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7题6分,共18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yīn)    元(xūn)    然勒功(yān)  妇皆知(rú) B . (jué)    山(diān)  九连环(qǔ)  气冲牛(dǒu) C . 然(hè)    补(jiào)  深痛绝(wù)  然入梦(hān) D . 语(lán)    呜(yàn)    为人知(xiǎn)而不舍(qiè)
  • 2. (2020七下·青海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选聘     波澜     马革裹尸     锋芒必露 B . 喧闹     屏嶂     鞠躬尽粹     心不在焉 C . 秩序     慷概     至死不懈     妇孺皆知 D . 奠基     谣言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 3.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B . 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C . 考试考了个鸭蛋,他仍不以为然 , 难怪老师要批评他。 D . 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 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人生是一次逐渐不断选择的旅行,当千帆过尽,留下的就是属于自己的一片风景。 B . 人的心灵如浩渺瀚海,如果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长存风华。 C . 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改变。 D . 在人生道路上,许多不可复印的第一次,让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 5. 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切伟大的梦想的实现,都是个人与团队的合作。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接力跑”。 

     ③丢掉团队精神、失去奋进动力,踟蹰不前、得过且过、画地为牢、只会贻误发展机遇。 

     ④他们或是慵懒散拖、消极怠工,跑得“掉了棒”;或许是今天上山、明天下河,跑得“脱了轨”。 

     ⑤不可否认,现实中有少数人,并没有认清自己在这场“接力跑”中的角色定位。 

     ⑥这些,都是不为未来筹谋,只为眼前考虑的短视行为。 

    A . ②①⑤④⑥③ B . ②⑤④⑥①③ C . ②①⑤③④⑥ D . ①③⑤④⑥②
  • 6.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保卫黄河》的第二乐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B . 《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 “乐府”本是官署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发展为一种诗歌体裁。 D .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乃莹,现代作家,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 7. 根据提示填空。 
    1. (1) 故园东望路漫漫,。(《逢入京使》)  
    2. (2)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3. (3)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4. (4) 《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11题,共8分) 
  • 8. 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班级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孝亲敬老”社区行 

       ①  ②      

    2. (2) 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帮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 
  • 9. 请你补充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作品:《骆驼祥子》 

     人物:祥子 

     他的梦想:      

     他的人生中出现的重要人物:虎妞、老马、      

     他的结局:经历三起三落后完全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最终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 10. 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品字体属于楷书,蚕头雁尾。 B . 作品字体属于行书,笔走龙蛇。 C . 作品字体属于楷书,方正平直。 D . 作品字体属于行书,潇洒飘逸。
三、阅读(12-26题,共34分) 
  •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1)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 
    2. (2)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①有为人臣而戏②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③?”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注释】①安:怎么。②戏:取笑。③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即刮目相待        更:          

       ②鲁肃过寻阳        及:          

       ③恐已矣            暮:         

       ④臣之              闻: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 (3)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空不超过5个字)  
    4. (4) 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 13.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树槐花飘香来 

     ①每年的五月都是鲜花繁盛的时节,各种花卉五颜六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②我最喜欢的还是槐花。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当年我居住在一个大杂院里,门口有一条很宽的马路。听大人说,马路边曾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白杨树和梧桐树,不知是管理不善还是其他原因,反正蔫不拉几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城市里搞绿化建设,某一年,马路两侧种上了清一色的槐树,来年槐花盛开时,犹如一条鲜花怒放的走廊,又像是撑起两排翠绿、雪白相间的巨伞,十分壮观。那年我恰好出生。 

     ③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邻居们就知道暖春离我们不远了,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④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傍晚,太阳还没完全落下山,下了班的,在家休息的,或是放了学的孩子便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孩子耐不住寂寞,围着槐树跑来跑去,又是捉迷藏,又是“过家家”,欢笑声在整条马路上回荡。不过这温馨的时光很短暂。槐花花期不长,一般十天八日,最多不超过半月。欣赏过后,邻居们便拿着竹竿,端着小盆开始采摘,高处够不着,干脆扛来梯子。褪去花朵的槐树像是卸去了沉重的负担,显得更加挺拔干练。它一定是在调整状态,积蓄力量,以便来年再现繁荣。 

     ⑤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猪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五花肉最好,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 

