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金乡县2022-2023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5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共20分)
  • 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 .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B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 良诸遗址出土的玉琼和玉璧 D .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的传说
  • 2. 《周礼》记载,“六乡”平民按“五人为伍”组成军事编制,这与出土甲骨上的记载相符。这表明甲骨文(    )
    A . 记载内容非常广泛 B . 具备汉字基本结构 C . 有助了解夏朝社会 D . 具有重要史学价值
  • 3. “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学者冯天瑜评价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内阁制
  • 4. 我国某历史遗迹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三项桂冠。它是(    )
    A . 长城 B . 故宫 C . 都江堰 D . 京杭大运河
  • 5.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
    A . 各家思想日益趋同 B . 儒学思想影响扩大 C . 统一观念已经孕育 D . 中央集权观念出现
  • 6. 下图分别是在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是罗马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

    A . 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 B . 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C . 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 D . 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
  • 7. 中国某朝代出现了如下社会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    )

    经济的繁荣    社会风气开放    民族交往与交融    多彩的文学艺术

    A . 西晋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 8.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国称“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
    A . 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B . 强调战争爆发原因 C . 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D . 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 9. 十九世纪末流行的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    )
    A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 . 义和团运动期间 C . 辛亥革命期间 D . 北伐战争期间
  • 10. (2022·广东) 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A . 欧亚大陆的联系 B . 封建帝制的危害 C . 法国大革命影响 D . 辛亥革命的意义
  • 11. (2022九下·包河月考) 1927年,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这里“革命的希望”是指(    )
    A . 组织工人运动 B . 实现国共合作 C . 建立人民军队 D . 进行持久抗战
  • 12. 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这一遍的滋味如何》(1939年)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A . 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打击日本侵略者 B . 日本侵略者从未入侵过中国内地 C . 正面战场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D .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 13. 它创刊于1872年停刊于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商业报纸的开端,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其影响之广泛,被人们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
    A . 《大公报》 B . 《申报》 C . 《国闻报》 D . 《新闻报》
  • 14.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下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156项工程分布情况(    )

    A . 忽略农业和轻工业同步发展 B . 工业建设考虑地域平衡 C .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不利于工业的良性循环
  • 15.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以雷锋为代表的英模人物产生于(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抗美援朝时期 C . 三大改造时期 D .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 16. 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商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反映了(    )
    A . 文艺复兴的兴起 B .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C . 马克思主义诞生 D . 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 17. 下侧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部分新发明关联示意图。其中空白框中应为(    )

    A . 瓦特 B . 爱迪生 C . 本茨 D . 诺贝尔
  • 18. 世纪之交的美国进入了“发明的时代”。1860年至1890年,美国国家专利局登记的专利证达44万件。美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工业产量超过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在19世纪后半期里,美国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2倍。材料说明(    )
    A . 英国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 . 美国科技始终领先英国 C . 德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 D .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 19. 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下图是《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变化趋势图》其反映了(    )

    A . 世界贸易完全自由化 B . 世界贸易总额的下降 C . 关税平均水平的上升 D .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
二、非选择题(3题共30分,其中21题12分,22题10分,23题8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公元494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论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二:

    历史人物

    经历

    1895年,42岁,指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1895年,37岁,非通变不足以宜民,非更新不足以救国

    1906年,25岁,弃医从文,思想救国

    材料三:一九五六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在这样一个大革命的过程里,社会财产没有遭到损坏,社会秩序没有发生混乱,社会生产没有下降。恰恰相反,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北魏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请写出这次改革的名称,并依据材料回答改革中的任一项措施。
    2. (2)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ABC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写出其姓名,简要说明其主张或贡献。
    3. (3) 材料三中这场“大革命”基本完成采取的方式有哪些?据材料三,指出这场“大革命”的性质。
  • 22. 陆上交通靠车马,水上交通靠舟船。舟船与中华民族相伴的历史有七千多年,在民族记忆中有着重要的位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好像一阵风就可以使船只倾覆……航行技术也是陈旧过时的。只需几艘三梳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并制止他们从海南岛至北直隶湾的航运……。

    ——英《马夏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材料三: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1. (1) 材料一中“郑和宝船”的远航发生在中国的哪个朝代?这些船曾经最远航行到什么地区?
    2. (2) 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从材料一的领先世界到材料二中的“陈旧过时”体现出当时中国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哪次战争最早印证了马夏尔尼所预言的“能摧毁其海岸舰队,并制止他们的航运?
    3. (3) 材料三中红船见证的“大事变”发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 23. 中学历史课程将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唯物史观】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沐河怀古》

    材料二:这条运河开凿过程中,无论通济渠还是永济渠,都动用了上百万的民夫。通济渠在大业(隋场帝年号)元年三月开凿,不到几个月就通航了。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在官吏督役严急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的,不可避免地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痛苦。当时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受冻挨饿,加上疾病侵袭,死亡的人数在半数以上。

    ——摘编自王仲萃《隋唐五代史》上册

    【时空观念】

    左图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某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旧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九中权利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史料实证】

    材料三: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在此之前,这些是他们不敢想的。

    ——摘编自[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1. (1) 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客观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该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指出“这次革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