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思想政治期...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毛泽东主席一生钟爱哲学,在学生时代就提出:“欲人人依自己真正主张以行,不盲从他人是非,非普及哲学不可。”毛泽东主席强调普及哲学,是因为(   )

    ①哲学探究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1高一下·瑞安开学考) 一层口罩,隔开两种文化。为什么欧洲不把戴口罩当作是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必要措施呢?在欧洲人的卫生观念中,戴口罩就等于生病了,在很多欧洲人看来,上街戴口罩就像穿病号服逛街。这表明(   )
    A .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 . 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D . 方法论概括世界观
  • 3.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5. 山,若遇春风,即绿意盎然;若沐夏雨,则郁郁葱葱;若披冬雪,便银装素裹。山在变,亦不变,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沉稳。这体现的哲理是(   )
    A .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B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 . 相对静止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 . 绝对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6. (2022·汕头二模)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新年贺词中说:“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一科学论断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着它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④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并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在党和政府协调下,全国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携手奋战,他们要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探测。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A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 .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 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 .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8.  2022年3月31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预定海域。该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按计划完成了飞船绕飞等多项试验,与空间站分离后,成功实施了与空间站2小时交会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经验。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实践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意识能直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1·全国乙卷) 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 “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

    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

    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1高三上·惠州月考) 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飞跃:一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二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三次飞跃:( )

    ①体现了个性包含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②是坚持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

    ③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

    ④体现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1. 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实。这表明( )
    A . 联系具有普遍性 B . 部分决定着整体 C . 联系具有主观性 D . 联系具有斗争性
  • 12. (2019高二上·青冈期中) 移动支付引发了一场支付方式的革命,不仅仅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逐渐接受和习惯“扫一扫”这种“掏手机”的消费方式,它大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由此可见( )
    A . 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B . 新建立的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C . 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建立事物新的联系 D . 人们完全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 13. 小概率事件,并非零概率事件,只要具备相关因素和一定条件,小概率事件就有发生的可能。尽管小概率事件具有偶发性,但它一旦发生,也可能造成大影响,就好像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也可能演变成影响巨大的“灰犀牛”事件。我们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这是基于:(   )

    ①相较于客观事物,意识总是超前的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复杂性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抓重点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4. 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哲学依据是(   )
    A . 整体的功能等于个部分功能之和 B . 当各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 .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D .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5.  2022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防控部署工作会上提出: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要坚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坚持价值观的引领,就能促进事物积极转变

    ②坚持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推动事物协调发展

    ③积极做好量变准备可以为事物发展创造条件

    ④变革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庆典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 .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 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C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 世界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 17. (2021高二上·丽水月考)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习近平在谈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上论述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②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中发展进步的

    ③困难越多、挫折越大,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

    ④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界限是由矛盾的同一性确定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宋程颢、程颐认为:“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这告诉我们( )
    A . 必须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 . 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 19. 从哲学上看,承认矛盾普遍性是(   )
    A . 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 .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C .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 . 正确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 20. 发展城市数字经济需要以城市为单位,根据该城市本身情况和特点设计具体方案,做到“一城一策”。这一做法体现的哲理是(   )
    A .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 矛盾具有特殊性 D .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 21.  2020年3月11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一揽子“三农”领域重点改革方案。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A .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 . 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C . 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D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22. 2022年1月 29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对执行防疫政策明确提出"五不得";各地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得随意扩大限制出行范围;不得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所在地市及全省;不得对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采取强制劝返、集中隔离等措施;不得随意延长集中隔离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限。"五不得"启示我们(    )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价值选择的标准
    ④要坚持从矛盾普遍性到特殊性,再从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工作方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2020高二下·内蒙古月考)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赋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新内涵,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不断变革和创新。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依据是(   )
    A .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目的 B . 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 C . 发展的实质是不断变化 D .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 24.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此,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   )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

    ②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④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5.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
    A .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 26.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   )
    A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 .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 .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2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 . 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C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28.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

    ①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②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9. “国有难,召必回,站必胜”。疫情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眠不休,连续工作”,勇敢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线,让无数人泪目。这说明了(   )
    A .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 .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C . 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D . 人生价值只有在砥砺自我中才可能走向成功
  • 30. (2022·全国乙卷)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共青团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由此可见(    )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前提

    ②青年只有不断更新价值观念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是青年的最高价值追求

    ④坚守人民立场是青年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根本立足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规范书写3分,共40分)
  • 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场遭遇战,也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伟大斗争”即“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之一种。在这次斗争中,有一种境界叫“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有一种品质叫“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有一种态度较“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有一种胸怀叫“命运与共、共克时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抗疫精神”的核心要义。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分散的被集中起来,弱小被强化起来;中国的精锐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力量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人们最美好的情感被联系起来;最可贵的品格发扬起来,最美的情愫升华起来,形成了遍及全国的抗疫正气。人们最美好、最坚定的情感和品质,在此次疫情大考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凝练和升华为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凝聚起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抗疫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 32.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京津冀、长三角、海南自贸区等区域的高水平发展。

    2021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25%,协同创新指数提高了22.4%,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持推进,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平均增长8.1%,新增就业150万人左右,京津转入河北单位5616个,北京全年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0.4亿元。海南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5%,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增长84%,市场主体活跃度同比提升25.0%,引进人才19.9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速全国第一。

    有人认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但不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评述。

  • 33. 她,是不幸的,出生九个月患病,全身瘫痪,历经大小三十多次手术,只能靠固定在体内的三根钢棍支撑身躯,时时都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她是坚强的,从糊墙报纸上学认字,用头和手配合练些字,刻苦钻研,求知求是,自谋生路,乐观豁达,用微笑面对每一天。

    她,是非凡的,全身心地奉献他人和社会,以超人的毅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被誉为“心灵天使”。

    她说:我生命中的遗憾太多了,我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那些有条件享受生活的人过得更幸福、更美好。

    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