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6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下·陕州期中)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威宁自治县在2021年5月下旬举行了第八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铅球比赛中,运动员将铅球抛出后,当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外力突然消失了,它将(   )
    A . 立即停止运动 B . 慢慢停下来 C .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仍做曲线运动
  • 2. 小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大气压强的值,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 . 若换用较细的玻璃管进行实验,测得结果将变大 C . 若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液体做实验,大气压能托起液柱的高度将变大 D . 若将此装置从山下拿到山上进行实验,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
  • 3. 如图所示是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中的精彩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选手从静止开始下滑,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 选手在空中完成旋转动作时重力消失 C . 选手落地后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选手具有惯性 D . 选手在水平面时,滑板对雪地的压力和雪地对滑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4. (2022八下·黄冈月考) 在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自行车仍然是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最佳交通工具。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是通过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增大摩擦 B . 脚踏板凹凸不平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 C . 轮胎上有凹凸不平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D .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珠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 5. 如图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它们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均截去各自的一半,截去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则(    )

    A . 一定小于 B . 一定大于 C . 可能大于 D . 可能小于
  • 6. 如图所示,A、B是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一定不受浮力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多选题
  • 7. 一杯水放在小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此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 . 小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加速 B . 小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加速 C . 小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D . 小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三、单选题
  • 8. 如图,木块a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木块b放在木块a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b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b物体不受力 C . 拉力F和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 . 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四、填空题
  • 9. (2022八下·和田月考) 如图a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的情景,请指出图中存在的操作错误:。纠正错误后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如图b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若将此弹簧测力计、物体如图c所示进行测量,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与b相比将(变大/不变/变小)。

  • 10. 用5N的力握住重4N的瓶子,手与瓶子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此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增大手对瓶子的握力,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1. 在底面积为0.1m 2、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中,放入一个体积为10-3m3的冰块,其与容器底的接触面积为0.05m2 ,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若冰块熔化成水,则水的质量冰块的质量,水的体积冰块的体积,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冰块对容器底的压强。(均选填“>”、“=”或“<”)。
  • 12. (2022八下·娄底期中) 如图所示,浴室防滑垫正面有防滑气泡,反面有防滑吸盘。正面是通过增大 ,反面是利用大气压增大对地面的压力,这两种方法都能增大 力,从而达到理想的防滑效果。

  • 13. (2020·安徽) 如图所示,把纸条放在嘴边,用力沿纸条上方向前吹气,会发现纸条向上飘动。这是因为,从而推动纸条向上运动。

  • 14. 如图小明用力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讲台,但没有推动.这是因为小明的推力(大于、小于、等于)讲台受到的摩擦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右).

五、作图题
六、实验题
  • 17. (2021八下·秦淮期中) 班级里同学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第一组记录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实验序号

    物体质量/kg

    物体重力/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1

    0.1

    1

    10

    2

    0.2

    2

    10

    3

    0.3

    3

    10

    1. (1)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2. (2)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3. (3) 某同学根据自己测量的数据,绘制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答:

    4. (4) 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 . 需要控制物质的种类相同 B . 需要控制物质的体积相同 C . 需要用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 D . 需要在同一地理位置进行实验
    5. (5) 第二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时,研究小组以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分析实验数据,第二组得出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你判断:他们的结论(选填“正确”或“错误”),你的理由是:

      表二

      被测物体

      形体

      重力

      橡皮泥

      正方形

      4.8N

      圆形

      4.2N

      三角形

      3.6N

  • 18. 小明按如下步骤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A.如甲图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B.如图乙所示,将毛巾固定在长木板B上,木块A平放在毛巾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C.如图丙所示, 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并在木块A上放一钩码,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1. (1) 该实验主要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2. (2) 由两图可知: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 (3) 由甲乙两图可知:当接触面受到的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租糙滑动摩擦力越(选填 “大”或“小”);
    4. (4) 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丽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实验中小丽发现:当F为3N时,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且长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长木板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N。
  • 19. 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 (1) 压强计上的U形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 (2) 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为了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正确的调节方法是______(选填“A”或“B”)。
      A . 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 .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 (3) 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有关;
    4. (4) 比较图和图丁,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5. (5) 已知图丙中U形管右侧水面到管底的高度为h=23cm,则此U形管底受到水的压强为Pa;(ρ=1g/cm3、g=10N/kg)
    6. (6) 根据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判断在如图中的a、b、c、d、e五点中压强最大的是点。

七、计算题
  • 20. (2021八下·济源期中) 如图所示,重10N底面积为的容器装入10kg的水,水的深度为30cm,求

    1. (1)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
    2. (2)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 21. (2021八下·济源期中) 一块写有校训的花岗岩石料质量为31.8t、密度为2.65×103kg/m3 , 立在用砖砌成的长4m、宽2m、高0.5m的水平基座上(如图所示),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为2.12m2 . 已知砖的密度为2.05×103kg/m3 , 基座砖缝中水泥砂浆的密度与砖的密度相同。(g取10N/kg)

    求:

    1. (1) 花岗岩石料的体积;
    2. (2) 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3. (3) 石料对基座与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