么?你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途径是什么?
    5. (5)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 4. (2021·滦州一模)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原件系俄文,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成中文)对党的纲领有如下的说明:(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摘选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勾画中国式的现代化蓝图时,注重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未来方向。正如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那么,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从生产力的外部形式上指明了当代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所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建国以来又一次较为明显的社会转型。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党纲中描述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上的表现。
  • 5. (2021八下·九龙坡期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中华民族正朝着更强的前景迈进。育才中学初二年级1班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论从史出——思想现代化】

    记得1978年,我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自打“文化大革命”以来,报纸一登就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在当时养鸡、种菜全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而《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养牛的文章,气候真是要变了。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回忆录

    任务二【图片解读——制度现代化】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邮票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邮票

    任务三【联系时政——国防现代化】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全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信心、瞄准靶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把“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摘自2021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任务四【数据分析——经济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激动不已”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气候真是要变了”?
    2. (2) 上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什么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3.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国防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请举例。
    4. (4) 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 6. (2021·封开二模)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材料二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一所引发的历史事件、图四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 (3)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 (4) 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 7. (2021·莲湖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1860~1911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1911~1913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1913~1928年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1928~1949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

    ……

    ……

    道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另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

    ——摘编自荣维木《对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材料二:从政治层面上看,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抗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 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 上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上看, 1943年,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

    1. (1) 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第一、二阶段中国的现代化探索。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除获得材料一文字材料所述的利益外,还获得了哪些权益?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所述的抗日战争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如何建立图A所示经济现代化基础的?图B所示会议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独特性?我国现阶段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现代化的认识。
  • 8. (2021·淅川一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以国家现代化为目标的文明运动。尽管这场文明运动是面向西方的,但其底色却是中国的,改革的精神内核在于激发人的活力。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党和国家是如何“激发人的活力”的。
    2. (2) 根据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将其按一定标准分成两类。
    3. (3) 材料一、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综上所述,你从中汲取到了什么历史智慧?
  • 9. (2022·包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图5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
  • 10. (2022八上·上思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

    ——梁启超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着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1. (1)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封建集团官员为挽救晚清颓败的命运,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一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康有为和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件有关?这两位代表人物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何不同?
    3. (3) 以上材料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什么主题?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主题的特点。
  • 11. (2021八下·百色期中)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给我们党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政治遗产。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请回答问题:
    1. (1) 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边的图示补充完整。

    2. (2)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3. (3)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和依靠分别是什么?
    4. (4) 为实现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
    5. (5) 我们青少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应该如何做?
  • 12. (2022八上·无为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阶段(1861年至1895年)——在外交与军事现代化方面做了粗略的尝试

    第二阶段(1898年至1912年)——接受西方政治体制的时期。

    1917——1923年(第三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材料二:历史学家把1919年5月4日视为分水岭,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在后一历史时期,无产阶级成为一支自觉的、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共产主义成为中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中越来越强大的意识形态工具。

    1. (1) 列举材料一中三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各一例。
    2. (2)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用史实证明“在后一历史时期,无产阶级成为一支自觉的、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一观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的不同点。
  • 13. (2022八下·高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内容

    部门

    1953年比例(%)

    1957年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从1953年起到1957年底,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1. (1)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列举出措施实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两个成就。
    2. (2) 从材料二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下达了怎样的任务?
    3. (3) 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工业化初创阶段的突出特点。
    4. (4) 上述材料中我国政府制定措施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 14. (2020·常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初始工业化和防卫性现代化的第一步,不仅包括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引进,同时也催促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的生长。1949年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一次全面大转换,中国力图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979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出现巨大变化的形势下,进行了又一次独特的体制内模式转变,开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摘编自罗荣果《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又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作出的。这一判断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党的奋斗目标有了部要求。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年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摘编自栗战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简析其历史进步性。
    2. (2) 材料一中“全面大转换”和“独特的体制内模式”的内部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共为了实现该“大转换”的实践探索。
    3.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目前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现代化道路给你的启示。
  •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小皇帝不敌老太后,维新政府无疾而终,它的结果预示了大清命运。科技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双重挫败,第二次社会转型前途漫漫。

    材料二: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就广度和深度而言,这场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1. (1) 材料一中“一个阶段”和“另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指什么?这两个阶段的“文明转型”分别呈现怎样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这场变革”指什么事件?与1911年的变革相比,这场变革在“深度”上有何变化?
    3. (3)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说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经验或教训。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中日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即“近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摘编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 (1) 据材料一,概括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变化。
    2. (2) 据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 (3) 据材料三,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探究用史实证明这个观点并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不断试错的认识。
二、综合题
  • 17. (2022·嘉定一模) 思想流变与中国现代化

    1. (1) 为制作历史主题展板,围绕“思想潮流的变迁”这一主题,请将图1收集到的材料按时序排列。

    2. (2) 为将上述历史素材归类到相应展板,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简要解读,透过材料看,李鸿章认为当时的国人最担心什么?针对这种担心,他的主张是什么?
    3. (3) 除上述历史素材外,从“思想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视角观察,在材料A至材料D素材中,增补一项比较合适的重要史实,并说明增补的理由。
    4. (4) 结合上述展板上的材料,为该历史主题展板撰写一段恰当的序言。
  • 18. (2021·成都模拟) 四个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1. (1) 【文化自信】

         

         

      西周晋侯鸟尊简介

      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村晋文止遗址。其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内铭文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据此考证:这件鸟尊的主人唐叔虞之子燮父是第一位“晋侯”,是他将唐国改名“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如图中的“西周晋侯鸟尊”是山西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请根据图文信息,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

    2. (2) 【制度自信】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智慧结晶,主要由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组成。补充完整中国古代制度创设的史实。

      监察制度

      中央行政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汉朝

      隋唐

      隋唐

      元朝

      刺史制度

      A

      科举制

      B

    3. (3) 【道路自信】

      会议为中国的革命指明方向:请写出下面年代尺①②处的相应内容,并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转变特点。

    4. (4) 【理论自信】

      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处提出的理论名称。分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