     ⑥槐树对人类的贡献是很无私的,美丽芳香的花人既大饱眼福,也大快朵颐,并且生命力强,自然界里这样的物种并不是很多。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一气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日“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高大的槐树上,挂着浓密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1. (1) 开头第①段对写槐花起什么作用? 
    2. (2) 文章第②段运用哪种记叙顺序?其目的是什么? 
    3. (3)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 

    4. (4) 文章第②~⑤段主要从哪些角度写槐花?请简要概括。 

       “我”与槐花的渊源→  →槐花给邻居们带来欢愉时光→        

    5. (5) 结尾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14.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秘  密 

     ①最近,我总是思念过世多年的父亲。思念是从一位自称是父亲老战友的人联系上我时开始的。 

     ②他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满头白发妥帖地向后梳着,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腰板挺拔、硬朗。陪同他来的人称呼他为“郭老”。郭老先说出了我父亲的名字,然后问我是不是他的家人? 

     ③我踌躇着,不好回答。 

     ④因为我连父亲是否真的当过兵都不十分清楚。即便我的母亲,如今已是银发闪耀荣升为姥姥的人了,提起父亲当年,她张嘴就骂:“你父亲他就是个骗子!上门提亲的时候,说他哈尔滨军工学院毕业,毕业后当过几年兵,退役前还荣立了二等功。可等我嫁他后,翻开他那二等功授奖证书一看,‘主要事迹’一栏空着,问他怎么回事?你父亲支支吾吾,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嗳,谁知那几年他混哪儿去了?骗了我一辈子,末了也没跟我讲句实话。” 

     ⑥郭老一怔,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滚了出来。 

     ⑦我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看着他,长时间沉默。 

     ⑧片刻过后,郭老问起我的母亲。 

     ⑨我说:“我母亲倒还健在,只是腿脚不方便,走路需要拐杖。” 

     ⑩郭老又是沉默,随后,他说:“如果方便的话,希望能带我到你父亲的墓地看一看。” 

     ⑫时值三月,北方的山林尚未睡醒,灰晦的枯木间隔着肃穆的松柏,死呆呆地杵着。郭老在父亲的墓前待了好长时间,春风飒飒刮过,他的白发、他的身体在风中颤动。陪同他来的人将他搀起,他拭了把眼泪,戴上眼镜。走过青黄交接的草坪,安坐于墓园的长条椅上,问起我父亲的生平过往。 

     ⑬我说:“打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造船厂上班。前些年退下来后,就四处奔忙去当最美志愿者。其实作为小辈儿,我宁愿父亲像别的退休老人那样遛鸟逛公园。母亲也劝他‘人老啦,不能由着性子来’。父亲不听劝,总说自我奉献让他感觉快乐。后来,在一次志愿服务回家的路上,他突发脑溢血,就这么过世了。” 

     ⑭郭老叹息一声,远望着肃穆的墓地、悠远的天空,像是想什么事情。好半天,他说:“我觉着我还是应该见见你的母亲。” 

     ⑮我沉默。心里盘算,该不该让郭老跟母亲见面呢?我想,母亲见到郭老,想起父亲又会伤感的。不让郭老见我的母亲也许会避免许多的麻烦。 

     ⑯我说:“您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跟我说,我会转述给我母亲的。” 

     ⑰郭老严肃地说:“我来,本是想告诉你父亲一个特大喜讯:我们当年军队的秘密已经在年前‘解密’了!”  

     ⑱我愕然。什么秘密?前些日子我刚在电视上看到民族资产解冻大骗局。现在联想到一块儿,我的脑海里一片混乱。 

     ⑲只听郭老缓缓地说:“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热试验成功,导弹从甘肃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我们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而你的父亲,作为这次试验的加注技师之一,荣立二等功。但由于核试验‘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保密要求……” 

     ⑳我的泪水喷涌而出,我说:“郭老,请让我带您去见见我的母亲,她一辈子都不知道我父亲藏着这样的一份荣耀在身!” 

    1. (1) 细读下面句子,体会加点词蕴含的表达效果。 

       郭老一怔 , 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了出来。 

    2. (2) 第⑫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3) 本文从“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有什么效果?请从情节方面简要分析。 
    4. (4) 张爱萍将军这样评价“两弹”功勋人物邓稼先“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以此来评价小说中的“父亲”也恰如其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写作(40分) 
  • 15. 请以“感动在心中荡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⑶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⑷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